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Thomas Bergersen - Land of the Free, Home of the Brave》
徒步遠足登太浩湖翡翠灣畔瑪姬山峰(Maggie's Peaks)後的早晨,先生、女兒、女婿、和我皆已完全恢複,都沒有腿酸疼的症狀;先生和我都很感恩目前我倆體力還能繼續跟上女兒女婿的戶外活動。吃完早餐,女兒女婿向我們介紹兩條徒步登山線路供我們選擇。其中一條線路來回8英裏(大約13公裏),中等難度;另一條線路塔拉克山步道(Mount Tallac Trail)來回10.2英裏(大約16.5公裏),高難度。由於我們前一天徒步登高難度的瑪姬山峰那麽輕鬆地搞定(
《2019年7月加州(2):太浩湖翡翠灣畔登山記》),覺得沒過癮,先生和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高難度的塔拉克山步道。
出發前,我用手機上網稍微瀏覽了塔拉克山步道的介紹。不讀不知道,一讀既嚇一跳,又特別興奮。據相關介紹,“塔拉克”源於太浩湖區域的印第安語,意為“大山”;塔拉克山步道在太浩湖盆地90條步道中排名第一,也是最具挑戰性的步道之一;步道起點海拔大約6200英尺,登至頂峰大約升高3500英尺,總共海拔9753英尺(大約3千米)。瀏覽閱讀到這樣的介紹,我對徒步這條線路雖有一點忐忑,但更多的是興奮和期待。因為塔拉克山步道無論是長度還是難度都大於前一天我們徒步的瑪姬山峰步道,因此我們隨身攜帶的水和食物是前一天的3倍;對戶外徒步有經驗的女兒女婿想得很周到,預備相關物品齊全。感謝先生和女婿,兩位男士肩背了大部分供給,女兒和我隻分擔了很少的一部分。
從上午9點40分左右踏上塔拉克山步道的起點至下午5點25分左右返回起點,我們徒步登山行走了10.5英裏;沿途經過塔拉克溪(Tallac Creek)、大教堂溪(Cathedral Creek)、落葉湖(Fallen Leaf Lake)、浮島湖(Floating Island Lake)、大教堂湖(Cathedral Lake)、碎石坡(Scree Slopes);茂密的森林、碧綠的湖泊、雪水融匯的溪流、陡峭的山坡、雜亂的岩石、白雪覆蓋的山脊。。。,一路風光無限。
照片1-2:從網上搜索和下載的塔拉克山步道線路圖和相關介紹(紅色標誌是我的加注),此步道在太浩湖周邊的90條步道中排名第一,也是最具挑戰性的步道之一(小提示:徒步遠足塔拉克山需要野外許可證,在塔拉克山荒蕪荒野過夜徒步旅行有配額;但當天返回的徒步沒有配額,並且通行證是免費,在步道起端自行填寫發放)。


照片3:塔拉克山步道起端地勢平緩上升,對我們4人來說在這樣的荒蕪荒野(Desolation Wilderness)森林中徒步很容易;行走在茂密的森林中,空氣清新爽涼,沁人心肺。

照片4-5:穿越了一段森林之路,步道緩緩地爬升到狹窄的傾斜山脊,山脊頂部視野開闊,向右遠眺可見我們前一天徒步登上的瑪姬山峰(照片4)以及我們當天的目標塔拉克山(照片5)。


照片6-7:在山脊頂部步道向左遠眺可見太浩湖湛藍的湖麵(照片6),而落葉湖則清晰可見,令人心曠神怡(照片7)。據介紹,落葉湖是一個高山湖泊,由兩個冰川向北向下沿著格倫高山峽穀(Glen Alpine Valley)板塊運動形成;呈橢圓形,長軸大約為2.9英裏(4.6公裏),短軸大約為0.9英裏(1.4公裏)。一個有趣的信息是如果當初冰川繼續運動而不停止,那麽落葉湖就會與太浩湖相連,成為太浩湖的海灣,類似於附近的翡翠灣。


