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圖)

(2008-09-27 18:11:33) 下一個



這是農民的一塊菜地,農民為保護自家的菜把四周掛起了粘網,鳥為食而死

在等待國會批準7000億美元市場救助計劃的的過程中,全美最大的儲蓄金融機構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Inc)由於客戶存款持續流出而難於繼續維持業務﹐被美國儲蓄管理局勒令停止營業。該銀行資產規模為3070億美元﹐因此成為了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銀行倒閉。9月25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決定以19億美元的價格﹐將該行銀行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 & Co.)。

這次起源於房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美國金融風暴被喻為美國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如處理不當,美國將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

在中學時曾經學過,由於資本主國家的基本矛盾: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有計劃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周期性地爆發社會經濟的大混亂,它體現在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商店、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係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發生,使資本主義再生產具有周期性。典型的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包括危機、蕭條、複蘇、高漲四個階段。

以前隻是課本上的知識,沒有切身的體會。隻被告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那是因為資本主義製度腐朽沒落。在美國這些年尤其是最近一年和兩個星期,確實感受到了危機的根源。其實危機的本源是人們的貪婪,他們最大限度地,不顧風險,不擇手段地追求利潤,追求最大利潤不計後果。美國的現有的製度,培養出高風險及盲目擴張的運作模式,一個一個的氣泡越吹越大,當風暴一來便很快出事,市場也要擠掉那些過分膨脹的泡沫而作出調整。

美國雖然還在向世界鼓吹市場的自由化,但在國內也不得不加強市場的監督管理。如本世紀初安然公司(Enron Corp.)和世界通訊(Worldcom)的假賬醜聞爆發後,國會在數日內通過了有關上市公司治理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一個獨立的審計監督實體也因此誕生,他們在上市公司發表季度或年度報告前,審計這些公司的業務,財務報告。可是即使這樣,一些公司的管理層為了提升股票價值,為了極少數人人賺錢,仍在變著花樣作假賬。俺以前所在的一個公司,就因為作假帳被查出,季度、年度報告不能發表,結果銀行追賬,股票大跌,從20多美元跌至1刀以下,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在執行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過程中,人們一直在討論它的效力。公司抱怨該法案的執行成本太過昂貴(如季度報告前,先內部查帳,最後再外部查帳,效率低下),但是投資者對此表示歡迎,認為它是製約管理層的必要手段。

可是美國現有對市場的監管力度顯然仍是不足,自從去年房市次貸危機開始之後,美國財政部長和美聯儲主席在國會谘詢美國經濟狀況時作證,經濟還在掌控之中。可是一年以來,金融風暴卻愈演愈烈。近一年尤其是近兩個星期金融機構破產、倒閉、被兼並比比皆是。華爾街五大獨立投資金融巨頭,一個個轟然倒下或不複存在,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美林(Merill Lynch & Co)被收購;雷曼兄弟(Lehman Bros)申請破產保護;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為避風險從獨立的投資銀行申請轉型為傳統的控股銀行。為了防範華爾街危機波及到兩大重要金融機構,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周日(9月21日)晚間采取了一項非同一般的措施,批準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從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其實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中的投資部門,30年代美國經曆了大蕭條,國會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Glass-Steagall Act),禁止公司同時提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服務,摩根士丹利於是作為一家投資銀行於1935年9月5日在紐約成立,而JP摩根則轉為一家純商業銀行。

這樣,長久以來人們所熟知的華爾街上那些從事證券買賣、為客戶提供谘詢服務、同時比從事儲蓄和貸款業務的傳統銀行受到更少監管的獨立經紀公司將告終結。華爾街上聲望最高的兩大金融機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將處於國家銀行監管機構的嚴密監督之下,它們為了滿足新的資本要求不得不接受額外的監管,盈利水平也將遠不及從前。但是由於他們處在國家銀行監管機構的嚴密監督之下,如有危機發生,他們將會獲得國家的緊急貸款,從而可以渡過危機不至倒閉破產。

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就像人體中的血液,資本流動就像血液的流動。如果血不流動,人就要僵死。由於此次華爾街金融風暴,金融機構中有大量的死帳壞賬,大量資金不能流動。聽之任之,資本家就會沒法貸款投資,增加就業機會;習慣超前消費,背債過日子的美國人,不能借錢買車,買房,買消費品,由此下去美國經濟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看到此種將要到來的危機美財政部和美聯儲提出了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向市場輸入新鮮血液,以助資金流動。可此方案在國會辯論了一個星期,互相扯皮卻遲遲不能通過。如果真有什麽危機,這種效率不知會產生什麽結果。

其實在美國曆史上政府幹涉市場就有先例。30年代大蕭條時羅斯福就用納稅人的錢買下許多房產,危及過後賣掉並賺了錢。在90年代末亞洲經濟危機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曾蔭權(那時的財政司司長)在有些人做空香港股票牟取暴利時,為了穩定香港經濟大膽救市。香港政府最終購買約港幣1200億元(150億美元)恒生指數中不同公司的股票並成為有些公司的最大股東(如擁有10%的匯豐銀行)。在2001年8月底香港政府開始出售這些股份,謀取利潤約300億港元(40億美元)。

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在國會辯論了一個星期還沒被通過。還需要加入種種限製,什麽管理人員要工資封頂,對資金的動用和流向要嚴格監控。什麽用納稅人的錢對華爾街的救助不公平(不光要救助華爾街的資本家--wall street,還要救助廣大勞動人民--main street,要找出這次金融風暴的根本,加以救助),這個救助有背美國自由市場經濟的根本原則,等等。其實這裏麵有輕重緩急之分,有些可以事後在商討研究。救助華爾街雖是幹涉了市場,可那還是為資本家服務,不違資本主的本質(頂多最後就是個國家資本主義),救助納稅人(main street,最好給人民發些住房補助)卻太像社會主義了。雖然表麵看來這次危機是華爾街的危機,有些人深究一下,認為是房地產的危機(大量的法院拍賣房屋--foreclosure)造成了華爾街危機。但根本是什麽造成了大量的foreclosure,卻還沒有聽到有人詳細的分析。如果真要讓市場自己調節,政府不管不問,不知美國將會變成什麽樣。。。

中國曾經有過“鳥籠經濟理論”:把社會主義製度比作鳥籠,把經濟體製和經濟發展運行方式比作籠子裏的鳥兒,鳥兒在鳥籠裏可以任其自由飛翔,但是不可以飛出鳥籠子。

籠子裏的鳥還是相對安全的,它的自由程度隻在籠子的大小。如果怕鳥在籠子裏不自由,又怕鳥受到傷害,也可以試著把所有的危險都裝在籠子裏。。。


籠中之鳥可以和危險共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