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觸發點與壓痛點(原始點)

(2022-07-20 05:44:18) 下一個

Trigger points are defined as areas of muscle that are painful to palpatio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taut bands and the generation of a referral pattern of pain. Tender points are areas of tenderness occurring in muscle, muscle-tendon junction, bursa, or fat pad. When tender points occur in a widespread manner, they are usually considered characteristic of fibromyalgia. Trigger points, which typically occur in a more restricted regional pattern, are indicative of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In some patients the two phenomena may coexists, and overlap syndromes can occur. Although experienced examiners can generally identify the same tender points,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rigger points has been low in most studies. There is continued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homogeneity of myofascial pain because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examination findings. In appropriately selected patients, it appears tha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injections can be helpful in decreasing pain and improving range of mo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a comprehensive exercise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

觸發點與壓痛點

觸發點(Trigger points),被定義為觸診疼痛的肌肉區域,其特征是存在繃緊的帶和產生疼痛的牽涉痛。壓痛點(tender points),是肌肉、肌腱交界處、滑囊或脂肪墊中出現的壓痛區域。當壓痛點廣泛出現時,它們通常被認為是纖維肌痛的特征。觸發點通常以更受限的區域模式出現,表明肌筋膜疼痛綜合征。在某些患者中,這兩種現象可能並存,並可能出現重疊綜合征。雖然經驗豐富的檢查者或按摩師(RMT)通常可以識別相同的壓痛點,但在大多數研究中觸發點的評估者間可靠性很低。由於檢查結果的變異性,關於肌筋膜疼痛的定義特征和同質性一直存在爭議。下麵分析一下二者的區別與特點。

1,觸發點療法

每個人的身上都可以形成觸發點,這些觸發點通俗的理解就是肌肉中的結節。根據其活躍的程度,可以分為活躍觸發點和潛在觸發點。活躍觸發點:常常可以引發身體許多部位的自發性疼痛。潛在觸發點:平常不活躍,也不引發自發痛,但潛在觸發點完全可以轉化為活躍觸發點。

觸發點是肌肉組織中的疼痛部位,可向其它區域傳播(牽涉)疼痛。 觸發點指示身體已經經曆某種形式的生理功能障礙,諸如姿勢不良,重複的機械應激,機械不平衡(諸如不同長度的腿或急性創傷)。 觸發點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幾乎總是將疼痛指向身體的其他部位。觸發點是你身體保護機製的一部分,這是保持身體安全的重要防禦反射。 當反射失誤或不關閉時會出現問題 - 導致持續的疼痛和僵硬。

觸發點(Trigger points)引發的症狀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疼痛,還可以引發麻木感、刺痛感、過度敏感、燒灼感等。而且它引發的疼痛程度也完全不相同,有的是隱隱作痛,有的則是痛到無法忍受,甚至影響正常的活動。

觸發點誘發的問題

(1)牽涉痛(referred pain)

牽涉痛是觸發點引發的最常見的症狀,所謂牽涉痛也就是說,它除了自身部位的疼痛,還可以將疼痛轉移到身體的其它部位。例如,斜方肌的觸發點除了可以引發背部的疼痛,它還可以將疼痛傳遞到頭頸、麵部和肩部,這就是一種常見的牽涉痛。

(2)壓迫神經和血管

觸發點是許多肌節收縮在一起形成的結節,因此,有觸發點的肌肉常常會保持一定程度的緊張狀態。那麽穿過這些肌肉的神經和血管就特別容易受到壓迫。受壓迫之後,這種感覺與肌肉的酸痛感是不一樣的,它可以令人體出現一些異常的感覺,如麻木感、刺痛感、燒灼感以及過度敏感,也可以引發身體的腫脹和肢體的冰涼。

(3)肌肉功能障礙

除了疼痛和其它感覺方麵的症狀,觸發點通常還會影響肌肉正常功能的發揮。我們知道,肌肉要想發揮正常功能,必須保證它有足夠的收縮和運動範圍。而有觸發點的肌肉往往不能得到真正的放鬆,所以這就會導致肌肉出現疲勞,從而引發相關的功能障礙。

(4)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觸發點引發的症狀中,有些是你想象不到的,這些症狀各不相同,有些症狀跟疼痛無關,而有些症狀你很難相信居然是觸發點引起的。這些奇怪的症狀都是自主神經係統異常活動的表現。例如眼睛發紅、容易流淚、視物模糊、眼瞼下垂、唾液分泌過多、持續流鼻涕、平衡感降低、持續咳嗽、心律不齊、手心容易出汗等,可能都跟觸發點有關係。

觸發點治療是一種技術,通過觸發點的定位和操作來減輕疼痛並“停用”該點。 這種技術有時也被稱為肌筋膜觸發點治療( Myo是指肌肉組織, 筋膜是它周圍的結締組織)。

觸發點治療能做什麽?