照片8-9:接下來的步道路線從開闊的山脊逐漸進入茂密的灌木叢和一些長滿草叢的沼澤地,鬆散的碎石中可見不同品種的野花,令人感動生命的頑強。


照片10-13:不久就來到塔拉克山步道上的另一個天然高山湖泊--浮島湖。碧綠的湖水、倒影的樹林山嶽、靈動的水鴨。。。,滿眼清新;沉浸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我們全家4人皆默默無語,四周寂靜,恍如隔世。




照片14:離開浮島湖繼續向塔拉克山峰邁進,海拔越來越高,步道兩側的叢林中時不時地出現較大麵積的積雪。

照片15:大約在塔拉克山步道起始與山峰之間一半左右距離,我們見到又一個天然高山湖泊—大教堂湖。有些人選擇徒步遠足至此返回,我們選擇了繼續前行,在下山的途中在大教堂湖畔休息賞景(小提示:大教堂湖是塔拉克山步道上最後的水源)。

照片16:離開大教堂湖,步道變得越來越陡;女婿在前帶路,女兒和我跟隨,先生守後,這是我回頭拍攝手腳並用的先生:-)))。

照片17-18:經過上升的陡峭山路後,回望大教堂湖(照片17),象一個盛水的碗:-)));也見到了太浩湖和落葉湖的一部分(照片18)。


照片19-20:女婿繼續帶領全家沿著塔拉克山步道向上攀登。


照片21-25:到達半山腰以上的一片岩石“平台”,我們見到有登山者在此一邊用餐,一邊賞風景。一看手表,已接近中午12點,是吃午餐的時間。但由於全家早餐都吃得非常豐富,當時沒有一人表示餓了;因此,在此停下賞景時,我們每人分別隻吃了一個水果和喝了一些水(注:後來,我們為沒有在此吃午餐付了代價,暫且不表)。





照片26-27:稍微休整後,我們繼續向登塔拉克山;山路越來越陡峭,越來越多的積雪,還有那雪水融匯的溪流。


照片28:站在山路步道上向右和向下看是太浩湖和落葉湖,步道一側的山花開得如此爛漫。

照片29-31:向左和向上看是白雪覆蓋或裸露的山峰;這是塔拉克不過山峰的一部分,但不是頂峰。



照片32:開始攀登塔拉克山步道通向頂峰困難的部分,這是冰川運動形成的雜亂花崗岩陡峭山坡的底端,

照片33:尚未攀登山岩,風景已經很美,大多數人停止在此觀賞太浩湖、落葉湖、和周圍崇山峻嶺美景。由於今年(注:2019)這一帶雨水充沛,使得高山積雪融化得比往年遲,接近山峰時有大約0.5英裏(800米)的線路被白雪覆蓋;所有希望登頂的人不得不沿著白雪邊緣雜亂的山岩、手腳並用、名符其實地爬著上那段山路。我們見到大多數徒步登山者就此返回,而我們4人則象那些極少數登山者一樣選擇爬行繼續登頂。

照片34:終於倒達了那段陡峭山岩的最高處,不遠出原本高聳的山巒現在看來幾乎是在同一水平線。剛攀登過的亂石堆中沒有路,每個人都是在“創造”自己的出路;攀登過程中最關注的是腳下和周圍的岩石,祈禱千萬不能跌倒受傷,所以,整個過程沒有心思拍攝任何照片。

照片35-36:出乎意料的是接下來的步道卻是一段有樹木的山坡,與剛才那段冰川拋光裸露山岩陡峭山坡形成鮮明對比。有嚴重恐高的我對先生和孩子們說:“我感覺終於又活過來了”;先生不安好心地嚇唬我說:“別忘了我們還要沿路下山,小去更難。”嘁,真是那壺不開偏提那壺:-))),不過,先生的話沒有影響我繼續登山的好心情。然而,越向上走,越明顯感到空氣稀薄。


