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土樓歲月(三十):管芒花開的的時候

(2018-04-27 08:48:15) 下一個

俗話說,在山靠山。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土樓鄉村,山林副業是生產隊和社員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項目有出售木材、竹子、管芒等等。

       木材和竹子大家很熟悉。那時候,每個生產大隊按照地域劃分,都有自己的自然山林地界,大隊再分配給生產隊。所以,大隊和小隊都擁有對同一片山林的管理權,砍伐要經過大隊的批準。有了山,並不等於有了好靠山,在山也要靠好山。各生產隊山林木材的儲存量有很大差別,有的隊山林多,可以多砍伐,加工成板片,或者是劈成燒火柴都可以出售,有的隊基本上沒有山林砍伐。田中大隊的竹林不多,所謂管理竹林,其實就是毛竹林的管理,其他小竹子零零散散,可以任意砍伐。每年年底,生產大隊都會批準一批砍伐項目,讓生產隊和社員個人都增加些收入。每戶收入多則上百元,少則幾十元。山裏人有一句口頭禪:一分錢可以打死三隻狗。所以,年底的山林副業收入對一年到頭從隊裏拿不到一分錢的農民們來說,是天大地大,對下鄉落戶的知青和城鎮居民也是至關重要的。

       我在這裏介紹的是山林資源中的管芒。管芒隻是山上的一種類似蘆葦的纖維植物,有造紙的用途。杆較軟,指頭粗,兩、三米長,用手就能折斷,所以它又有蘆葦的特征,當地人叫“官真”,或者是“稈稹”。

       管芒渾身是寶。它的的花穗像一條條一尺來長的被脫穀後的稻穗,可以做掃帚,雜貨店賣的“芒掃”就是管芒的花穗做的。管芒的枝幹是造紙的最佳原料,國家定期收購管芒的枝幹造紙。管芒的葉子很清脆,是水牛的最佳食品,村裏的放牛娃經常要專門騎著牛到山上,讓牛吃管芒的葉子。

       土樓山區的管芒資源比較豐富,但是砍伐銷售要看機會。隻有正當國家統一收購時,你砍伐的管芒才能賣出。

       我們下鄉的時候,正值年關,書洋采購站公布了采購管芒的消息,每百斤管芒大約1~2元,收購時間隻有十幾天。一個強壯的勞動力,一天可以砍伐200多斤,所以不少社員積極性很高,年關要忙的私人活路很多,有的人砍柴賣,有的人上山挖冬筍,或者修理房子,挖掘魚池,上山割管芒的人不少,但是隻是一陣子。

     因為管芒身子很輕,砍伐一大捆才幾十斤,你和一個社員一起上山,砍伐的不到他的一半,一天你能賺1~2元就很好了。但是,我還是上山砍了幾次管芒,賣了大約十幾元吧。

       砍伐管芒實在是不容易的,管芒一般長在山穀裏,喜歡肥沃的土壤,管芒有成林的,一叢一叢的管芒簇擁在一起,密密麻麻的。也有稀稀落落當又長得很茂盛的,讓如獲至寶。雖然山上管芒不少,但收購季節到來,大家一起上山,近處的管芒林很快被砍光,你要到比較遠的地方。即使你找到管芒林,你也要一根根的砍斷,把尾巴和葉子削斷,再從山上扔到小路上,捆綁成一捆,長度還要按照規格。一捆寬25公分、長6尺粗的管芒,重量隻有四、五十斤,卻要砍伐上百支管芒。

       也許你會以為,那管芒不是密密麻麻的嗎?怎麽砍伐那樣難啊!其實你看來密密麻麻的管芒林,大部分是老化的管芒,隻有那些一、兩年的管芒,有豐富的纖維,才可以成為造紙原料。所以,有時你看來是砍伐了一大片的管芒,丟到路上,捆起來才碗口粗的一把,而在山上已經磨磨蹭蹭大半天了。

