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修佛法與念佛

(2011-07-11 15:17:13) 下一個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 們在上一個單元當中,為大家說明「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實證三乘菩提,就是要永遠的出離三界輪回之苦,也就是要證得解脫的智慧以及實相的智慧,最後要成就 佛果。這些果德的親證,都必須要經曆長時期實修的過程,因此佛法當中,施設了很多讓修學的人能夠一步一步實修親證的次第。我們就用信、進、念、定、慧,這 個「五根」、「五力」來加以說明。

首先是「信」,信是說對於佛的正法,能夠生起信心。相信三乘菩提是真實能夠親證的,真實能夠讓人永遠出 離三界生死苦;信依著這個五根、五力的這些種種助道的善法來修學,真實能夠讓人親證三乘菩提的果德。總的來講就是對三寶有了信心,以及對於因果的關係堅信 不疑,而不為其他的外道邪法所破壞,這個就是信,也就是有了「信根」。大家都聽過「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前麵說修學佛法,要能夠了生脫死,這個生死 大海浩瀚無邊,修學佛法的人站在岸邊,看著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沒有對佛法有著堅定的信心,怎麽敢冒然地進入這生死的大海當中呢? ——如果不是對於佛法真實能夠讓大家解脫生死之苦,度到解脫的彼岸,沒有這個信心,怎麽敢冒然地就下到這生死大海,說想要度生死海到解脫呢?所以學佛首先 就是要有信根,要「信」!另外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當中釋迦牟尼佛傳授了、教導了弟子很多修學的法道,對這些修學的法道就要有信心,沒有信心怎麽能 夠死心塌地,依著佛的教示去修學?所以說首先要有信根。

有了「信」之後呢,當然就要勇猛精進的去修學,要如實地去勤求這些佛法,還有種種 能夠幫助我們成就佛果的善法,要勇猛精進,勤求不息,那就是「精進根」。再來就是「念根」,因為精進的緣故就會常念菩提,常念三乘菩提,還會常念種種的佛 法,時時會專精的去思念、去憶持菩提,憶持佛法,不會忘記,這就是念根。再來是「定根」,既然對於善法能夠如法係念,能夠安住了,那就能夠製心於一法,心 得決定而不動搖、不散亂,這樣就能夠遠離一切外道邪見,這就是定根。第五個是「慧根」,既然心能夠得定了,就能夠如實地去思惟種種善不善,還有無記的這些 法,能夠斷除種種的疑惑、迷惘,能夠遠離一切的惡見、煩惱,那就是有了慧根。有了這個五根發起了,就像樹木有了牢固的根,就能夠抵抗狂風暴雨,乃至於有了 突破種種困難,而不斷增長的那個力量,就有了「力」,也就是「五力」。 「五根」還有「五力」,其實這「五力」跟「五根」,並無不同,隻是說五根已經生起了作用力,不為煩惱所破壞,所有就稱為五力。所以說五力還是信、進、念、 定、慧,隻是說信根進一步增上廣大成為信力……乃至於說慧根進一步增上廣大成為慧力。這意思就是說修學佛法剛入門的時候,就好像是嫩芽剛剛發苗了,根也還 非常的細小,這個時候就要修學信、進、念、定、慧這五個法,能夠讓善根增長,尤其是可以以這個「信」來對治「不信」、以「精進」來對治「懈怠」、以「念」 來對治「放逸」、以「定」來對治「掉舉」、乃至於以「慧」來對治「無明煩惱」。

這五根五力有這樣的作用,說它們是能夠生起四聖法道、解脫 智慧以及實相智慧的根本,因此稱它作為五根、五力。因為三乘菩提要出離生死苦,都是以慧為體,要依智慧而能夠出三界生死之苦。如我們前麵所說的「因認知而 影響你的情緒」那這個就是慧。所以出三界生死苦要以慧為體,是要由慧根所出生的,慧又是由定以及精進來出生,精進跟定又分別是要由信根跟念根所出生,所以 說信、進、念、定、慧,在各自的增上廣大之後,成為五根進而成為五力。這五根五力熏修的過程,就代表佛法上所須的實修過程。尤其是學佛人對佛菩提,真能夠 令人永遠出離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決心要努力精勤的修學,這個時候如果要能夠製心於一法,心得決定而不動搖、不散亂,乃至於由定而發起能夠觀照思惟 諸法的智慧,那麽常念菩提,常念諸法這樣子時時係念、憶持不忘的念根跟念力的熏修增進是必須的。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正覺同修會 的 平實導師開示:「從一個具足的凡夫要進入到見道乃至修道位,必須要有一段收攝心念的過程,如能加上至誠心則更好。」所謂具足的凡夫,就是說他還沒有斷我 見,沒有斷我所執以及我執,具足了種種的貪、瞋、無明,一直都在色、聲、香、味、觸,還有財、色、名、食、睡的各種境界上麵去攀緣、去執著。這樣的人要修 學佛法,進入佛菩提道的菩薩五十二階位當中,七住到初地入地的見道位,乃至於要從初地住地到等覺的這個修道位,就是要漸次地斷掉我見、我所執還有我執,要 修除種種的貪、瞋、無明,而且要親證法界實相,也就是真心如來藏。這樣子次第地修證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種智,當然首先就要收攝不斷在色聲香味觸,或者是財色 名食睡,這五欲境界上麵攀緣執著的心念。修習念佛法門,鍛煉製心一境、令心不散亂的功夫,其實是最好的方法!

