關於增加聚會次數
道德經篇幅雖短,但是每次聚會時,我們都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麵的表達其內容。在下次聚會時,我們需要補充上次沒有說完的內容。下一次我們將探討上士聞道,此章至少需要分2次來探討。按照這個速度,我們幾乎需要2年來完成道德經的學習。為了加快速度,下次聚會時,我們商量一下,看看是否有必要增加聚會次數,比如一周2次,或者3次。
關於得一
道德經的每個章節,雖然不同的人有著似乎稍微不同的解讀,但其主題核心都是相似的。上次談到德仁義禮,及其每個層次的順序關係,這就像科學上說談到的”熵“,熵代表著某種disorder(the fall of man)的過程,人類也有這種disorder 想象。這種外在的”fall”需要我們去開拓內在的involution,以此去催化外在的evolution。因此,這一次聚會我們探討了這種“一”的作用和效果。特別是如何去建立一內在的Archetype (inner psyche structure),去踏上得一的旅程。其具體內容,就不在這裏重複了,但是由於時間關係,上次聚會時,有些內容沒有詳細解釋,所以在這裏補充一下。
我們談到了得一的結果,關於沒有得一,我們又會怎樣呢?上不清則裂,裂即意味著我們失去了生命的源頭,這種失去光明的結果,就是荒蕪的土地,就是我們對生命的荒廢。這種貧瘠的生命,當然不會讓我們感受到神之靈驗。但是這不是因為神不靈驗,而是我們偏離了一,我們放棄了光明。我們遠離了人鬼神之三口齊存的體驗,這就意味著我們無法超越時空之限,我們被束縛在“浮地”(無根之地),“夢時” (即不是真實的“Now”)。這種生活在牢獄之中的結果,當然是內在生命的枯竭(穀竭)。“心王”不正,它偏離了生命之靶心,其結果就是蹶(跌落,the fall of man)。所以這種內在生命之無明,會導致我們在第一次談到的”the fall of man”。上次我們談到如何來克服這種“Fall of man“,這2條道路是,一個是通過苦難,通過悲劇,通過枯燥,無聊和內在那深深的孤獨,這是一被動的生命過程。另一條道路是一種主動的生命進化,通過歸一,通過有意識的堅守生命,通過上行,豐富,和不斷的生命探索。兩者都是完美的,苦難和超越,其背後都體現了大道之運行。如果你認識了這種大道,你就會在淚水中看到歡笑。這就是你生命的解放。
關於“一”的具體含義,我在這次聚會時,偶爾的談到了一點,我們還會在以後的章節中,不斷的豐富對“一”的理解。
關於體驗
我會在每次聚會中,加入一點有關如何去建立體驗的內容。學習道德經的關鍵,不是用邏輯和分析去認識文字,而是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建立某種體驗,一種凝聚著幾千年的人類生命曆史,淚水,和歡笑的生命驗證。這種體驗不僅是本民族的,也是世界性的。所以我們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曆史,父母的曆史,華人祖先的曆史,然後將這幅曆史之銀幕,投放在整個人類曆史之背景音樂之中,如此,我們方可重新找回如莊子所說的體驗:
北冥有魚, 其名為鯤。鯤之大, 不知其幾千裏也; 化而
為鳥, 其名為鵬。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裏也; 怒而飛, 其翼
若垂天之雲。
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禦六氣之辯, 以遊無窮者,
彼且惡乎待哉! 故曰: 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 聖人
無名。
在每次聚會時,我經常是到自己的生命中去找到這種體驗,然後讓這種體驗去說話。即使我言了,其實我沒有言什麽,但是即使我不言,道也一直言著,隻是人們是否願意去傾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