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之喜歡京劇 2003-06-03

(2005-03-23 06:26:51) 下一個
開始是喜歡程派超過梅派的,後來就覺得還是梅更有韻味了。打個比方,程派的味道是很好的,象味精,吃起來很提味兒。但是梅派的味道是鹽,任何演員在梅派的基礎上都可以再發揮-----最好的例子是李維康,而且百吃不厭。 程派內部的門派之爭簡直是個超級大八卦,而程硯秋其人又脾氣特大,黑白分明。象新豔秋這樣本身昆旦就不被程視為可造之才,還膽敢長期的無所不用的偷師,包括買通程的琴師和二牌老生什麽的,在程門嫡傳弟子裏根本就是沒人理的。我九幾年的時候聽過新豔秋的一出,還有一張特模糊的照片,是卸裝以後在人民劇院後門照的。老太太大概少說80了,嗓音身段都不過是個意思,但是行腔到關鍵處那一兩個轉折真是動人心魄。 李世濟雖然是程硯秋的幹女兒,而且嫁了程晚年的最後一個琴師,但是程門弟子一直不容她。她當年入門,程本來是不要的,因為原則是不收女徒。但是後來周總理說話,程不能不買麵子。這個幹女兒又確實是自己喜歡的,收就收了。但是程死後不知道為了什麽,李從來不被師門承認。直到後來文革後是程的夫人去世還是什麽時候,葬禮完後,程的兒子在酒席發言,說李世濟出了很多力,以後就前嫌盡釋。 李世濟早年大概80年代有一版鎖麟囊,裏麵的演她兒子的就是真的她兒子。那版還有李和王薔華趙榮琛王吟秋新豔秋一起的錄音版,當年大概熟到每個鏡頭動作或者唱腔都背下來。這個兒子前一兩年S了,好象是車禍。S了以後我看李就總覺得老得很快。 程派三代弟子拜在李世濟門下的最早可能是那個什麽什麽玲,嫁給唱老生的孫嶽的那個。最早唱的是陳三兩爬堂。這個戲好象是李世濟大幅度改編或者幹脆自己從地方戲改過來的,裏麵有大段痛斥變成貪官的弟弟的唱段。這種痛快淋漓的唱法,程硯秋晚年是很少用的。 李世濟後來成為程派最早被人-----尤其是年輕人接受的一個,偶私下以為主要有幾個原因:1,程嫡傳的那些男旦在新時代已經成了太古老的事物,2,她嗓音好,有亮音,3,她得天獨厚的有最好的程派琴師每天在一起,可以創新腔,學老腔,4,他們夫妻很前衛的自覺的追求著小資們對京劇的理解。我記得有一次一個星期看了兩場整戲,鎖麟囊和梅妃。鎖麟囊不用說了是大家都熟悉的。梅妃當年是程排出來跟梅蘭芳的貴妃較勁的,歌舞並重唱做具美,還有若幹真的古詩詞填進去唱。但是可惜的是結構沒有鎖麟囊那麽完整成熟,而且實在李世濟的身段是有缺陷的,唱這個戲有點吃虧。我就記得她老人家不停的在台上整理她的水袖,急得偶差不多跳上去把她袖子扯下來。後來結束以後,觀眾裏好多上後台去跟他們夫婦聊天的。我們當時上大學,正符合他們希望的那種有點文化的觀眾,唐在忻就很慈祥的問偶們幾個,不是不象考察鑒賞力的,問覺得兩個戲哪個好。我們也隻能順著他說梅妃好。 第三代弟子裏張火丁當然是好的。第一次她的專場是在人民劇院--------那時候大概老吉祥剛拆,長安大戲院還沒開門,所有戲都在人民。門口等退票的那些老票友們都戲稱她張燈兒。她拜在趙榮琛門下大概是90年代初的事兒。我記得剛拜師的時候就唱過一場,大概是荒山淚裏的一折。這個戲當年程唱的時候還很現代的叫過“祈禱和平”還是什麽,是講苛政猛於虎的。那一折肯定是當時張剛學的第一出,後來我至少四五次看見她唱。再後來劇目慢慢多起來。張最大的有點是身段好。當時大概隻有二十幾歲,那種程派特有的老辣的步法還有點生硬,但是已經很有點味道。還有某些很幅度很大的身段,是程派特有的,一般青衣不用,她做起來很美觀。趙榮琛和王吟秋我記得是當年其中之一是住在程硯秋家的,另一個是長期書信往來,都是程的得意門生。但是在我看來趙可比王唱得好多了。前麵說的鎖麟囊裏趙唱的是大水前後散板為主的幾段,都說散板最難唱,他唱的那個味道,簡直是......張燈兒的唱也不差,但是作為下一代程派掌門也就是不過不失。早年她唱偶總覺得有關牧村的感覺,後來唱鎖麟囊,自然女中音的效果少了點,但是她宗的是程派老腔,跟後來李世濟改版後的比,表現力就差了。話說回來,除了春秋亭那一段-------那種小姑娘氣的唱法李世濟太有先天優勢了,後麵的改動是不那麽容易看出唱的功力了,音樂本身都好聽得不得了。 先說這麽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