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不合時宜
文章來源: 長亭路2013-03-10 13:15:48

文學的不合時宜

當今社會巨大的物質力量為社會經濟帶來了高速發展,給予了人們富足的生活,而文學是以語言文字來反映和表達生活的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物質能量原本應該轉化為精神能量,至少應該作為精神能量的陪襯,並通過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然而當今的文學藝術夾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卻顯得十分尷尬和不合時宜。它似乎無法跟上社會潮流,更無法謳歌那些現實中人們最關注的東西,設若將這樣的句子放入詩:向著更高的利潤,揚帆遠航” ,就不像樣子。

物質永遠不會是人生存的全部意義,按說它隻應該是精神的伴侶與陪襯才對。然而當今巨大的物質能量,並不能起到推進人們心靈的成長的作用,因此文學、哲學這些在本意上理應反映人類精神高貴的學科,就顯得十分尷尬,不合時宜。

   急切而功利引導著人們不斷高漲的欲望,而欲望又將人們帶往何方?如果僅僅為吃喝拉撒而活著,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更好的吃喝拉撒,這種活法倒也沒錯,畢竟那是人的基本需求,應當首先得到滿足。但不是每個人都情願這樣活著,對有些人來說,人活著需要一個支點,需要一種無法量化的精神價值,需要思考和寫作,需要尋找更深層的心靈溝通。這種需求哪怕僅存在於少數人心中,像不滅的火種,也就夠了。

誰都知道搞文學創作決不是一個掙錢的行當,莫言的諾貝爾獎金在北京也買不了多大的房子。但這個社會總有那麽一些很少數的人不願與大家成群結隊並肩而行,情願擺脫欲望的糾纏,放慢腳步等待心靈的成長,這也是一種選擇。

忽然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一是蘇東坡曾摸著肚皮問家人,這肚子裏裝的是什麽?唯有侍妾朝雲說:學士是一肚子不合時宜啊。

二是竹林七賢中最帥、最有才華的嵇康,不住洛陽城大宅院,卻選擇去河南焦作的山林隱居,還匪夷所思開了個鐵匠鋪。甚至在臨刑將被處死的時候,不擔心自己的腦袋,卻掛念著那曲即將失傳《廣陵散》。

正是這些不合時宜的人的存在,曆史才會有些浪漫的色彩,而不是那麽冰冷蒼白。在巨大的物質力量麵前,文學似乎是保守和不合時宜的。可究竟什麽叫不合時宜?也許這種不合時宜恰恰彰顯出了文學獨特而具有前瞻性的魅力。人世間總有一種永恒的道德準則守望著人類精神的操守與高貴,它永遠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消失,比如愛與恨、善與惡、進步與保守、憐憫與同情。保留並捍衛這些人性的尊嚴應該是文學的本意。在財富的時代,隻要文學依然擁有自己的席位,我們的生活就還有點意義、有點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