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活

音樂幾乎伴隨了我所有的文字,從音符中飄逸出的旋律有時比文字更能釋譯情感。
個人資料
廣陵曉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幾種淺水植物----廣陵作品植物譜 by 龍劍

(2009-10-07 18:07:26) 下一個
2009-10-07 17:55:58

芋艿、茨菇、 荸薺、茭白都是生長於淺湖、池塘和溪流旁邊,多年生草本,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要求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較背風的環境下生長,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層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長。前三種還都是塊莖植物,並都用頭年收獲的塊莖種植。

芋艿,簡稱“芋”,球形、卵形、橢圓形或塊狀等。單子葉植物,天南星科,芋屬,多年生草本。葉卵形,葉張很大,葉麵綠色,平滑,具防水性葉柄肉質,長而肥厚,綠色或淡綠紫色,可作為觀賞植物。種下的塊莖,逐漸累積養分肥大成肉質球莖,稱為“芋頭”或“母芋”。母芋每節都有一個腦芽,但以中下部節位的腋芽活動力最強,發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莖稱為“子芋”,再從子芋發生“孫芋”,在適宜條件下,可形成曾孫或玄孫芋等。江浙一帶喜歡子孫代的芋艿,而母芋肉質老,不受歡迎。選購時容易從比較粗糙的外形和較大個頭,區別出母芋。在九、十月間采食,是從前江浙一帶中秋拜月必備的供品。

兩廣出產的芋頭,在江浙叫魔芋,改革開放前江浙市場很少見到,現在江浙一帶還分別把它們叫做芋艿和芋頭,以示區別。它剛好和芋艿相反,母芋的口味最好,最好吃的數荔浦芋,荔浦芋產於桂林市的荔浦縣。它個頭大,營養豐富。剖開芋頭可見芋肉布滿細小紅筋, 類似檳榔花紋,載培學稱之為檳榔芋。母芋橢圓形,子芋5個~8個。以產母芋為主, 一般單個重1000~1500克,大的可達2500克。過去扣肉墊底用水發筍幹或黴幹菜,現在越來越多用芋頭了。

芋艿削皮時要注意避免接觸水,因為芋艿的黏液遇水會使皮膚過敏發癢,布國手在火上烤一下就可止癢。削皮之後如果沒有馬上要使用,必須浸泡於水中,防止氧化變色。芋艿不耐低溫,故鮮芋艿一定不能放入冰箱,要放置於幹燥陰涼的地方且要通風,在氣溫低於7攝氏度時,應存放與室內較溫暖處,防止因凍傷造成腐爛。

茨菇,別名:慈菇、茨菰、燕尾草、白地栗。單子葉植物,澤瀉科,慈菇屬,多年生草本。葉前端似箭頭,後端分叉似燕子尾巴,所以叫燕尾草,和芋艿葉片有明顯的區別。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慈菇一株多產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事實上慈菇一根多者有15個,少者也不會少過6個。球莖扁園形,肉質較堅實,皮和肉均呈黃白色,含豐富澱粉質,稍有苦味,風味獨特,是春節期間應節的上佳品種。能清熱利尿、能淋,化痰止咳。用於濕熱小便不利,或熱淋、砂淋,肺熱咳嗽,煎湯服;燉肉或以蜂蜜拌蒸食用,有益脾潤肺之功,可用於肺虛咳嗽痰血等。如果和素菜一起烹飪,整個菜就會變得苦澀難咽,和肉類一起烹飪的時候則會變得鮮香可口,所以人們戲稱為“嫌貧愛富菜”。

荸薺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單子葉植物,莎草科,荸薺屬。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秋冬時令之品。葉片退化成膜片狀,附著生於葉狀莖基部及球莖上部,光合作用靠綠色葉狀莖進行,看上去和編席子用的藺草相似。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

茭白古稱菰,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根際有白色匍匐莖,春天萌生新株。菰屬(學名:Zizania),共20種,用於食用的有4種。地上莖可產生2-3次分蘖。形成蘖枝叢,稈直立,粗壯,基部有不定根,主莖和分蘖枝進入生殖生長後,基部如有茭白黑粉菌寄生,則不能正常生長,形成橢圓形或近圓形的肉質莖,就是我們食用的茭白。茭白清熱除煩,止渴,通乳,利大小便。用於熱病煩渴,酒精中毒,二便不利,乳汁不通。常作蔬菜栽培。菰稈部未經真菌寄生的植株稱野茭白,又稱雄茭白、茭兒菜。在上海地區有野生。茭白出現較晚,但菰由來很久,和蒲一起經常入詩。如南朝謝靈運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宋代張元幹 《念奴嬌》詞:“荷芰波生,菰蒲風動,驚起魚龍戲。” 元代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二折:“向斷橋西下,疏剌剌秋水菰蒲,冷清清明月蘆花。”近代魯迅《集外集拾遺·<無題>詩》:“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

油茶樹是中國特有經濟樹種,也是中國江南低丘陵區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樹種,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曆史。油茶樹和普通茶樹一樣,也是山茶科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開白花,花型相當大。油茶籽可榨油,種仁含油量高達59.2%,是中國產油量最高的植物之一。浙江除了杭嘉湖平原外基本都是丘陵地帶,小時候吃的植物油除了菜油就是茶油,花生種植不多,基本直接食用,很少榨油,麻油更是珍貴。當時浙西南山區食用和點燈(陶製的燈盞和燈芯草年輕人大概沒見過)用的都是茶油,現在把茶油說得比橄欖油還好,當年並不覺得稀奇。不過那時候的茶油顏色較深,粘度也較大,現在似乎多一道精煉步驟。油茶樹的適應性強,耐貧脊,抗幹旱,所以以前山區多有種植。不知什麽原因,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後,浙江山區就很少種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