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49)
2023 (1)
文學的不合時宜
當今社會巨大的物質力量為社會經濟帶來了高速發展,給予了人們富足的生活,而文學是以語言文字來反映和表達生活的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物質能量原本應該轉化為精神能量,至少應該作為精神能量的陪襯,並通過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然而當今的文學藝術夾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卻顯得十分尷尬和不合時宜。它似乎無法跟上社會潮流,更無法謳歌那些現實中人們最關注的東西,設若將這樣的句子放入詩:“向著更高的利潤,揚帆遠航” ,就不像樣子。
物質永遠不會是人生存的全部意義,按說它隻應該是精神的伴侶與陪襯才對。然而當今巨大的物質能量,並不能起到推進人們心靈的成長的作用,因此文學、哲學這些在本意上理應反映人類精神高貴的學科,就顯得十分尷尬,不合時宜。
急切而功利引導著人們不斷高漲的欲望,而欲望又將人們帶往何方?如果僅僅為吃喝拉撒而活著,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更好的吃喝拉撒,這種活法倒也沒錯,畢竟那是人的基本需求,應當首先得到滿足。但不是每個人都情願這樣活著,對有些人來說,人活著需要一個支點,需要一種無法量化的精神價值,需要思考和寫作,需要尋找更深層的心靈溝通。這種需求哪怕僅存在於少數人心中,像不滅的火種,也就夠了。
誰都知道搞文學創作決不是一個掙錢的行當,莫言的諾貝爾獎金在北京也買不了多大的房子。但這個社會總有那麽一些很少數的人不願與大家成群結隊並肩而行,情願擺脫欲望的糾纏,放慢腳步等待心靈的成長,這也是一種選擇。
忽然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一是蘇東坡曾摸著肚皮問家人,這肚子裏裝的是什麽?唯有侍妾朝雲說:“學士是一肚子不合時宜啊。”
二是竹林七賢中最帥、最有才華的嵇康,不住洛陽城大宅院,卻選擇去河南焦作的山林隱居,還匪夷所思開了個鐵匠鋪。甚至在臨刑將被處死的時候,不擔心自己的腦袋,卻掛念著那曲即將失傳《廣陵散》。
正是這些不合時宜的人的存在,曆史才會有些浪漫的色彩,而不是那麽冰冷蒼白。在巨大的物質力量麵前,文學似乎是保守和不合時宜的。可究竟什麽叫不合時宜?也許這種不合時宜恰恰彰顯出了文學獨特而具有前瞻性的魅力。人世間總有一種永恒的道德準則守望著人類精神的操守與高貴,它永遠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消失,比如愛與恨、善與惡、進步與保守、憐憫與同情。保留並捍衛這些人性的尊嚴應該是文學的本意。在財富的時代,隻要文學依然擁有自己的席位,我們的生活就還有點意義、有點指望。
現在正是我們這些不合時宜的人的存在,將來曆史才會有些浪漫的色彩。。。。。。。。。。。。
http://newoasislife.net/bbs/portal.php
生命禪院
謝謝!願我們成為朋友!多交流好嗎?
我放春假了,馬上要去加州度假,10天以後回來。
祝好!
文學 是 社會生態價值觀的 反射、反照、和評價後的描述。
--- 它與音樂、繪畫不是一回事。
當社會的價值思辨---已經顛覆了。
文學描寫的意義---就很蒼白、無力、可憐、不知所措。
現而今,還能讀下去的--- 也就是 人類的上古曆史了。
我們正在重複 羅德的那個故事---- 很慘。
人類已經是 垃圾了。
看看北京的霧靄--- 人罪性-顏色和濃度和結晶。
謝謝
謝謝分享!
“你說“文學創造是孤獨思考,痛苦的代名詞”,”------同意前半句話,但不太認同後半句話。如果多讀幾本關於世界各國作家比較客觀的傳記,了解一下他們的真實生活,看法可能會不同。很多文學天才真實地生活其實是蠻滋潤的。
記得你是文化係統出身,自然關注目前文學,文化的發展。你沒直說,但你和你朋友明顯對某些現時文化的淺薄和低俗詬病,也對物欲橫流頗有不屑,可謂憂國憂民了。
從初淺的觀察,我覺得讚同你們的擔憂,但有些結論好像不全麵。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文化和藝術在質和量上應該是提高很多的。生產力的提高,就意味著用於解決衣食住行的人口比例下降,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可用於文化和藝術生產(對不起,知道“生產”用在這兒不一定妥當)。另外技術的發展,產生出更多的藝術形式和媒體。也使文化和藝術的普及達到空前的程度。現在能夠接受和接觸書籍,影音等文化的人口比例比唐宋不知增加多少倍。當年我們有四書五經,現在世界一年出版物就該上百萬吧?更不要提三維電影,手機音樂那些幾十年前還不可思議的文化現象了。要知道,僅僅五十年前,還有多少鄉民點煤油燈都是奢侈啊,文化為何物?
當然,量不能代替“質”,而這個質實在是很難衡量的。這一百年有第二個肖邦嗎?或許沒有。那過去一百年也沒第二個李安(舉個例子而已)。這廣陵散,和貝九比,和梁祝比,孰良孰莠?這個,咱們還是說都很好就算了吧。這個在每個人的心裏。有一點,現在作品數量太大,很難有人認真研究一個作品,或讓一個作品深入人心。一個紅樓夢有那麽多人研究,今天就是有人寫出和紅樓夢一個水平的作品,卻可能淹沒在某個網站了。這大概是量多的一個缺陷吧。
這些,我想你們比我懂得多。你說的根本問題大概我還沒提及,就是現代人的精神狀態。這未必是幾本小說的質量,而是流行文學,流行音樂的“精神層次”和人類的追求目標。確實,有個說法叫世風不古,好像淳樸古風是少了些。現在可以夜不閉戶的地方大概也不多了,助人不見得有樂了,笑貧不笑娼也不是笑話了。然而這些個說法也由來已久,好像這古風飄去已經不少時間了,並不是現在一時之過。社會有它自己進化的軌跡,從大的層麵來說,覺得近幾十年天下還是相對太平的,人種之爭,宗教之爭都不算激烈,焚書辱學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慈善事業還是深入人心,我們這個社會還是比以前好多了。
人 的生活 並沒有 什麽了不得的嚴肅思考。
欣賞 造物之 輝煌,享受 聖善之 完美。
脫舊而得新,靜思萬樹香。--- 日損,贏滿。
活的 情意綿長--- 悠然。
謝謝
文學 與 靈魂 相通
物欲 與 罪性 相連接。
現而今 是 -----
所以,文學 已經 完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