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歌曲《送別》是在大學二年級觀看吳貽弓導演根據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改編的同名電影。看電影時,我不僅對電影中表現的悲歡離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被電影主題曲《送別》感情真摯、意境深邃的歌詞以及起伏平緩、溫蘊悠長的旋律打動。主題曲《送別》加深了對電影小主人翁英子那份淡淡哀愁與深深相思的渲染。當時,我以為《送別》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是專門為電影《城南舊事》而創作。幾年後,我才知道這首歌早已存在。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的李叔同創作了《送別》歌詞;他使用的曲調來自於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而《旅愁》的旋律則來自於美國醫師兼作曲家John Pond Ordway的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因此,如今介紹歌曲《送別》時都是作詞:李叔同;作曲:約翰•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看電影《城南舊事》聆聽到《送別》時我以為歌詞表達的是送別親人朋友時的離愁和別緒。後來,閱讀到相關文章才知那是詞作者李叔同送別人生,是他在西湖之濱對人生五年沉思和參悟的結晶,是他棄世出家的“前奏曲”。
今天分享這首歌是應一位網友的要求。謝謝這位朋友的來函,點這首歌。在此帖我分享的是《送別》純音樂,我上傳到文學城的小合唱音樂鏈接是“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201304/04/1365102889.mp3”;
女生獨唱鏈接是“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201304/04/1365102972.wma”;
男生獨唱鏈接是“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201304/04/1365102881.wma”;
我上傳到文學城的《送別》純音樂另一個版本鏈接是“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201304/04/1365102784.mp3”。
這位朋友可以點擊或下載試聽上述版本。無論喜歡哪一個版本,願這首歌給您帶去溫馨愉悅的周末。
音樂《送別》
《送別》
(作詞:李叔同;作曲:約翰•p•奧德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你的回複如此坦誠,是的,分別的時候我流淚了。。。
對於愛的理解,讓我們成為心靈的朋友,愛你們1
與晴天妹妹同感“。。。讓我想念逝去的歲月,和老家(其實我都不知道老家意味著什麽)”。不知為什麽做這個帖子時,我想到了你羅馬之行中介紹的那些天主教神職人員。謝謝那位網友點這首歌,使我再次欣賞這首歌的詞、曲。
剛才到你家,欣賞了你的新帖。知道有那麽多愛你和寶貝安娜的人在你們的生命/生活中,為你們高興和感恩。作為母親,你給了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愛。企鵝全家敬佩你。
此次歐洲之行先到地中海島國馬耳他,然後去西西裏島登火山Mt Etna。前往馬耳他首都時,來回都在法蘭克福轉機,我們會想著你們。愛你們並祝新一周愉快安康!
謝謝糾正,學習了。
謝謝分享。你的留言使我明白了“觚”,隻是我不知道如何發音;上網查,才知道拚音讀音gū。我沒有直接在原文中改正是希望有網友從你的留言中學習。再次謝謝你的分享!
抱抱親愛的企鵝媽媽,感謝你對我們尤其是對安娜的愛,你善良體貼感恩,充滿大愛,我很感動。歡迎來歐洲, 願你們玩得開心, 愛你們~~~
純音樂----器樂
我是雞蛋挑骨頭,你不咬介意哈
一 觚 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觚 可以在房崇的中國風題目的博客裏看到,古代酒器。
謝謝分享。是啊,這首《送別》與電影《怒潮》插曲《送別》同名。不過,這首《送別》的創作先於那首鬧革命《送別》:)))。
“二胡配鋼琴”,中西合璧,就象這首歌的詞作者李叔同是中國人,曲作者John Pond Ordway是美國人:)))。認真地說,如果你覺得這個版本的純音樂有點別扭,可以試聽我上傳的另一個純音樂版本“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201304/04/1365102784.mp3”。
祝周末愉快。
二胡配鋼琴,還是有點別扭。用揚琴打,可能效果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