觸發點療法可以減輕疼痛,增加運動,並使肌肉軟化,拉長,變得更強壯。 治療觸發點時應使用中等壓力。 如果治療師壓得太緊,你會緊張反抗壓力,肌肉也不會放鬆。觸發點療法基本上涉及缺血性壓迫,一種溫和的非侵入性方式來停用觸發點,並拉伸。觸發點釋放技術可能有點不舒服,但不應該引起疼痛。 事實上,疼痛中的肌肉往往會緊張起來,因此造成疼痛會阻礙技術正常工作。 如果傷害太大,你會開始以緊張的反應緊張肌肉。

在觸發點治療期間,按摩治療師通過用手指按壓肌肉組織(觸診,palpation)或通過夾鉗握住肌肉纖維來定位觸發點。一旦觸發點位於,治療師或按摩師(RMT)施加壓力,直到疼痛逐漸消失。

2,壓痛點療法

壓痛點(tender points),是以拇指或食指末節指腹觸壓皮膚時,在呈現陽性病理反應的部位出現以疼痛為主要感覺的點。其反應的程度因病情的輕重、緩急而定,一般分為三級。 輕壓即有不可忍受的疼痛為“+++”,中壓則疼痛但可忍受為“++”,重壓才覺輕痛為“+”。 壓痛點常在急性病中出現,慢性病中也可見到。

病人之最痛苦的症狀為發燒與疼痛。而疼痛有“現在性”和“潛在性”兩種。“現在性”者,是一種無需用任何方法之幫助而病人本身即感覺的疼痛;“潛在性”者,是一種患者某一局部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如壓迫、穿衣等,才感覺出來的一種疼痛。後者多數是醫生在檢查時才發現的,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壓痛點。

壓痛點亦稱“過敏點”或“敏感點”。國外對此多專用診斷方麵,故概稱之為“壓診點”。壓痛點療法是通過對身體表麵的壓痛點施以手法按摩、捏揉、拍打、熨炙等物理刺激,達到治療疾病之目的的一種傳統方法。也有人叫做“原點療法”。原點療法,就是原始點療法。原始點是身上一係列已被確定的固定部位,是分布在脊椎兩側及頭、肩、臀、肘、手、腳七處原始點及膝髕骨上方內外側的特殊點。在這些部位找到較痛點,稱為原始痛點,按揉這些原始痛點,即可解除很多病痛。
原始點療法,據悉是台灣張釗漢醫師研究創立的。

壓痛點療法的理論根據是病態信號神經傳導機理,中醫根據經絡循行、氣血流通理論,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經絡阻滯氣血瘀阻等在體內的髒腑病變,一定會將病理變化的信號外延反映至體外某個對應部位,這些部位有如鑰匙口,適當的刺激會通過經絡傳導作用調節身體功能恢複平衡從而治好疾病,當治療到有效乃至痊愈程度時,原來壓痛點也就不再疼痛。

壓痛點療法是按摩行業的技術精髓,運用得好勝過藥物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效果也相當明顯,對於新得的較輕疾病是最佳的治法選擇,家人好友之間就可以施治,以最低的醫療花費或者0花費,在很短的時間內解除病痛,因此也是最值得推廣的一種民間康複療法。

壓痛點療法的特點

(1)內疾病,其肢體壓痛點以本側為重,對側較輕。如膽囊炎右氣舍壓痛較左氣舍顯著。例如右為二十,則左為十。

(2)病重者壓痛明顯,病輕者壓痛亦輕,極輕或無器質性病變者,則每無壓痛點的出現。一般壓痛+,皺眉苦臉時++,躲避時+++,無病苦時則壓痛亦不明顯。如支氣管炎在發作時,壓之則為陽性,且可使胸悶咳喘立即輕減,如在穩定而無咳喘胸悶等症狀時則壓痛即不明顯。

(3)如發燒而至全身違和者,身體過胖者,神經過敏者,其所在壓痛點都呈陽性時,則其論治價值不大,甚至沒有診治價值。

原始點療法簡單易懂易學

原始點療法方法簡單,僅利用一條脊椎、七處原始點單純手法即可治療相應部位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實踐中,不必像找穴位那樣難掌握,隻要按照病痛在下,從上方處理,病痛在前,從後背處理,病痛在旁側,從中間處理的治療原則即可。如腹部疼痛可以在疼痛部位相對應的後背部上方一掌處脊椎兩側1指左右開始找原始點按揉即可。施術過程中,力度適中,使患者都能接受。注意施術後用熱源溫之,效果更佳。

