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23)
2010 (119)
2011 (89)
2012 (93)
2013 (105)
2014 (62)
2015 (92)
2016 (84)
2017 (95)
2018 (135)
2019 (158)
2020 (215)
2021 (184)
2022 (149)
2023 (133)
照片2:剛入口時的登山路。
照片3:過了入口走了一會兒,先生離開建設得很好的盤旋登山路,走上通往我們家自留地是一條灌木叢生的狹窄土路。
照片4:位於齊廬山一個小坡上有好幾塊自留地,其中這塊長滿了韮菜和小蔥的自留地是我們家的。這塊自留地隻有我們家在村頭的那塊自留地的五分之一左右,好小呀。不過,95歲的公公和86歲的婆婆已經不再下地幹活,如今的自留地主要由工作生活在城裏的弟弟弟媳周末回老家時打理,他們將之作為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所以小一些也沒關係,方便管理:-)))。
照片5-7:先生說我們家的自留地不隻是這塊可以種植蔬菜的小地盤,其周圍的茶樹、栗子樹、以及梧桐樹也是屬於我們家的自留地範圍。聽了先生的解釋,我心花怒放,使勁地拍拍拍:-)))。題外話:那天回到家,從城裏趕回來看望我們、與我們一起吃晚餐的弟弟弟媳婦告訴我們那棵栗子樹是野生的,我特別喜歡吃的野生栗子燉散養土鴨中的栗子就是從我們家這塊自留地上的栗子樹摘的(《2018秋婆家行:美麗的家園、慈愛的親人》)。
照片8:從通往我們家自留地的狹窄土路爬回登齊廬山的盤旋登山路。
照片9:沿途見到為登山途中供人休息的小亭,亭名和對聯都是我公公的墨寶。
照片10:從齊廬山四分之一左右的高度看山腳下的村莊。
照片11-13:位於齊廬山大約五分之三左右高度的齊福寺。據相關介紹,“齊福寺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初為一庵堂,香火旺盛,風月滄桑,幾勁毀壞重建,終於成為今天的規模。。。”。 山上有兩座寺廟,一新一舊,皆為“齊福寺”。我早就知道寺廟的題名是我公公的墨寶,寺廟內的許多對聯也是我公公的書法;但我隻拍了廟名,沒有進去參觀。
照片14-16:離開齊福寺建築群,先生帶領我先是走過一片開闊地,然後,進入兩側灌木叢生的狹窄土路。我們一邊走,一邊聊天。我問先生:“帶我去哪裏?”他回答:“先不告訴你,到了你就會知道了”。我說:“你不會將我謀殺在這人跡稀少的地方吧?”先生哈哈大笑,說:“你偵探小說讀得太多了”。話是雖然那麽說,但我還是完全信任地亦步亦趨地跟著他走:-)))。
照片17-19:齊廬山上埋忠骨,先生帶領我瞻仰掩沒在青山樹木竹林中的烈士紀念碑,包括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一位故鄉人(抗日縱隊的遊擊隊員)的墳墓、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好幾位故鄉人。我和先生都摘下帽子,對著烈士陵墓三鞠躬。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看到烈士紀念碑,我心中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哀傷,為失去的年輕生命,為這些年輕人的親人們;同時,我心中對他們充滿了尊敬和感恩,更加厭惡戰爭和珍惜和平。(注:烈士紀念碑也是我公公的書法墨寶。因為老人家的書法在我們山村及附近山村的頗為有名,因此,鄉親們及鎮政府時常請他為一些事件和建築題字。)
照片20:踏上先生少年時走過的登山路。瞻仰烈士陵墓之後,我原以為先生會帶領我沿原路返回;但他令我喜出望地說他知道一條下山的小路,是他少年時上山放牛時走過的路,隻是不知如今是否還能走得過去。聽了先生的話,我興奮極了,建議前往察看,並且發出了“豪言壯語”:“路是人走出來的。即使那條小道已不存在,我們自己闖出一條路。”聽了我的話,先生笑了,說:“想當初剛認識你時,看到你文文靜靜,以為是一位不愛動的揚州淑女;沒想到我娶了一位野丫頭。”
照片21:齊廬山上少年時的足跡,先生說這是他少年放牛時躺臥過的大石頭;所以與這塊石頭合影是必須的:-)))。
照片22-23:齊廬山下的村莊家園。
照片24:下山後前往家族祠堂的途中見到的一個水塘和一群鵝;這使我想起義烏人駱賓王那首著名的《詠鵝》詩:-)))。
