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初選結束了,希拉裏以很微弱劣勢敗北,讓無數人為她惋惜流淚。雖然玻璃天花板沒有捅破,但是美國出現女總統、少數族裔總統的日子不會太遠,這是美國政治的一大進步。一些文章已經列出了她敗北原因,本文從另外幾個角度說說。
1.性別和種族。這是這次民主黨初選引人注目的地方,雖然旁邊有一眾白男環繞,一黑男一白女成為最主要競爭者。從兩人對待性別和種族的策略上看,希拉裏敗在沒有跳出性別設下的陷阱。現今社會,一個職位理論上沒有性別一說,如果女性感受到歧視和不公,也不是因為製度上的不公。相反,美國的政府、大學以及很多大企業等還對女性及少數族裔的雇員比例加以規定。對於普通女性來說,十月懷胎已經是偉大而艱辛的事情了,之後在家庭生活中又要扮演重要角色。人的精力有限,家庭責任承擔多一些了,社會責任無形中就要少一些,這也是女性自我保護的一個方麵。當然如果女性真的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願意在社會上扮演重要角色,賴斯、默克爾、奧爾布賴特、吳儀等已經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但是越重要的社會角色就越要跳出性別的陷阱,不要為了女性而女性,為了砸玻璃卻心中總有玻璃天花板。看看希拉裏,從一開始就高喊:如果我成為總統,將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總統。這雖然讓眾多女性為之瘋狂,產生無數鐵杆的支持者,但是同時也把希拉裏的選舉的重心弄偏了。從希拉裏最後的告別詞來看,她仍然沒有跳出這個陷阱,仍然認為美國的總統寶座是有性別的,這將會誤導後來的女性總統候選人。反觀黑小子,在整個競選中從沒有主動刻意的提及自己的種族,說明他對總統職位的認識是清醒的:聯合盡可能多的人做些事情。媒體根據選舉結果三番五次的問及是否種族起作用,他回答的都比較模糊,最後萊特牧師的事情實在躲不過了,才出來發表了一個超越種族思想的演講。很明顯,他知道種族也是一個陷阱,他自己不願意落入這個陷阱。
2.辯論和作秀。這次民主黨初選一共有22次辯論,希拉裏在幾乎每一次辯論中都發揮出色,其聰明才智讓人佩服,讓其他的白男黑男都大為失色。這也是後來希拉裏一再要求奧巴馬參加辯論的目的:以其之長攻彼之短。奧陣營看出了其目的而加以拒絕,沒有落入圈套。但是辯論的核心作用是讓選民分清幾個候選人的不同,從這個上來看,奧已經完成了任務:即讓選民分清了自己和希拉裏的不同,也沒有讓希拉裏過度使用辯論使自己受傷。希拉裏在辯論中的嚴重技術失誤是有一次抱怨媒體的不公,還有就是在辯論中鮮有致命的武器讓奧難以爭辯,也就沒有形成絕殺,這兩個不足對其競選產生了不良影響,一直到最後也沒有利用媒體對奧形成致命一擊。
作秀方麵希拉裏處於下風,可能是年長人已經不屑於如此,也可能是希拉裏真的是實幹家而不善於作秀,唯一的一次熱淚盈眶又褒貶參半,對自己今後的競選產生的作用也有限。奧無疑是比較會作秀,從一個小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眾多候選者參加的辯論會後,其他人包括希拉裏都聚在一起寒暄,奧則是稍微寒暄一下,然後馬上跑到台邊或者下台與觀眾交流、合影等。這種行為雖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最起碼讓人感覺這個候選人好像和台上那些人有些不一樣。作秀是競選的一個方麵,好的秀可以拉近與選民的關係,比如哈科比就用彈吉他來作秀。希拉裏大多數時候是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見過她本人的人可能這種感覺少些,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見到她本人呢?
