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活

音樂幾乎伴隨了我所有的文字,從音符中飄逸出的旋律有時比文字更能釋譯情感。
個人資料
廣陵曉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音樂之城和書城萊比錫

(2021-09-10 16:51:00) 下一個
【前言(09-10-2021】:今天在世界風情壇閱讀到網上好友安娜晴天的最新遊記《德東雙城記~萊比錫》(https://bbs.wenxuecity.com/travel/659298.html),使我想起2008年寒假聖誕節期間我們全家第二次德國行探訪萊比錫的經曆。那時我剛認識文學城半年左右,那次德國行的遊記是我發在世界風情壇最早的遊記之一;遺憾的是由於文學城改版,當年遊記的音樂和照片都無法顯現了,但從文字描述可窺見這座音樂之城和書城的文化氛圍。謝謝晴天分享上個月萊比錫之行帶來的美好回憶。


《德國:音樂之城和書城萊比錫》(01-04-2009)


誠實地說,我們全家行程前對於是否探訪萊比錫(Leipzig)有爭議。要求探訪這座城市是我的建議,先生認為沒有必要,女兒持中立態度。在決定行程和網上預訂火車票最後時刻,我再次利用家庭導遊的特權,多花了一部分錢,決定在萊比錫停留一天。探訪過這座城市後,先生和女兒都謝謝我所做的決定。

萊比錫位於德國東部,離柏林大約165公裏左右。這是一座世界聞名的書城。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書之一在此產生,德國國家圖書館也建立於此。而這座並不是太大的城市竟然有30多家圖書發行商。然而,使我對它感興趣的不僅是其書城的雅號,更主要的是它與音樂的淵源。萊比錫是一座音樂之城。我深深喜愛的音樂大師巴赫曾在市內的聖托馬斯教堂擔任樂長達27年。他創作的傑作《馬太受難曲》等在這裏首演。至今,他所精心培養的聖托馬斯合唱團依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另一位傑出的音樂家門德爾鬆在這座城市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1843年),親自擔任院長。人們為了紀念他,將這所享譽世界的學校命名為門德爾鬆音樂學院。音樂家舒曼也曾經生活在這裏,並在此創作了許多作品,包括“春天交響曲”。而萊比錫大學的名冊上記錄另一位音樂大師瓦格納的名字。柴科夫斯基、施特勞斯等人也曾在古老的萊比錫音樂廳大顯身手。至今,這座城市的有著200多年曆史的格萬特豪斯交響樂團依然享譽世界。因此,萊比錫是一座名符其實的音樂之城。這也是它吸引我前去探訪的主要原因。

我們從海德堡乘火車到萊比錫,剛進入火車站便聽到漂浮在車站三層大廳內的音樂之聲。整個車站幹淨整潔,裝飾精美,商業繁華,充滿了節日氣氛。離開火車站,穿過擁有舊市政廳大樓的老城廣場,我們直接來到位於在廣場後麵一個街角上的聖托馬斯教堂。原教堂創建於13世紀。猶如德國許多城市的建築,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壞。現在的聖托馬斯教堂也是戰後重建的。教堂庭院裏聳立著巴赫的雕像。音樂大師巴赫從1723年在此擔任合唱團樂長直至他去世(1750年)。巴赫的遺骸就被安放在教堂內主祭壇的入口。鮮花叢中的青銅棺蓋上麵鐫刻著他的名字,Johann Sebastian Bach。教堂每天從早晨9點到下午6點向公眾開放。在開放的時間內,管風琴演奏的巴赫作品一直響徹在教堂的每一個角落。一生奉獻給了音樂的大師,死後也沉浸在他自己的永恒創作中。這座教堂除了巴赫曾經在那裏工作,還有其它豐富的曆史。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在此布道,莫紮特曾在此演奏過管風琴,瓦格納曾在此受洗禮,門德爾鬆與此教會的關係更是密切。為了紀念為此教堂作出許多貢獻的他們,巴赫,馬丁路德,門德爾鬆的畫像分別雕刻在教堂內三個哥德式窗戶的彩色玻璃上。在主祭壇南麵一個小廳內展有這個教堂擁有的巴洛克時期的樂器,包括大,中,小提琴和皮鼓。看著這些樂器,聽著管風琴演奏的巴赫作品,仿佛這一切都有了生命似的。

