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影像檢查的10大困惑 輻射量其實很小

(2022-07-21 05:38:04) 下一個

患者到影像科室接受檢查時,最怕的就是輻射,尤其是X光、CT和PET/CT(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術)等。有的患者反複谘詢醫生:“拍片子對我的身體傷害有多大?查這個病能不能不做CT?”更有甚者拿著檢查單溜了。首先要明白,在醫學常見的檢查裏麵,X片,CT,PET是有輻射的(具體一點是電離輻射),而B超,磁共振是沒有輻射的。事實上,能用於醫學的檢查都是安全的。下麵,將就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進行解答。

 

問題1:影像學檢查的輻射有多強?輻射在大自然中無處不在,如地表輻射、宇宙輻射等,被稱天然本底輻射,通常約2~3毫西弗/年(毫西弗是衡量輻射劑量單位,以下用mSv代表)。日常坐飛機也有輻射,飛行1萬公裏所受輻射量約0.05mSv。據澳大利亞輻射保護與核安全局的數據顯示,一次胸片約為0.025mSv,相當於飛行5000公裏;牙片僅為0.014mSv;乳腺鉬靶約為0.4mSv;頭顱CT約2.6mSv;尿路造影約3mSv;普通CT約10.6mSv。PET/CT檢查由於CT采用自動控製,PET高清技術減少1/3放射性藥物,每次檢查輻射量在7~10mSv。

 

問題2:所有影像學檢查都有輻射嗎?B超、核磁共振檢查是沒有輻射的。B超的原理,用超聲波遇到不同組織會產生反射波,探頭一邊發出聲波,一邊接收聲波,並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這就好比挑西瓜,一邊敲,一邊聽聲音判斷是否熟了。核磁共振裏帶“核”,所以很多人就覺得它肯定有輻射。但這項檢查相當於讓體內的水先振動起來,再平靜下去,感受裏麵的振動。其最大的優勢是觀察軟組織。

 

問題3:既然是安全的,那我可以經常做嗎?總有人擔心身體有問題,三天兩頭要拍片子、做CT。這種做法不可取,盡管醫療輻射危害極小,但還是盡可能少做。總體上來說,CT的輻射劑量要明顯大於X片,但是同樣是X片或者CT,不同部位的輻射劑量是不一樣的。國家“輻射防護三原則”:實踐的正當化、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個人劑量限製。也就是說,若病情需要,該做就做;否則就盡量不做。

 

問題4:核醫學科與放射科有啥區別?核醫學科需要使用特殊放射性藥物發射各種射線,有輻射性,能特異性顯示髒器及其病變,有利於疾病早期及特異性診斷。如骨顯像能同時顯示全身和局部骨骼的細微情況,可早於X線3~6個月以上診斷腫瘤骨轉移;放射科對全身狀況一目了然,用於腫瘤、心腦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問題5:輻射的危害有哪些?通常是指電離輻射等,有隨機化效應和確定性效應兩種。前者是指輻射效應的發生率(並非指嚴重程度)與劑量相關的效應,沒有具體閾值;隻要接觸輻射,不管多少都可能有危害。後者是指輻射損傷的嚴重程度與劑量相關,有明顯閾值,短期受較大劑量照射,輻射量遠超閾值才出現急性危害,如急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內障、皮膚放射性損傷等。醫療輻射量常遠低於閾值,不會出現確定性效應,但盡管隨機化效應發生率極低,卻仍有可能,且無法預測和預防。

 

問題6:為啥已經拍了X光片,醫生還讓我做CT或核磁共振呢?以腰椎病檢查為例,X光主要觀察骨骼大體情況,如有無骨質增生破壞,是否存在椎間孔、椎間隙狹窄、椎體滑脫等情況。由於骨頭是圓的,片子是平的,深淺組織的影像還可能相互重疊、隱藏,所以有時還需拍側位的X光片。CT能更清晰地顯示椎體的骨折或其他骨質病變,了解有無異常軟組織影、是否有椎間盤膨出、黃韌帶肥厚等。核磁共振則更細致、準確,對軟組織分辨率更高,能看出骨髓是否水腫等。

 

問題7:影像學檢查影響夫妻備孕嗎?電離輻射可誘導DNA損傷,造成生精細胞染色體結構畸形,導致凋亡。短期大劑量或長期低劑量輻射後,可能導致男性不育。而一次檢查的影響可忽略不計。若短期內進行多次檢查,要3個月後查精子活力。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建議女性不必為做了醫療診斷成像而終止妊娠。

 

問題8,在生活中其實輻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比如曬太陽,坐飛機,打電話,哪怕你吃根香蕉,也是有輻射的。沒錯,吃根香蕉有0.1uSv的輻射劑量,坐飛機10小時的輻射劑量是20uSv。是不是以後都不敢吃香蕉了,其實還好,這個輻射劑量是很安全的。中國人平均1年接受3.1mSv的輻射劑量,全球平均是2.4mSv。這個劑量叫本底輻射,對人體是沒有什麽影響的。

 

問題9,比起醫學檢查的輻射,其實生活中有一些輻射是更容易損傷健康,而且往往也是更容易忽視的。比如吸煙,香煙中其實含有一種放射性物質:釙。如果每天抽煙30根,每年輻射劑量相當於是13mSv,相當於拍650張胸片。而且吸煙中的輻射劑量,對周圍的人特別是兒童影響更大,所以這也是禁止在公共場合抽煙的一大原因。

問題10,很多患者和家長關心的問題是,1年到底做幾次檢查以內是安全的,反過來說,就是做幾次檢查以上會損害健康。其實人體健康是否受損取決於輻射的強度以及暴露在輻射中的時間。一般來說短期內接受2000-4000mSv的輻射會產生射線疾病,短期接受4000mSv以上會導致神經係統損傷甚至快速死亡。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兒童對輻射的敏感度超過成人,就是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射線的影響,但是兒童具體多少劑量會產生影響,現在還沒有結論(不可能做這樣的實驗)。不管怎麽說,一次醫學檢查的輻射劑量是遠遠低於上麵這個提到的致病輻射劑量的,所以短期內哪怕做幾個CT也不會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在一項研究中,認為低於100mSv每年的劑量, 不會明顯提高人群癌症發病率。這個劑量差不多是每年1000-5000次胸片的劑量。

總而言之,為了病情需要,應該坦然接受相關檢查;如果沒有必要,應盡量避免,畢竟還是有潛在危害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