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03月11日 14:14
美
國政府準備為國內金融市場重新製定規則。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目前正在為此打基礎。4月初即將召開的一個大規模國際會議將會討論世界範圍內的監管變革問題。
但真正采取行動會在華盛頓,在那裏還將展開有關危機根源和修複措施的辯論。變革措施可能包括增強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簡稱美聯儲)的權力,合並或撤銷一批監管機構,並對金融行業的絕大部分領域實施更嚴格的監管。
在進行討論之前,為危機之後的世界製定規則的設計者們需要回答十個重大問題:
1. 放鬆監管在多大的程度上促成了當前的金融危機?奧巴馬總統在競選過程中提出,1999年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Gramm-Leach-Bliley Act)致使監管鬆馳,並進而導致了危機。該法案允許創建集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於一身的龐大金融超市,這種做法自大蕭條時期以來一直是禁止的。批評人士指出,該法案的通過為成立“巨無霸”公司掃清了道路。這類公司規模過大、業務過於複雜,因而一旦倒閉後果極其嚴重。
Associated Press
該法案也設立了一些限製。它將美聯儲確立為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這類巨頭的最高監管機構,但卻沒有賦予任何監管機構對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Co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這類投資銀行或是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這類獨立保險巨頭進行全麵監管的權力。
支持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人認為,該法案可能防止了危機進一步惡化,因為它允許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投資銀行從美聯儲借款以維持自身生存。
但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主席、馬薩諸塞州民主黨議員巴尼•弗蘭克(Barney Frank)一直認為,危機的根源不在於監管鬆馳,而是“放任不管”,也就是說聯邦政府官員並沒有執行法律規定。
2. 既然有這麽多的監管機構,怎麽會遺漏掉銀行帳麵上的問題?聯邦政府至少有10家監管機構對金融服務公司進行監管,各州的監管機構就更多了。但次貸等許多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的產品都是源自經濟中很少受到監管的領域。New Century這類抵押融資公司並非銀行,因此美國政府中沒有人會去監控其業務。信貸違約掉期這類複雜的金融產品基本上也沒有引起政府官員的關注。
而受到多個聯邦機構監管的商業銀行如花旗集團則可以將風險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外的投資工具,從而積累極高的風險敞口水平。商業銀行體係中最大的盲點之一就是表外資產。
3. 未來可能出現的最大變化是什麽?白宮和國會高官們已經就如何行動吵得不可開交了。奧巴馬政府想在4月初的倫敦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峰會上向主要國家提交一份金融監管改革計劃。
任何計劃都需要弗蘭克眾議員的參與,他已經提出決策者們應當分兩步對監管體係進行全麵審查。首先,他希望國會通過法案,讓美聯儲擔任超級監管者的角色,監控宏觀經濟中存在的風險。美國現在還沒有一個這樣的角色。他還希望國會創建一個機製,允許政府接管破產的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
弗蘭克說,第二步應當是對監管製度進行更為徹底的改革,許多人認為這一點將包括加強消費者保護以及將財政部金融局(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和儲蓄管理局(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等一些機構合並。參議院銀行委員會(Senate Banking Committee)主席、康涅狄格州民主黨參議員克裏斯托弗•多德(Christopher Dodd)則在極力推動另一套立法議案,它雖然會將上述所有改革措施包括在內,但預計實施進度將較為緩慢。
4. 對衝基金和信用違約掉期會不會受到政府監管?多年來,包括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內的諸多有影響力的政府官員都堅持認為,對金融衍生產品和對衝基金實施監管弊大於利。他們的想法是,大型綜合性金融機構應當能夠用這類產品來對衝其他投資的風險,通過這種對衝將風險廣泛分散到金融體係之中。而且能夠接觸對衝基金和信用違約掉期的也僅限於大型投資者,以及理論上是經驗老到的投資者。