3.用己和用人。希拉裏是一個老民主黨員了,對民主黨的規則了如指掌,又親身參加了其夫的競選,應該知道如何讓這些規則為己所用。這真是其應該體現出老到經驗的地方。但是在用己方麵希拉裏卻一再出現技術錯誤,先是誤判形勢,沒有在二月結束戰鬥。之後又沒有用自己的競選經驗遏止奧巴馬有效挽回頹勢。在二月已經顯現年輕人大量參加的時候,仍然沒有重視這一群體力量,隻頻頻派其女兒來吸引年輕人。為什麽不想想其實應該更加重視這一群體而自己親自出馬?年輕人容易受到鼓動,也容易走出去鼓動他人。看看各caucus州的年輕人為奧做的工作吧,奧幾乎沒有派出什麽知名人就達到了效果。這對希拉裏是致命的,導致了最後希拉裏被貼上了女子老年組第一的標簽。
在用人方麵也是失誤頻頻。首先是其夫的作用,可能象後期那樣多做些幕後工作的效果更好,因為顯然比爾的個人政治魅力要大於希拉裏,不容易凸顯出希拉裏的特點。另外個人認為,希拉裏的陣營裏女性的比例偏大,幾個換下換上的主要負責人都是女性。俺不是說女性如何,而是認為同一件事情女性和男性的看法可能不一樣,想出的對策也不一樣,有時男性的對策更好,有時女性的對策更好。希拉裏還應該有一些經驗豐富並且自己非常尊敬的高參,而不應該陣營裏全是為她打工的。她的最主要的男性高參就是比爾一人,而比爾作為丈夫不能象高參那樣沒有感情因素的提出嚴厲的反對意見,關鍵的時候對其醍醐灌頂。奧巴馬在用人問題上顯然更合理,很多跡象可以佐證。
4.正麵和負麵。希拉裏去年開始以來,正麵的東西很多:出身名校,前總統夫人,紐約參議員,學識智慧經驗都是一等一。而奧剛出來的時候,和小崔剛出來主持實話實說一樣,每個人都心裏嘀咕:這孫子是誰啊?!奧的政治履曆乏善可陳,和希拉裏相比,當時沒有人認為他和希議員是一個量級的。後來奧顯現的也就是比較能忽悠而已。如果光比正麵的東西,奧必輸無疑。希拉裏敗就敗在處理負麵的東西技術沒有奧好。一個簡單的例子:NAFTA這種經濟政策本身就是當時經濟形勢下的產物,就像H1和綠卡名額一樣,經濟好時起到很好的作用,經濟不好時如有需要作出調整。奧為了拉藍領選民而直接攻擊NAFTA,間接攻擊希拉裏,那時俺以為這小子要倒黴,因為看看NAFTA的職業要求和列表就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職業是白領工作,並不是藍領製造業工作流失的主要原因,奧如此放炮顯示出他對NAFTA的不了解。但是讓人吃驚的是,希拉裏竟然沒有維護比爾的這一政績,反而跟從奧巴馬說自己從某年某月開始覺得NAFTA要修改,竟然默認了藍領的工作流失是NAFTA造成的。糟糕的是後來又讓人查出她是支持NAFTA的。歎息!一個很好的揭露對手無知的機會就這樣浪費了。之後又出了一係列大大小小的錯誤,希拉裏多以道歉了事,讓人感到她處理危機的能力不夠。奧最大的危機就是萊特牧師了,但是後來用非正常手段化解了。其實萊特被揭露出來後,很長一段時間奧沒法回答,但是也沒有亂說話。直到有一天(記得是賓州初選左右),萊特突然跳出來說話。看著電視裏聲情並茂、唾沫亂飛的萊特,俺心裏琢磨:1.這老家夥快退休了,有必要出來麽?2.為什麽這個時候出來?3.出來就出來,有必要攻擊奧麽?沒有證據說明萊特出來是奧指使的,但是客觀上,奧已經可以在公開場合表示對萊特的不滿,甚至退出教會,把奧從一個難堪境地解救出來,如果這一切真是奧指使的,那奧真的在處理危機上要計高一著。最終一個正麵明顯但缺乏手段解決哪怕是口誤問題的希拉裏敗給一個正麵不突出但是善於解決負麵危機的年輕人。
希拉裏的政治思想從總體上講是符合美國目前的狀況的,雖然其貫徹思想的手法有待商榷,但是其主旨還是符合美國現在的民心的,不然就不會有那麽多的支持者了。也正因為如此,個人覺得希拉裏的失敗不是政治理念的失敗,而是被技術性擊倒,奧巴馬靠點數獲勝。如今奧巴馬已經戴上手套迎接另一個來自老年男子組的強勁對手:麥約翰。此公在黨、政、軍都有極高的威望,無論資曆還是經驗,都不是奧能匹敵的,就連夫人也比麥老的差了十萬八千裏。奧即將迎來共和黨競選機器的嚴峻考驗,在剩下的幾個月中,兩人肯定會不斷的給茶餘飯後增添談資,這裏不妨設想一下幾個議題:
1.種族會不會成為陷阱?誰會掉進去?
2.希拉裏和比爾會在下麵幾個月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3.布什會在下麵有什麽動作?被罵了一年多了,是不是要出手了?
在贏者通吃的規則下,奧巴馬再也不能靠大佬提攜和點數獲勝,如果其真是一把二分錢買來的破茶壺--光是嘴好,他將很快被麥約翰打回原形,一敗塗地。對麥約翰來說,如果不能成功解釋如何在打仗的情況下仍能使國家經濟複蘇,等於將總統寶座送給奧巴馬。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