栘園

沒上過一天學; 沒讀過一本書; 沒有固定的職業; 沒固定的收入; 沒有一棟房子; 沒有一輛車子; 沒有一個孩子; 沒在一個城市住過十年; ......
正文

上海203的前世今生【3】

(2016-03-14 02:29:23) 下一個
上海203的前世今生 【1】

上海203的前世今生 【2】



當我時隔三十年後拿到這個相機的時候,還真的是有點激動,好多小時候的事情在心裏泛了出來……



這張那個照片是我媽掃描了給我傳來的,附的說明是:“六歲的兒子拍的照片”,這大概是我的第一張作品,可以看見母親期待和鼓勵的眼神。父母身後是西安大雁塔。五、六十年代西藏在北京、成都、西安、蘭州都設有辦事處,除北京外其它的三個辦事處都設有保育院和小學,以解決在藏職工的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問題,西藏人稱之“保小”,西藏軍區在成都也有自己的保育院和學校,我們叫“成都八一”。說是解決在藏職工的子女教育問題,但實際上隻有幹部才有能力把孩子送進保小,我們保小裏麵縣長、縣委書記的孩子很多,因為他們的父母都在西藏的縣裏,那裏根本就沒有條件養育孩子,那個時候漢族幹部自身的生存都是很艱難的,縣長、書記下鄉,到了晚上也隻能圈在自己的皮大衣裏,第二天早上大衣的一側被凍在地上;沒有條件做飯就吃生米,長期缺氧的人臉是紅的,嘴唇是紫的,手指尖是白的,指甲是凹下去的……所以我們這輩人是不學孔繁森的。





那個時候三年才允許休假一次,我們保小的孩子會叫叔叔阿姨,不會叫爸爸媽媽,因為沒見過……我有個朋友,他姐姐在內地長大,父母回去從不叫爸爸媽媽,她媽媽到處跟人說這孩子抱錯了,肯定不是她的親骨肉……我父母的一個同事,回家探親,到了晚上他的孩子跟媽媽說:“這個叔叔怎麽還不走?”

現在這些不認爹媽的孩子中的大部分人都挺出息的,有自治區的副主席、有光明日報的總編、有中國最早搞非法集資被判刑的、大學教授、廳局長、老總……子承父誌在西藏當縣長書記的也有很多,當然也有現在每天到勞務市場等工作的……

我還幸運,三歲跟母親進藏,第一次跟他們分別是在她第一次休假時,父母把我和我姐(我姐那時在長春跟在師大教書的姥姥姥爺生活)送到了西安保育小學,那時我們還認爹媽。

像很多父母一樣,他們把我們放在保育院就回西藏了……


我和我姐在西安興慶公園,父母帶我們玩完之後就回西藏了,這一去就是三年……


八一八以後,學校就亂了套,學校不上課了,老師也被打跑了,除了食堂的師傅們還堅持給孩子們做飯,我們基本上是沒人管了,寒假的時候我姐就帶著我跑回了長春,那時她才12歲,居然在北京還辦了中轉手續。到了長春,姥姥姥爺被抄家了,無處可呆,我七姨就把我們姐倆送回了拉薩,可是到拉薩沒多久,我母親又被抓起來關進了監獄,我父親就托回內地休假的同事把我們姐倆又送回了西安保小。沒多久西安就開始打武鬥了,我們學校的一個高年級學生在校門口被流彈打中,三姨路過西安一看情況不好,就給我們買了火車票去投奔武漢的四姨,在火車上把我們交代給武漢空軍的一個軍人,他一直把我們送到我四姨家。後來武漢也打武鬥,比西安更厲害。四姨家有兩個孩子,還有外婆,我們一共7個人住在兩個小間,後來我四姨告訴我,我們到了她家的第一天,她就把我們的衣服全扔了,因為已經破爛不堪了(我爸的一個同事去西安保小看過我們,回去跟我媽說我們就像叫花子,說我一頓吃了兩碗紅燒肉,把他嚇壞了),阿婆一邊給我洗澡一邊哭,說孩子受苦了,我四姨說那是我身上到處是傷疤。我們在家裏沒事,我就經常坐在馬路邊發呆,那條路叫解放大道。一年之後,我母親從監獄被放了出來,她就趕到武漢又把我們接進西藏了。歌裏唱到“沒娘的孩子像棵草”,真是這樣呀……



這張照片是在布達拉後山,拉薩中學就在附近,我姐那時已經進了拉中上學了,我還在遊蕩……


這大概是70年代末了,父母的單位就在布達拉後麵,走過去不超過10分鍾。看出來了吧,我和我姐很鐵吧。


我們還有個小妹妹,我們管她叫“三多”,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老公是個OZ。




這是我姐和她的好朋友在農場當知青時拍的。好朋友現在是教授了,在上海徐匯區的一家醫院,她的父親是藏族比較早的GCD,當然,後來也作了比較大的官,拉薩烈士陵園一進大門右手邊的一座大墓就是他父親,前些年我回拉薩還去探望了一次。


我父母的單位附近,有一個空指(成都軍區空軍拉薩指揮部)的高炮連駐紮在那,那些當兵的我們根本就不認識,可他們什麽都敢借:自行車(還回來的時候車圈都擰麻花了)、半導體收音機,回來時電池就沒電了;空軍的戰士文化水平高些,喜歡臭美,不知怎麽知道我們家有相機,就總到我們家來借,我爸那個人是不會找借口不借的,而且他們一來來一大幫,我爸說看著他們渴望的眼神就什麽也說不出口了,還搭著每次還要給小兵們速成一下。現在想起來那些照片(如果照出來了的話)會給他們的親人帶去多大的安慰呀,或許是父母,或許是女友……


“中國古代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相機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照相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為人民照相 》108頁

這個相機記錄了我們家和其他一些人在西藏的生活,我們應該感謝它,所以,不要把家裏的老機子隨便就給扔了,讓它躺在那,靜靜地躺在那,它招誰惹誰了?別忘了當年衝著相機:“笑,笑一個!”,“茄子……!”

誰要把老相機扔了,誰才是茄子呢。

這正是:生子當如孫仲謀,照相莫讓理工科。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未完全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嘉崚子 回複 悄悄話 讀了,很有共鳴的感覺。(BTW,我玩過海鷗203,是我大哥的。後來自己買了海鷗4B,如今已經罷工了,連我這個修過儀表的理工生也束手無策,恐怕要請你這個文科生幫我診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