    我每天上山砍管芒,很少砍上兩百斤的,一般是一百來斤,砍完之後,把管芒分成兩捆,中間插一根肩膀寬的扁擔,把兩捆管芒的尾巴結在一起,和大寫字母“A”一模一樣,然後就挑回家。挑回家後還要送到兩公裏遠的書洋墟收購站。隊裏隻有一架板車,有時沒板車,就要硬著一口氣汗流浹背地挑到收購站。所以,砍管芒,一天要賺一、兩塊錢也是不容易的。有時候運氣不好,手指被管芒葉子割破,鮮血直流,那葉子就像刀片一樣鋒利。有位知青就是被管芒葉割破,口子很大,血流不止,隻好扔下還沒捆的管芒就回家了,還休息了幾天才出工。

       有趣的是,砍管芒給國家收購是用砍柴刀,如果是把管芒砍來燒肥,就要用另一種“鐮鉤劈刀”,這種刀像劈田岸刀,但刀身厚一點,刀尾像鐮刀一樣向內稍微彎曲,它既可劈草又可把小樹枝劈斷。為什麽一定要用“鐮鉤劈刀”呢?因為隻是燒肥,把砍伐的管芒隨便切斷就可以,“鐮鉤劈刀”刀柄長,效率高,把管芒連同周圍的雜草亂藤一起濫砍濫切,扔在一起燒灰。

       有朋友問我,既然管芒可以造紙,為什麽要砍掉燒了?因為國家的造紙廠需要的數量有限,其實五十年代國家就在田中大隊建造一座國營造紙廠,沒幾年就關閉了,原本是管芒被粉身碎骨的機器轟鳴聲消聲匿跡了。後來國家收購的管芒是送往平原地區造紙廠,不過數量很少,所以書洋的大部分管芒就自生自滅。我下鄉的時候,很多"學習班"就在田中造紙廠舉辦,最恐怖的是廠房變成集中審查關押"5 16"成員的營地。走過造紙廠的時候,好像經過牢房。這雖然是砍管芒的弦外之音,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一段曆史,見證了一段與造紙有關的國家建設計劃失誤的事實,更見證了文革對人性的摧毀。還好,1972年之後,田中造紙廠廠房成為書洋公社農業科學研究所,縣農科所一班人就住宅在那裏,在廠房裏做室內卷秧。綠油油的秧苗取代管芒,也是一種大自然的慰藉。

       有的管芒是要用鋤頭挖掉的的,那是在開荒積肥的時候,要把整片山坡管芒的頭都連根拔掉。這就要再提起我們生產隊的“過凹”,那裏有茂密的管芒林。

       過凹是田中小隊地界的一個山凹,兩邊是山,中間一個豁口。從我家到過凹要走一個半小時的僅一人能通過的小山路,中有一條溪。上凹口時,要走一段陡坡,坡兩邊是茂密的大鬆樹,在距離凹口的幾步之遙,樹枝亂葉混雜交叉著,遮天蓋日,你會有一種被置身於天盡頭、地絕處的感覺。邁過這幾步,過了凹口,又是一片開闊的山野風光,可以看到白雲深處處層層疊疊的山巒。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下坡走幾裏路之後,可以看到一條公路,不遠就有土樓群。

       我們在過凹建立耕山隊開荒種植番薯。耕山隊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十幾個隊員住在一間不到二十平方米的草寮裏,這草寮原來是生產隊放土肥的地方,建在過凹的一片梯田中間。沒有床,就在地上鋪上稻草,稻草上鋪上草席,晚上睡覺時稍微不小心,一翻身就會翻到草牆外麵,那時是冬天,田裏的水結冰,天寒地凍,可以想像生活的艱辛。當然,選擇住草寮也是為了躲避野獸侵襲,如果住在梯田旁邊的樹林裏更危險。