當然學佛人應當時時憶持所念 的世間、出世間的種種善法,存心來護念然後增長這些善根。佛法當中也有所謂的「六念」,「念佛」是什麽?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種種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 智慧光明、神通無量,思念佛的功德莊嚴,還有思念佛不斷地救拔一切眾生的那個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這個「法」就是我們在佛教當中修學的軌則,要以這 個「法」作為軌則。那麽要修學當然就要時時專心的係念能夠除掉愛欲塵勞、種種煩惱的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當然就是佛世尊如來的弟子。 那麽這些的「僧」,他們依著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學,得到了無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夠為世間的眾生作為良福田,那當然也是我們修學佛法中所應當要恭敬的。 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夠消除我們慳貪的這個心之外呢,依著布施也能夠攝受眾生。第五是要「念戒」,念戒——念著佛所施設的這 些禁戒,然後來除斷我們種種的惡習,這樣子就不會有種種的煩惱。還有第六要「念天」,念天就是要念諸天的功德。所謂天有四種:生天、世間天、出世間天、第 一義天。生天就是三界諸天,依著福報生到三界諸天。那麽世間天當然指的就是世間,在這個人間的,譬如說國王,或者說現代人所說的總統。

那 麽這個生天跟世間天,都是因為他們過去造作的善業,然後報得今生這個福報。另外還有出世間天,也就是所謂的解脫天,那麽解脫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賢聖, 因為能夠解脫於三界生死輪回之苦。另外還有第一義天,第一義天就要親證這個涅槃實相,具有實相智慧的菩薩。這樣叫做六念。可是我們仔細加以分析之後,會發 覺念佛是第一個,那第二是念法——這個法是從佛口所出,所謂佛是法根、法源、是法依,法是佛所說的。那麽說念僧,所要念的僧,當然是要依佛所說的法道去實 際上修證,然後能夠證得真正的正道解脫,那才是我們應該憶念的,所以這個僧也是從佛口所化生啊!第四說要念施,要念施必須要依著佛開示悟入,然後證得實 相,這樣子去做種種布施,才能夠三輪體空,也才能夠真正具足了布施的功德。再來說念戒,戒當然是必須要佛所製的戒,佛所製的戒才能夠止息我們種種惡行,才 能夠成就我們的道業;如果是外道的邪戒,就不是在我們所應念的這個戒的範圍內。第六說要念天,剛剛講過說有四種天,可是這四種天隻有佛祂是圓滿具足的解脫 天以及第一義天啊。這樣說明之後,大家就可以了解:六念其實是以念佛最為殊勝,所以說六念是以念佛為首。而且修習念佛法門的時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見的熏 習,而建立對佛的仰信,以及對佛所說的法道的解信,那麽念佛人就容易發起至誠心來念佛,能夠與諸佛感應道交,那就必定能夠早日證得見道,乃至證入初地以 上,漸次修學道種智直到成佛。

淨土中人常常這樣講說:「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什麽這樣講呢?因為念佛能夠讓修學的人得到無 量的功德,並且能夠經由不斷的思惟係念佛的功德,因為這樣思惟係念之後,就能夠讓修學的人,自己發起了謹守佛所製的種種的禁戒,並且讓修學人,發起了要實 際的履踐種種的善行,這樣子過著清淨行。那麽藉由這樣子思惟係念佛的種種功德,就不會造作惡業,惡業不造作,種種煩惱的那個結就可以漸漸的去消除、去消 解,自然而然的就消滅了原來曾經在過去八十億劫那麽長的時間,所曾經造作的像恒河沙那麽多的這些的罪業,像恒河沙那麽多會導致學佛人在生死大海中沉淪流轉 的罪業。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講,學佛人一心的思惟、一心的憶持、一心的係念諸佛,這個念是純一清淨的念。這個純一清淨的念,它是念念 清淨,既然念念都是在念佛,在思惟著佛,那念念當然就能夠除掉種種的罪障。因為佛經上說,說我們一念有九十個刹那,每一個刹那有九百次的生滅,所以這樣合 起來,每一念就有八萬一千次的生滅。所以這個學佛人,他 ??念念清淨的在係念著佛,在思憶著佛的種種功德,這個念自然是清淨的念,這樣子念念清淨,自然可以罪滅河沙!所以我們剛剛引用淨土法門修學人常講的「念 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道理就是在這個地方。所以從這樣的解說,大家可以了解,念佛有著種種殊勝的功德。那麽一般人講念佛,通常隻是念阿彌陀佛, 可是佛不隻是阿彌陀佛而已啊,念佛也不隻是可以念阿彌陀佛而已啊。以阿彌陀佛來講,比如說有人念無量壽佛,這也是念阿彌陀佛啊!因為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 佛。

那麽也有人,比如今天有一個外國的學佛人,他 ??修學念佛,他當然不可能念阿彌陀佛,不可能念無量壽佛嘛!那麽他如果修學淨土,想要往生極樂,那麽他會念「哪莫阿彌達呣達」,那這也是念阿彌陀佛啊! 雖然聲音不同,但是也是念佛。另外,也有人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有人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等等的。佛有無量無數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佛,所以佛不隻是一 尊,有很多的佛。因為十方虛空無有窮盡,過去未來無有窮盡,所以世界國土是不可限量的,世界國土不可限量,那佛當然就無窮無盡、數之不完。所以說,這個地 方講說念佛法門有種種殊勝,那麽到底要念哪尊佛呢?到底要怎麽念呢?那就大有學問了!更何況說佛有三身:所謂應化身、所謂莊嚴報身、所謂清淨法身。那到底 要念哪一尊佛呢?所以說,念佛法門是個殊勝的法門,但是念佛法門並不是一般想像的那麽簡單,而是應該要深入的去理解。

要怎麽念?該念哪尊佛?這個是修學念佛法門應該要了解的地方。這一部分我們就等到下一集再詳細為大家來加以說明。

阿彌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3/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