2. 拜訪家族宗祠
從齊廬山下山後,我們前往東青村拜訪家族祠堂--樓氏宗祠,又被稱為東青進士祠。
照片25:東青村村頭廣場。
照片26:家族祠堂--樓氏宗祠。正門上的畫像是樓氏祖先樓鎮,從這個山村走出參加一級級的殿試,為進士,官至金殿傳臚。樓氏祠堂的門牌樓字以及內部廳牌是我公公的筆墨。遺憾的是大多數時刻宗祠是不開的,我們吃了閉門羹。
照片27:與家族祠堂鄰近的我們一位遠房親戚的家。當我們正在觀看祠堂另一側外觀時,幸運地遇到了管理祠堂大門鑰匙的人,恰好是我們家一位遠房姑姑和姑父;他們熱情地為我們打開祠堂門,讓我們進去參觀。
照片28-30:樓氏宗祠內部的一部分。據相關介紹,此建築“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建築原貌保留比較完整,有明清的碑刻,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為義烏市文物保護建築。祠堂大廳展示樓氏祖先樓鎮得殿試傳臚以及其他中進士的人。我與先生開玩笑,說:“你1978年考上大學,在古代大概算個秀才吧?”先生微笑著說:“不知道。與老祖宗們相同的是都叫'考生'或'書生'”。聽了他的話,遠房姑姑和我都笑了:-)))。
照片31:姑姑還帶我們從主廳屏風的一個邊門進入另一個廳,那裏陳列著祖先樓鎮的介紹和牌位;她說隻有樓氏宗族裏的人才允許到這個廳拜訪。我悄悄地與先生開玩笑說:“我沾你的光了”。先生迅速回複:“我更沾光,娶了你還使我成了孔老夫子的第76代外孫女婿呢。”聽了先生的話,我捂著嘴,使勁憋著才沒笑出聲來;否則就成了對老祖宗們的不尊敬了。
參觀家族祠堂--樓氏宗祠結束後,姑姑和姑父熱情地邀我們到他們家吃喝茶吃點心。我們衷心謝謝了老人家們的好意,並且坦誠告訴他們我們將去五龍山徒步健行。與老人家們合影告別後,先生和我繼續前往五龍山。
3. 徒步登五龍山
據相關介紹,“五龍山是目前浙中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山體,稀缺的自然資源,海拔350米的天然氧吧,負氧離子指數1000倍。。。” “。。。五龍山風景區規劃開發麵積約5000畝,計劃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經過2011年至今的開發,目前已經開放了茗茶閣(品茶論古)、月亮湖(垂釣休閑)、停車場燒烤區、特色餐飲區、商務會議室、野營草地露營區、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果樹種植采摘園、善濟寺等景點,現仍在不斷建設中。規劃中的五龍山,容農耕文化、禪修養心、健身養生、特色民宿、愛國教育、會議會展培訓於一體,是一處綜合性的休閑旅遊區。。。”
照片32-34:沿著盤山公路登五龍山的沿途風光。
照片35-38:五龍山上的旅遊休閑度假設施,茗茶閣(品茶論古)、月亮湖(垂釣休閑)等。
照片39-40:座落在五龍山善濟寺。據相關介紹,“約在1千多年前,在此建寺名曰善濟寺。當時香火旺盛,拜佛者不斷。後幾經滄桑,又在文革時期遭毀。時逢盛世,為滿足廣大信眾要求,於2002年恢複重建善濟寺。”
照片41-43:站在寺廟一側的山崗上眺望所見風光。五龍山原名鬆菩尖,據相關介紹,“此山竹笆鬆茂,風景秀麗,景色宜人,且山峰挺拔,雄偉壯觀,站在山巔可遙望義烏、浦江、諸暨和東陽四個縣城。山中有五道山巒延伸山腳,似五條盤龍繞山而踞,故又名五龍山。”
照片44-45:徒步下五龍山的途中,我們在荒蕪人煙的半山腰見到長有菱角的水塘;去年我們曾經在這裏“偷摘”了菱角,但今年沒“偷”:-)))。
照片46-47:這是去年(2017)探親越野跑經過這裏時拍攝的水塘,菱角長勢比今年(2018)旺盛。當時,先生最先停下奔跑的腳步,走向水塘,翻開菱角葉,偷到一個菱角。我跟著他學,偷到三隻菱角。回到家,詢問家人得知,荒蕪人煙山嶺水塘中的菱角不屬於任何個人,是大自然的饋贈。如此說來,我們的行為也不屬於“偷”了:-)))。
照片48-49:剛過了有菱角的水塘,大約還有一半左右的下山路必須走,先生忽然對我說:“我知道一條下山的小道,不容易走,但比走盤山大道下山大約近一半的距離。你感不感興趣試試。”聽了先生的話,我非常興奮,立即回答:“當然感興趣”;並且毫不猶豫地跟隨先生踏上了歪門斜道:-)))。
照片50-52:五古山下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