【我們的教訓之一】:到達這段比較平緩區域時已經是下午2點左右,離開最高峰不遠了,我們全家都感到餓了,決定就在此休息吃隨身帶的午餐。然而,在吃午餐的過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先生和女兒都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呼吸困難、和心跳加快等症狀,女兒比她老爸還嚴重;我立即意識到這是高山反應缺氧症狀。雖然我以前就知道父女倆都有比較嚴重的高山反應,但這是他們第一次在不到海拔3千米的高度出現症狀;我分析可能與我們在這樣的高度用餐有一定的關聯,因為用餐和消化食物也耗氧。於是,我建議他們暫時停止用餐,並且我們就此返回,等下到一定高度他們感到舒服時再吃沒有吃完的午餐。父女倆都拒絕了我的提議,覺得已經快要到頂峰了,現在返回可惜,堅持要繼續登峰。然而,向上走了沒幾步路,我注意到女兒原本健康紅潤的臉色變得蒼白,先生的臉色也好不了多少。我和女婿都決定立即下山,並且強迫各自配偶執行;父女倆也不再堅持繼續登山,很配合。但是,他們又提議讓女婿和我繼續登頂峰,而他們在此等我們返回。女婿和我一致否決了這個建議,主要是對父女倆的健康不放心;另一方麵,全家人不在一起使我們失去了登頂峰的興趣。塔拉克山頂峰會一直在那裏,我們將來還有機會登頂;即使沒有機會也沒關係,親人的健康永遠重於登頂。
於是,全家立即原路返回;向下走了不多久,先生和女兒缺氧症狀消失,又成為生氣勃勃、生龍活虎的父女倆。我“取笑”他們是全家登頂峰的豬隊友,以後登山不帶他們一起玩;先生則“反唇相譏”我的恐高症,並且說:“咱倆誰也不要嫌棄誰”。我們老倆口的對話逗得小倆口哈哈大笑,全家人開開心心地走漫長的下山路。我原以為在亂石中手腳並用向山峰爬的經曆會是我們這次徒步登山最難忘的經曆;然而,沒想到即將到達塔拉克山頂峰時發生的這個意外事件更加令我們全家難忘。
照片37:一位登頂峰者經過我們休息吃午餐的地方,他說即將到達山頂,鼓勵我們加油。從與他的交談得知,他將獨自一人在野外露營過宿,令我們全家佩服。

照片38:下山之前,我在我們休息吃午餐的地方與“餐桌”和“餐凳”(倒下的樹木)合影留念:-)))。

照片39:女婿看向達塔拉克山頂峰,與之告別:-)))。

照片40-42:又到那段陡峭山岩的最高處,周圍風景雄偉壯觀。



照片43-44:登上這段冰川拋光裸露山岩陡峭山坡不容易,下去也困難,依然是手腳並用爬下山。這次登山的另一個教訓是我穿的是越野跑跑鞋(其他3人是登山鞋),登這樣的山路不合適,僥幸沒有發生意外;以後爭取改變我不喜歡穿登山鞋的壞習慣。


照片45-46:這兩位登山者明智地選擇在裸露山岩陡峭山坡的底部欣賞風景,也能欣賞到太浩湖、落葉湖、和周圍崇山峻嶺美景。


照片47-48:下山途中回望達塔拉克山頂峰(照片47)和向前看太浩湖和落葉湖(照片48)。


照片49:又見位於塔拉克山步道一半左右的大教堂湖。

照片50-51:在大教堂湖遊泳、休息、曬太陽的遊人。


照片52:我們全家也感受了天然高山湖泊水的清涼。

照片53:離開大教堂湖,繼續下山時遇到一對會說中文的年輕人。在交談中得知,他們是從國內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讀研究生的年輕夫婦;為這樣既好學又健康熱愛大自然的年輕人感到驕傲。