現在,國會希望確保監管機構更好地了解銀行與對衝基金之間的相互聯係,尤其是通過信用違約掉期的聯係。信用違約掉期是一種金融工具,可用來押注於一家公司的信用走勢或是用於對衝風險。美國國際集團落到需要政府救助的地步,部分原因就在於它一個未納入政府監管範疇的業務部門出售了信用違約掉期,而這些掉期要求美國國際集團在基礎投資的價值縮水時拿出抵押品。
對衝基金在投資、交易頭寸和經營方麵可能會麵臨力度更大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想法在於讓監管機構更能了解潛在的係統性問題。對衝基金業的行業團體支持讓美聯儲來監管其成員,但強烈要求任何新增的披露內容都不對外公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正極力要求賦予其查看對衝基金帳目的權限,並大力推動信息披露方麵新規則的製定。
5. 需要對信用評級機構進行怎樣的改革?許多監管人士、政治家甚至銀行家將很大責任歸咎於這些機構。信用評級公司從事的工作是評估企業債券、市政債券和其他種類債券的質量。作為“看門人”,他們應該獨立於他們所評估的公司。不過,批評人士指出,隨著住房按揭相關債券的爆炸式增長,信用評級公司在相互爭奪業務的過程中,它們的評估標準也被拋在了一邊。
大多數信用評級機構接受所評債券承銷方的付款,批評人士指出,為拿到將來的業務,他們存在對所評債券給出有利評級的動機。
據SEC有關這類問題的調查報告稱,就在2007年4月5日,一家大型評級機構的一位分析師說,他們的評級模型沒能捕捉到一筆發債交易“一半”的風險,不過這筆交易連一頭牛都可以設計出來,我們也得對它作出評級。
問題是:投資者(包括銀行)購買了數十億美元的打包債券,有些債券評級很高,有些則風險很大。雖然某些投資者不了解高風險債券的風險程度,但許多人認為,這些債券中最安全的那部分能保護他們。結果並非如此。隨著住房市場一蹶不振,那些貸款也出現問題,繼而引發了一係列目前仍在衝擊銀行體係的損失。
6. 現在銀行係統脆弱到何種程度?可以說非常脆弱。許多銀行的股價大幅下跌,導致融資成本非常高。私人投資者對將資金投向銀行係統非常謹慎,擔心將來一旦有任何政府救助行動,他們最終會血本無歸。
整個行業實在沒有哪一塊是表現非常好的。有些受到了次級貸款的打擊,其他大部分也受到經濟衰退的嚴重拖累。許多大銀行在消化所收購的資產方麵非常不順,也低估了他們繼續生存所需要的資本。跨地區銀行業務高度集中於高風險資產或某一個地區如佛羅裏達州、亞利桑那州和俄亥俄州。許多小銀行因為在商業房地產貸款方麵的業務而受到很大衝擊。
7. 到底多大才到“太大了,不能讓它倒”的程度?對商業銀行來說,答案似乎是1,000億美元資產。奧巴馬政府上個月說,將對19家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以確定這些銀行要繼續對外放貸還需要多少資本。這些測試是為評估這些銀行在各種不同的惡劣經濟形勢下──比如失業率升至10%以上──會有怎樣的表現。
銀行並非唯一一類接受政府救助的企業。政府為防止AIG倒閉拿出了超過1,000億美元。美聯儲和財政部仍認為,無論花什麽代價都要避免它倒閉。
8. 還需要華爾街嗎?是的,或者是某個跟它類似的東西。從曆史上看,華爾街將資金配置到能將其發揮最大效應的人手中,在為金融係統的車輪提供潤滑方麵扮演了重要角色。與有消費者的存款作支持的普通商業銀行相比,華爾街一貫冒更大的風險。現在,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都因承擔了太大風險而惹火燒身,而華爾街的殘餘力量因為自己放棄對借貸資金的依賴而日漸枯萎。現在,這兩類銀行或許都不願再承擔新的風險,也有可能新規則將不允許它們再這麽做。
將來,傳統的投資銀行或許會變得更小、更專業,比如專門從事並購谘詢業務或證券經紀業務。
9. 國會會過度監管嗎?回答取決於你站在哪一邊。隻要納稅人仍在向大型金融機構提供救助資金,那麽,就會有要求看到回報、改變金融係統運作方式的政治壓力。國會和奧巴馬政府已經表示,基本上所有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都將受到監管。
國會一些富有影響力的成員一直希望在市場和監管之間求得平衡。但在如今民主黨控製國會,且民眾對華爾街的不滿被壓製的情況下,這種努力不會受到重視。據《華爾街日報》/NBC新聞近期所作的民意調查顯示,35%的受訪者表示,最讓他們氣憤的是一邊接受納稅人救助資金、一邊自己還在享受高額獎金的銀行管理層。
銀行和企業多年來成功抵擋了加強監管的壓力,但它們今後在這方麵將麵臨艱巨的任務。
10. 如果華盛頓不做出大的變革,會出現怎樣的情況?銀行業四季度出現了大的虧損,各家銀行在籌措私人資本方麵也遇到困難,因為投資者擔心一旦銀行被國有化,他們可能會血本無歸。如果決策者不清楚說明他們計劃如何監管銀行業,則這種情況肯定將持續下去。
在美國,變革是一個熱門話題,銀行界人士承認,為恢複人們對金融市場的信心,變革是必要的。歐洲政府也在推進監管改革。不過,如果美國的措施有涉及全球的內容,要協調製定這些措施會複雜得多。
Damian Paletta / Kara Scannellhttp://chinese.wsj.com/gb/20090311/fea142024.asp?source=Up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