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癌求醫(一)" 中,我寫到:
1)如發現腫塊,最好先排除最壞的可能性,也就是癌。如是癌,則可爭取時間早日進入治療程序。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麽聰明的。從發現頸部一個1公分(cm)左右大小的腫塊(lump)到診斷是癌,其間相隔有四個月。
當發現腫塊時,先去看了當地的(local)家庭醫生,說可能是發炎,給了10天的消炎藥,同時做了頸部CT斷層掃描。消炎藥吃完了,腫塊沒見任何變小,但變大。雖然CT斷層掃描沒看出有癌跡象,經家庭醫生指點,我還是去看了耳鼻喉(ENT)科專家。專科醫生也給了一周的消炎藥,做了針刺活體檢驗(一個位置)。檢驗報告出來也說沒有癌細包。
那時候真的也沒有往癌那邊想。總覺的自己身體很好,來美十多年,從來也沒有感冒發燒的,更沒生過大病,食欲也很好,體重也維持正常。再加那時有些忙,想想檢查結果沒什麽,也就不很過慮了。
腫塊是越長越大。等到一陣忙過後,腫塊有3公分(cm)左右了,可見了(visible),近四個月過去了。經朋友提醒和安排,以最早時間約了在大都市一家醫院的頭頸(Head& Neck)外科主任(Chairman)。那天早上7點出門,高速公路開車一個多小時去醫院。主任醫生一翻基本檢查後,馬上打電話給病理醫生來做針刺活檢。病理醫生先後做了兩次針刺活檢。每次在腫塊上取了三個不同位置。結果40分鍾後都出來了。主任醫生很肯定地說是癌。主任醫生稍後解釋說,在做基本檢查中就懷疑是癌,因為在擠壓腫塊時,沒感覺到濃水,所以肯定不是發炎。活檢結果證實了先前的判斷。
當時的感覺自然是很吃驚和傷心,主要倒不是得癌,而是發問自己在過去的四個月裏我在幹什麽。浪費了四個月!
帶著這個問題,我開始了尋找治癌的旅途。
就是說即使每年做例行檢查,也未必知道自己是否患了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