照片54:行走在接近塔拉克山步道起始的傾斜山脊上,太浩湖和落葉湖清晰可見,賞心悅目。

照片55:回望雄偉壯觀的塔拉克山,雖然沒有與登最高峰功虧一簣,但我們全家每人都非常開心曾與它親密接觸。

謝謝朋友。 You're so kind.
讀了你的朋友穿一雙人字拖鞋登Pyramid Peak的故事,我忍不住笑了,因為你的故事使我想起在我們這些馬拉鬆愛好者中流傳的穿人字拖鞋跑馬拉鬆的故事。正如你的分享,聽說過這些能人的壯舉是一回事,而親眼所見則是另一回事。多年前,在我參加的同一個25公裏長跑賽中,我親眼看見有一位參賽選手穿著人字拖鞋跑過終點,當時令我非常驚訝和震撼。不過,我不認識那人,而你的經曆是身邊的朋友,那一定印象更加深刻了。
再次謝謝你的分享討論,祝周末愉快!
說到登山的靴子,還有一個故事。當年和幾個朋友一起去爬Pyramid Peak,那也是Tahoe旁邊的一座山峰,比較有挑戰性。其中一人就穿了一雙人字拖鞋。和我們一起爬了上去。大家調侃之餘,都十分佩服。他自己卻很謙虛:不要說Pyramid Peak,即使是Half Dome,都有人穿高跟鞋上去呢。這是當時的一個Urban Legend。雖然不少人聽說過,但好像並沒有人親眼看到。沒圖沒真相啊!雖然我們都相信應該有人具備這個能力,但有能力做到和真正去做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的朋友,卻是實實在在地在大家眼前做到了其他人辦不到的事。雖然還不能完全和穿高跟上Half Dome的女士相提並論,但也讓我們大開了眼界。
也祝博主周末愉快,將來有空和我們分享更多的好文章。
謝謝和煦妹妹,你形容得真好。置身於大自然中,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融於一體的感覺很獨特;既使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奇妙,也使人對之產生敬畏。
祝周末愉快!
謝謝新朋友。非常高興你也走過那條線路。
非常感謝你的忠告和直言,你說得對!!我的先生、女兒、和女婿穿的都是登山鞋,隻有我穿的是越野跑鞋,非常不好的習慣,爭取從今以後改正。
祝周末愉快!
不過不穿登山靴去爬class 2的山路還是蠻危險的。一旦腳踝受傷,那可比一萬英尺的高山反應麻煩多了。
一並謝謝兩位朋友。預祝周末愉快。
謝謝新朋友。讀到你的ID,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麵,一位美麗女士邁著優雅的步伐,婷婷緲緲,姍姍來遲:-)))。
預祝周末愉快。
謝謝99妹妹。先生和我都很感恩目前我倆體力還能繼續跟上女兒女婿的戶外活動。夏天去西雅圖是個好季節;你們將來一定還會有機會探訪太浩湖。
預祝周末愉快。
謝謝新朋友。非常高興你們也喜歡太浩湖,隔空握手。那條線路主要是一段陡峭的亂石坡難度大,其它部分並不難,隻要有好的體力即可。
謝謝一師妹妹。看來你對那條線路很了解,那陡硝的亂石坡確實很難爬,當時是真正的手腳並用地爬,一心隻想著千萬別摔倒。在那樣充滿棱角的岩石堆中跌倒,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沒有心思拍任何爬坡照片留念。
謝謝同事朋友溫暖的熒火,“別樣風情在路上“,總結得真好。
謝謝老朋友曉青姐妹,風景確實很美。
回複 '臘月寒梅' 的評論 :
哈哈,謝謝梅妹,隻因有兩位“豬隊友”:-)))。 抱歉,剛發現有幾處錯別字,尤其是最後一句多了“沒有”二字;但目前無法改,等從精選博客下來後才能改:-(((。
祝新一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