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秋冬養胃正當時 中醫推薦七款湯粥

(2012-12-03 15:35:14) 下一個
轉自深圳特區報

  進入秋冬季節,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程。此時氣溫變化較大,晝夜溫差懸殊,是胃病容易發作的時期。中醫認為我們的胃最不喜寒冷,因此秋冬季節養胃很重要。那些患有慢性胃炎、中醫認為屬於陽虛體質或氣虛體質的人,更應在秋冬季節溫陽養胃。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黃啟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詳細地介紹了相關知識。

  1 陽虛和氣虛體質者易“胃寒”

  進入秋冬季節, 天氣轉涼,蘇女士總是覺胃部寒涼感,時有隱痛,尤其是進食冷食及在加班勞累後就疼得更厲害,有時用手揉揉腹部或用熱水瓶焐一焐會緩解一些。她易拉稀便,排便次數增多,到醫院做了纖維胃鏡檢查也沒有什麽病。黃啟輝解釋這是民間所說的“胃寒”,中醫認為“胃寒”是指脾陽虛弱,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病症。症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舌淡苔白滑,脈沉遲。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則症狀減輕。

  黃啟輝說,從中醫角度來說陽虛體質就是“火力不足”,這些人平時手腳發涼,腹部、腰部或膝部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冬天耐受不了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調冷氣;喜歡安靜和進食熱燙飲食,大便稀溏,小便色清量多。黃啟輝說,而氣虛體質的人則是“短氣、少氣”,平時容易氣喘籲籲;講話聲音低弱;容易出虛汗,經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麵色萎黃。這兩種體質的人脾胃功能差,秋冬季節更易得“胃寒”症。

  2 養脾胃有六大要點

  黃啟輝表明,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功能差,則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中醫養生特別強調脾胃調護,秋冬季節是脾胃病容易發作的時期。應結合季節特點,中醫認為養脾胃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麵:

  一、注意胃脘部保暖。胃喜暖怕冷,喜潤惡燥,秋冬天氣寒冷,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個護肚能讓胃部更加暖和。秋冬晝夜溫差大,晚上用熱水袋或溫熱貼敷貼臍部,具有溫陽散寒作用。患有慢性胃炎者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病情。

  二、注意飲食調養。胃病患者的秋冬季飲食應以溫、淡、軟、鮮為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在寒涼季節可適當做到進食熱食為好。此外,飲食應清淡、細軟、新鮮,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切忌暴飲暴食。

  三、適當食療藥療。中醫認為秋冬可進食溫陽散寒之品,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症患者。甘味食物及中藥能滋補脾胃。比如黨參、黃芪、白術、山藥、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補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散寒之幹薑、紫蘇葉、生薑、胡椒是健胃暖胃之佳品,可以調理好胃寒的病症,恢複健康脾胃。

  四、注意調理情誌。傳統養生學認為,憂思傷脾,過分的憂思或思慮損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專家認為,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複。

  五、運動調養。慢性胃病病人在秋冬季節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加強適度的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複發,促進身心健康。

  六、腹部按摩保健。 右手掌勞宮穴對準神闕穴,以神闕穴為中心,作順時針方向由小圈逐漸大圈揉摩36次、左手手掌勞宮穴由大圈至小圈逆時針方向揉摩腹部36次,堅持3-6個月,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對慢性胃腸炎有很好治療作用。  ■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泳 通訊員 王海芳

  相關

  湯水粥水養脾胃

  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黃啟輝向大家推薦了幾款對養脾胃有幫助的湯水、粥水——

  ●胡椒豬肚湯

  原料:胡椒20克,生薑3片,大棗6個,豬肚250克。

  製作:切去豬肚脂肪,用食鹽搓擦,用水洗淨,去異味。紅棗和生薑用水洗淨,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片。用適量水,猛火煲開,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開,用中火煲3小時,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用:胡椒是健胃、暖胃之佳品。此湯水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恢複健康脾胃,具有健脾開胃、祛風散寒、溫中止痛、強壯身體的作用。

  ●北芪黨參豬肚湯

  原料:豬肚半個,生薑4片,北芪15克,黨參20克。

  製作:用鹽將豬肚搓擦,重複多次,洗淨與北芪和黨參放入煲內,加4碗水,煲3小時,即可飲用。

  功用:此湯水能治胃氣虛,具有健脾補虛的作用。

  ●參芪猴頭菌燉雞

  原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隻(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薑片、蔥結、紹酒、清湯、澱粉各適量。

  製作:將猴頭菌洗淨去蒂,發脹後將菌內殘水擠壓幹淨,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加入薑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淨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

  功用:此湯水具有補氣健脾養胃的作用。

  ●砂仁黃芪豬肚湯

  原料:砂仁6克,黃芪20克,豬肚1個。

  製作:將豬肚洗淨,砂仁、黃芪裝入豬肚內,加水燉熟,調味食用。

  功用:具有益氣健脾,消食開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於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黃芪黨參雞內金粥

  原料:生黃芪15克,黨參20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雞內金粉10克,陳皮5克,糯米80克。

  製作:將生黃芪等加水煮20分鍾,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金粉即可。

  功用:具有消食和胃的作用。用於脾虛濕滯食停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欲不振、體困便溏等。

  ●神曲陳皮粥

  原料:神曲15克,陳皮10克,大米50克。

  製作:將神曲、陳皮研為細末,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用:可健脾胃,助消化。適用於消化不良,食積難消,惡心嘔吐;胃脘疼痛,噯腐吞酸;脘腹脹滿,大便溏瀉;肢軟乏力等。

  ●黨參薏仁蓮子山藥粥

  原料:黨參30克、薏苡仁30克、蓮子30克、山藥60克、大米50克。

  製作:將以上原料一同煮成糊粥。

  功用:具有補肺、健脾、養胃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勞嗽幹咳、大便瀉泄,食欲減退等一切脾肺氣虛的病症。(何泳 王海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