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足,知止
本章談到知足,知止,知足就不會失去Grace,知止就不會遇到危險,悲劇和挫折。文字可以理解,但問題是,我們真的相信這樣的判斷嗎?為什麽知足呢?為什麽知止呢?如果觀看動物世界,比如獅子在吃飽了以後,它就不會在去繼續獵物,“厚藏”了。但人是一開發了意識的生物,人類的足已經不再滿足於吃飽了的足,而是一個要攫取整個宇宙的足,更別說一個小小村莊,部落,民族或者這個地球上的世界了。人怎麽會足呢?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類的足,是基於一個無底的意識的,沒有任何有形的財物,可以填充這個無底的黑洞。所以如果隻是去講知足,知止,我想人們是不會去認真執行的。如果我們想去執行,強行壓製這種無底的欲望,其結果也是徒然的。更深層的問題是,我們到底怎樣理解生命,什麽是足?什麽止?
足,下麵是 止,上麵是口(可代表膝蓋)。它有小腿的意思,後來就是腳的意思。止,是腳趾,代表“下基”的意思。知道足,知道止,就是知道我們生命之“基”的意思(當然這也就包含了通常意義的知足,知止的意思)。不知足,不知止,那就是不知道生命之基,這就是大費,厚亡。人們一般會認為(從Ego的角度看),知足,知止,那就代表人的死亡,人想通過不知足,而去達到足。但是從智慧的眼睛來看,“不知足”的後果是失去了生命,是死亡。在我們頭兩次聚會的時候,我們談起過人類覺醒的道路,一個是通過悲劇而覺醒;一個是通過Grace,心靈的覺醒,和慧眼的打開而覺醒。第一種道路是最簡單,最快的覺醒方式。悲劇會逼迫人們立刻想尋找答案,或者不尋找答案而直接選擇死亡。這種方式不需要別人的灌輸或者長時間的理解。生命會直接告訴你什麽是足,什麽是止。這是直接的體驗,不需要文字去搞抽象的意識塑造。而第二種方式會遭到 conditioned self 的忽略和嘲笑,人們很難踏上尋找生命的旅程。其結果就是,人類往往是通過大費和厚亡去理解足,去體驗止。所以躁動,孤獨,單調,乏味,悲劇和痛苦等體驗,是人類生命的一種常態。這就是考驗我們耐力的地方了,我們或者繼續體驗這種常態,或者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太對,我們主動的走上尋找生命的旅程。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個人生命之路。
我也是在精神探索的道路上,摸索了10年後,才突然發現這真是個美好的世界。我們不需要假裝知足,或者壓製自己的欲望去知足,而是理解和體驗了恒足,因而知足,知止。這次之所以談起業(karma),那是因為業與我們所體驗的生活有關。通過反思自己的行為,語言和思想上的模式習慣,我們會理解自己,為什麽我們生活的道路會是如此。在那看不見的地方,我們的生命被束縛於一個看不見的存在,因此我們或者埋怨命運,或者找出這種看不見的模式。如果我們一旦發現這種模式,那麽我們就會很快的踏上覺醒的道路。
此章的文字,就是在說明,如果我們將個人存在之根本,建立在名利之上,那麽我們的生命就是名利,我們生命的核心就是名利,這就會導致對生命的遺忘和成長停滯,這是一種大費和厚亡。所以我們談了業的第一個問題,detach self from the fruit of our actions。將名利之果,與我們的生命脫離開來。隻有這樣,我們才會抬起頭來,將目光轉向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我們才會走出桎梏和牢獄。這就是生命的進化。
關於正命
要想走出舊有生活模式的束縛,要想通過detach來看清楚自己的生命曆史和道路,這雖是一簡單的事情,但是要想啟動這一過程,那是需要清靜的。所以大成若缺篇談到用清靜來正命,來澄清生命。這種澄清的後果,那就是內在生命的擴充,這種擴充的體驗,就像無限的敞開和闊充,然後讓生命不斷的走入,去照亮那些不曾有光明的地方。這種方式,在普通人來看,似乎是缺的,中空的,屈的,拙的。這是很正常的, 那是因為上行之路和下行之路,有著不同的過程,the upward path is through practicing the knowledge of not knowing; the downward path is through practicing the knowledge of knowing. We know so we build a wall before us, we don’t know so we open the door to growth.
這一段落,不是在辯論什麽,通過大成若缺等,我們可以來驗證自己的生命體驗。如果你有了類似的體驗,那麽說明你達到了那樣的高度,如果沒有這樣的體驗,那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通過清靜來正命。
清可活命,靜可定根。清靜具提定之功,闊虛之能。這就是正命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