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訪淞滬會戰"八百壯士"在世者楊養正

(2008-08-13 20:15:58) 下一個
訪淞滬會戰八百壯士在世者楊養正



--------------------------------------------------------------------------------
05/09/2005/15:50 華夏經緯網

核心提示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一支孤軍扼守上海四行倉庫,與侵華日軍浴血奮戰四天五夜。從此“八百壯士”享譽中外,成為中國頑強抗戰的象征之一。

時過境遷,在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時代信報》記者與本報記者在聯合尋找抗日老兵中,發現現居我市南岸區彈子石的91歲老人楊養正,竟可能是當年“八百壯士”中惟一在世者。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

昨天上午,車流如織的南岸南濱路旁,一幢陳舊的黑磚小樓,歌聲從底樓傳出,門牌“彈子石正街5號附7號”。

91歲的楊養正一身舊中山裝,挺直了腰板坐在一張舊沙發上,幹癟的嘴使勁張合,力圖將68年前的滿腔豪情抒發出來。吐詞有點含糊但音調激昂。伴隨臉頰的激烈抖動,一行濁淚從老人受傷失明的左眼滾落——

日軍彈片擊碎了他的左眼珠,“八百壯士”的榮譽卻讓他收獲了重慶姑娘的愛情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中國守軍奮起抗戰,戰況慘烈。10月26日,88師第524團第2營全體將士(史稱八百壯士)在團長謝晉元指揮下,死守最後堡壘四行倉庫,在四麵淪陷情況下孤軍抗擊日軍輪番攻擊。

湖北人楊養正(當時名叫楊德餘)就是這群鐵血戰士中的一員,時任一連三排少尉排長。“我們其實隻有400多人,為迷惑敵人才佯稱800人。”

10月30日晚,日軍對四行倉庫發起總攻。眼看戰友一個個倒下,楊養正從陣亡戰士手中取下一挺輕機槍,吼叫著對準敵軍狂掃。突然,一塊彈片飛進左眼,眼珠被擊碎,他在劇痛中失去知覺。

迷迷糊糊,楊養正感到自己被人抬著在彈雨中穿行,身邊不斷有人倒下,但他和其餘300多名戰士終於衝過封鎖線,到達了相對安全的公共租界。渾身是血的楊養正被立即抬進醫院,醫生給這個血人的左眼安了顆假眼珠。

二戰爆發後,楊養正和戰友被日軍從租界押送到安徽蕪湖。“我們被逼做苦工,挖戰壕。”1943年4月,30多名戰俘集體越獄成功,楊養正和另外3名戰友經河南、湖北輾轉來到重慶。逃亡中,他將名字改為楊養正。“我在河南看到一幅對聯,‘養天地正氣,發古今完人’,一股豪氣頓生,覺得自己是在為正義而戰。”

1944年3月底,楊養正被送到長壽第九殘廢教養院。在這裏,楊養正與重慶姑娘趙孝芳不期而遇。念過初中的趙孝芳不顧家人反對,固執地愛上了這個左眼殘疾、比自己大12歲的抗日英雄。兩人議定:不打跑日本鬼子,絕不結婚!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次日,二人在山城人民狂歡的禮炮聲中舉行了簡單的婚禮。5個兒子相繼出世,楊養正分別取名為“中國民偉宏”,意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宏”同“大”)。

話梅糖必須是上海產的,抗戰回憶是照亮他失明世界的火把
解放後楊養正被安排在南岸副食水產品公司工作,單位分給楊養正兩間小屋,一住60年,這即是今天的“彈子石正街5號附7號”。

記者走進小屋,家具陳舊、擁擠,但很幹淨,僅供一人轉身的廚房四壁黝黑。“以前燒柴熏的。”趙孝芳邊說邊從冰箱裏拿出兩個包子,說這是老伴的午飯。“他牙早就掉光了,隻能吃糖包子,早上兩個,中午兩個,晚上吃抄手,煮爛了的那種。”

老兩口每月退休工資加起來約1000元。10多年前楊養正右眼患白內障,僅能感光。近年來又患上支氣管炎、冠心病,6元一盒的地奧心血康、3元一瓶的複方丹參片是長用藥。“日子還過得去。”老人低下頭雙手反複在膝蓋上搓著,突然叫老伴:“給我個糖吃。”

糖是話梅糖,上海產。一個上午,趙孝芳喂了老伴5顆。“他最喜歡吃上海話梅糖,一包4斤吃不到一個月。”