出了教堂,對麵就是巴赫紀念館。遺憾的是紀念館主要部分因正在被維修而不開放,隻有少數幾件與巴赫相關的文獻在第一層的一個小房間內展出。感謝紀念館安排了4個有輔助收聽的機器和耳機供給參觀者當場聆聽巴赫的音樂。盡管因為沒有看到更多與巴赫相關的文獻,物品,和資料有些失望,心裏依然為所看到的而感恩。當我看著他的音樂手稿和畫像,聆聽著他的音樂,仿佛感覺到他依然活著,活在無數喜愛他的音樂的人心中。

女兒也有她所鍾愛的音樂家-門德爾鬆。女兒不僅在離聖托馬斯教堂不遠處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門德爾鬆雕像,還興致勃勃地拜訪了門德爾鬆紀念館。此館位於萊比錫大學的一個建築內。值得一提的是門德爾鬆出生在一個猶太人世家,他的祖父摩西門德爾鬆是德國著名的學者。我們在柏林的猶太人博物館中曾經見過有關他的祖父的許多資料。當然,到了音樂城,不會忘記觀望它的音樂廳。原來的那座門德爾鬆、柴科夫斯基、瓦格納、施特勞斯等人大顯身手的古老大廳在戰爭期間被破壞。我們看到的是1981年重新建成的現代化音樂廳,有一些失望。但我提醒自己,真正需要注重的不應該是外表,更重要的應該是內容。如果在這所音樂廳中表演的音樂會是高水平的,那麽它就是美的。

除了探訪與音樂有關的景點外,我們也參觀了其它一些主要遊覽景點,包括萊比錫最古老的聖尼古萊大教堂。說實話,萊比錫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地理環境,都沒有超乎尋常的特別之處。然而,當我們全家告別這座城市時,我們都是那樣的依依不舍。我的眼睛竟然濕潤了,連我自己都感到吃驚。我想我大概是被這座城市的靈魂-它那永恒的音符-所感動了吧。我想我在有生之年大概不會再有機會踏足於這座城市。但今後每當我聽到巴赫,門德爾鬆,舒曼,瓦格納的音樂時,我會想起萊比錫-這座音樂之城。


音樂: II Air (Orchestral Suite No3 in D Major, BWV 1068)(J.S.Bach)

注:有一位朋友詢問“BWV 1068代表什麽?”我的回答如下:巴赫的作品用“BWV”編號,“BWV”是“Bach Werke Verzeichnis”的縮寫,意思為“Bach Works Catalogue”(巴赫作品目錄/編號)。他著名作品Orchestral Suite No3 in D Major是“BWV1068”。


照片1: 節日氣氛濃厚的火車站第一層,悠揚的音樂懸浮在空中。

照片2: 節日氣氛濃厚的火車站第二層,悠揚的音樂懸浮在空中。

照片3: “新”市政大樓

照片4: “新”政法大樓

照片5: 聖托馬斯教堂的一側

照片6: 聖托馬斯教堂的另一側

照片7: 聖托馬斯教堂的內部

照片8: 聖托馬斯教堂內存放珍貴樂器的房間

照片9: 巴赫長眠於他工作了27年的托馬斯教堂裏

照片10: 巴赫的雕像位於托馬斯教堂正門庭院

照片11: 巴赫紀念館展出的巴赫音樂作品稿件

照片12: 門德爾鬆紀念館

照片13: 門德爾鬆的雕像(不位於他的紀念館附近,而是位於托馬斯教堂另一側的對麵空地上)。

照片14: 現代化的音樂大廳,原來的古老音樂大廳在戰爭中被毀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