       我們在一片長滿茂密的管芒的山穀開荒,原來這片山穀是農田,後來荒廢了,但是把它們重新開出來種植,已經不能成水田,隻能種地瓜和芋頭。在田中村的山林裏,有不少是荒廢了幾十年的山田,就是說,當時的山田比解放前少多了。我問老農為什麽會荒廢?他們回答,第一個原因是氣候冷產量低,經常是有種無收。二是山田水路的山坡崩塌,斷絕了水源,重新在塌坡上開水渠很難。三是路途遙遠,耕作不方便。四是野獸騷擾,那裏有很多山狗窩,即吃牛也傷人,居住危險,山民不敢在山上落戶。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在土樓山區的十一年,從沒看見生產隊組織開荒,都是開墾旱地種甘薯、芋頭之類的旱糧作物。當為什麽這裏會有這麽多管芒呢?原來荒廢的農田土壤肥沃,管芒很容易繁殖。從遠看,那山坡每一米多高就長著一排管芒林,密密麻麻的。待我們全部砍倒之後,一層層的梯田露了出來,一鋤頭挖下去,土壤很黑很肥沃,岸坡還是用石頭砌的。管芒灰是土樓山區一種非常有特色的草木灰。管芒既不是草,也不是樹,根根節節的,不軟也不硬,不可能像草一樣壓扁再蓋土皮燒熬,也不能向樹木一樣當柴燒。所以燒掉它的最好辦法是挖個坑,把它們砍成幾節放到坑裏燃燒,坑不用太大,五尺寬長三尺深就可。管芒可以現砍現燒,隻要上火了,不斷往坑裏扔新的,一個坑可以燒一大片從荒地砍下的管芒。管芒灰的特點是它不象一般草木灰那樣被燒白,燒過的灰仍然是黑色的,灰粉比草木灰粗多了,它的鉀肥含量比土糞更豐富。

       不要看過凹這個荒涼的山凹,它的土壤十分肥沃,田中村的一位老貧農說,60年大饑荒的時候,好在他在過凹偷偷開荒種了地瓜,不然早就餓死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不知有多少人被饑荒奪去生命,卻讓肥沃的土地荒蕪著,這實在是人間悲劇。好在他是貧農,如果是地主富農開荒,可能就會被抓起來批鬥。

       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山凹,靜靜地躺在土樓山區,卻充滿著驚險和離奇,它是現在想起來,在那個年代,野豬、山狗那些凶猛的動物能和人一爭高低,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它至少表明說明了土樓山區良好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今天的土樓山區,山上的樹越來越少,昔日的野豬和山狗們,不知它們還有沒有藏身之處?

      那些原來是造紙原料的管芒,或許隻能讓我們留下歲月的記憶,管芒花開的那些記憶,都是記憶猶新的芳華人生,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講,誰說不是人生的寶藏呢?

     因為有管芒這段故事,在我的長篇小說《土樓情人》裏,寫了這樣一首歌:

     離開我可愛的故鄉,

     卻不見中秋的月光,

     隻有秋雨點點滴滴纏綿,

     記得那一年中秋月圓,

     我們在月光下相視無言

     看那白茫茫的管芒,

     是月色下的搖曳的波浪

     起伏到遙遠的天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曼兒' 的評論 : 是啊!我們是在福建西南,水裏資源十分豐富,還有山林,本來不該窮的,但是在那個年代還是很窮。
小曼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吳友明' 的評論 : 大概南方和北方的不同,北方多是高粱穗脫粒後剩下的當笤笊蓖紮笤笊用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從管芒身上看到了土樓山區百年的變化。在大陸解放前,那時的農田就比解放後多,所以管芒也多,解放後,土樓山區的農田就越來越少,主要是山田的減少。

山田就是梯田,因為崩塌,因為產量低,梯田漸漸減少。現在的梯田更少了,連水田都種經濟作物了。

現在在土樓山區下田的人,都是老人,大家吃糧要靠買,種地的人們不種地,都跑到城市打工。這也是廣很多中國農村的普遍現象。

但是,在雨水充沛山林茂盛的閩西南山區,那些沒有勞力到城裏打工的家庭生活什麽困苦。我就看到不少營養不良的中年婦女,還是靠養雞鴨來買點小錢來過日子。

那隨風起舞的管芒花,也隻能在記憶裏搖曳了,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曼兒' 的評論 : 芒掃大家都知道,就是管芒造的。
小曼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長知識了,第一次知道管芒,我隻割過蘆葦,破蘆葦,編蘆葦席子,搞得滿手大小口子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雙魚城' 的評論 : 以前寫的!這這篇有點像散文,多提指導意見。
雙魚城 回複 悄悄話 去查了管芒和蘆葦的區別。謝謝好文!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謝謝!文中弄一個大標題看起來比較正規,是向木魚大師學的,給提高觀賞視覺。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great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