嘴裏含著話梅糖,楊養正失明的雙眼似乎有了一絲亮光:“我在上海的時候就喜歡吃這個。”“我們那時一個班14人,6個輕機槍組,8個步槍組。一個排3個班42個人,我就是排長。”“日本叫囂3個月滅中國,笑話!可惜沒能和鬼子肉搏,少年時學的長拳派不上用場……”

說到這裏,老人顫巍巍起身比劃長拳。腳在地上踏得啪啪響,雙拳在空中用力揮動。

“好久沒見爸爸這麽高興過啦。”女兒楊慶玲告訴記者,父親徹底失明後很少出去走動。有時去彈子石新街溜達,10多分鍾的路要歇5次。

“一說起往事他就來勁。”老伴趙孝芳插話。“他平日整天悶坐在屋裏,隻要你跟他聊天,精神一下就來了。”

不怕日本鬼子不怕死,最怕老伴先他而去

“我最怕老婆有哪點不好,去在我前頭。”60年相濡以沫,楊養正已離不開老伴。

麵對這個垂暮的抗日老兵的依賴,趙孝芳說自己索性“又當妻子又當娘”——

為他到2公裏外的商店買話梅糖,因為隻有那裏才能買到;

每天一大早就為他準備好一天的包子,有段時間老伴天天都想喝一點酸蘿卜鴨子湯,於是就天天陪他吃,湯給老伴,自己嚼幹的;

將他常吃的藥按順序擺在枕頭兩邊,睡前脫的衣服按內外順序擺在床邊藤椅上,方便他伸手就能拿來;

家裏的插頭全都用紙盒蓋上,以免他碰著;

床頭用釘子釘了張豎著的大木板,那是給他半躺在床上休息時靠背用的;

楊養正患慢性鼻炎,每天不停給他擦鼻涕;

……

“沒有她,我根本活不到90歲。”看著妻子忙碌的身影,想到妻子自己也有心髒病,楊養正失明的雙眼似乎泛起了淚花。

老人說他恨日本軍國主義,但歡迎現在日本人來中國開工廠

“父親是個很講原則的人,總是將大局、將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女兒心目中,楊養正有些“迂”。“我們一開電視,他就會招呼小聲些,以免影響別人,我們隻有尖起耳朵聽;哥哥在建築公司當施工員,別人提瓶酒上門他都不敢收,因為從小就受爸爸要愛國、要正直的教育……”

裏屋一個舊櫃子上,記者發現一大堆蒙灰的收音機,數了一下,有11個。“還丟了一些。”趙孝芳說,“眼睛失明後他就開始聽收音機,這些都是壞掉的。”說罷打開音量,傳出破響破響的聲音,楊養正趕緊摸索著伸手捂住,“快把耳機插上,影響別人了。”

“以前在部隊,謝晉元團長就常放收音機給我們聽。”楊養正瞪著雙眼,頭偏向記者這邊,說他就喜歡聽新聞,什麽日本又在出反華教材,小泉又參拜靖國神社……楊養正越說越激動,聲調越來越高:“我的眼睛是日本鬼子打瞎的,我最有理由恨日本軍國主義。但是,我並不恨所有日本人。現在很多日本人來中國、來重慶開工廠,搞好大家的經濟,這是好事情,我歡迎。”

話說多了,老人麵色泛紅,不停喘氣。記者請老人休息一下。“不,我要說,我還要給你們唱那首《八百壯士》。隻要我這個老兵不死,我就要唱!”

記者再次阻攔,楊養正伸手一揮,挺直腰板,昂起頭,雙手握成拳——

“中國不會亡,中國一定強……”

記者 王偉 周立 史宗偉 實習生 鄔小花 張質 報道攝影

新聞鏈接:

1937年8月13日,盧溝橋事變爆發37天後,日本侵略軍又向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英勇抗擊,進行了曆時3個月的淞滬會戰。

在戰役的最後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戰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鬥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戰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中國守軍衝出重圍,退入租界。這次英勇作戰,中國軍隊以寡敵眾,共斃日軍200餘名,被國際社會讚為奇跡。

後續提示

3月24日和4月21日,《時代信報》以大篇幅報道了楊養正老人生平,在互聯網上引起強烈反響。文章被國內各大網站轉載,網民們紛紛跟貼留言,表達對抗日老英雄的敬重之情,甚至有網民趕到楊養正家看望這位過著清苦晚年生活的老兵,結果被感動得淚流滿麵。

目前,接上海方麵消息,上海淞滬會戰抗戰館副館長、上海東方電視台、上海勞動報、解放日報記者將於近期專程趕往重慶探望楊養正老人,並邀請他前往上海參加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活動。( 重慶晚報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