原始點定位及適應證

(1)頭部原始點:按推耳後骨旁及枕骨下沿之原始痛點。
適應證:適用於頭痛、偏頭痛、頭暈、眼睛酸澀痛、口眼歪斜、耳聾、耳鳴等頭麵部疾病。
(2)肩部原始點:按推肩胛岡下及肩胛骨旁之原始痛點,適用於肩痛、肩臂痛、腋下痛及側胸痛。
(3)上背部原始點:脊椎處原始點自肩部水平線與脊柱交點旁1指為第一個上背部原始點,依次向下。適用於氣喘、咳嗽、心痛、心悸、背痛、胸悶痛、肩後痛、上背部之疾病。
(4)下背部原始點:按推下背部棘突旁兩側之原始痛點,適用於脅肋痛、腰痛、骶部及臀部疼痛。
(5)臀部原始點:按推同側臀部骨旁之原始痛點,適用於腹股溝痛、腿部痛,大腿痛、膝痛、膝後痛、膝不能彎曲、小腿前內外側痛、足跟腱痛、足踝關節痛及踝骨旁痛 。
(6)踝部原始點:按推內踝骨旁後側及後側上部之原始痛點,隻有極少部分患者是因外踝骨後側引起,適用於足跟痛。按推同側內踝骨旁前側及下側之原始痛點治療足背內外側痛、足底中段痛。
(7)足背部原始點:按推足背蹠骨間之原始痛點。適用於足趾痛、足底前段痛。

原始點與十二經筋的關係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落於筋肉關節的體係,是十二經脈的連屬部分。在循行中分別或著重結聚於各經所循行的踝、膕、膝、股、臀、腕、肘、臂、肩、頸等關節或肌肉豐盛處,與肢體的肌肉、肌腱、筋膜相似。而原始點大多分布在這些部位。
如脊椎處原始點分布在脊柱兩側,自肩部水平線與脊柱交點旁1指,大約1寸 為第一個上背部原始點,依次向下共17個點。

其分布亦在十二經筋上,主要有足太陽經筋夾脊旁;足太陰經筋著於脊;足少陰經筋夾脊;手陽明經筋繞肩胛,挾脊上結頸部;內踝骨旁前後側及下側是足部的重要原始痛點。

內踝有足太陰經筋起於足大趾內側端,結內踝;足厥陰經筋起足大趾上,結內踝前;足少陰經筋起於足小趾下,入足心,同足太陰經筋斜走同踝下方,結於足跟,與足太陽經筋會合。即足三陰筋均結於內踝處。

按推同側內踝原始痛點即能緩解足跟痛、足背內外側痛、足底中段痛。由此可見原始點同十二經筋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

背部原始點與華佗夾脊穴及膀胱經的關係

華佗夾脊穴:夾脊穴是經外奇穴,於脊椎棘突間兩側,背正中線外側0.5寸處,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側17穴,左右共34穴。

而膀胱經背部走行: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為大杼,向下依次為風門、肺俞、心俞至膀胱俞等。而脊椎處原始點自肩部水平線與脊柱交點旁1指,大約1寸 。由此可見背部原始點定位,是伴行華佗夾脊穴及膀胱經之間走行的。

在臨床上,通過檢查在背部原始點處的反應與相應水平的膀胱經腧穴上反應往往一致。如胃、十二指腸潰瘍,常在7~12胸椎一側或兩側的原始點出現條索狀反應物。而在其相同水平的膀胱經上的脾、胃俞之間亦有壓痛明顯條索狀物。局部原始點的作用與其位置臨近的夾脊穴及膀胱經腧穴一致。可見背部原始點同十二經脈經筋、夾脊穴及膀胱經關係是相當密切的。因而,腰背部原始點的作用是通過十二經筋、夾脊穴和膀胱經而發揮出來的。兩者具有調節氣血、振奮陽氣、生精益髓的作用。所以能治療髒腑及髒腑氣血有關的疾病。

十二經筋能約束骨骼筋肉,主要司肢體關節的運動,以保持人體正常的運動功能。故十二經筋的病症多表現為該經筋循行所過之處的筋肉或與運動有關的疾病。以運動障礙和疼痛為主,如攣急、掣痛、轉筋、強直及關節活動不利、肢體偏廢不用等。原始痛點處多表現為局部筋膜的結節、條索狀改變及痙攣、刺痛等。

現代解剖學研究發現:夾脊穴及膀胱經背腰部腧穴均有相應的神經後支伴行。與相應的內髒所屬神經節段與其主治內髒病的節段有相當的一致性。如心、肺、氣管、主動脈、食管等的交感纖維來自胸2~6段,胃、小腸、結腸由胸5~12段交感經,肝、膽、胰、腎等來自胸6~10及腰,降結腸以下至直腸則來自腰1、2段。按揉相應部位引起傳導反應,通過神經、體液調節作用,可影響到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化學介質,從調節髒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而背腰部原始點與相應的腧穴具有一致性,第1~6胸椎兩側的原始點主治心、肺疾病,第7~12胸椎兩側的原始點主治肝、膽、脾、胃等髒器疾患,第1~5腰椎兩側的原始點主治腎、膀胱、大小腸及生殖係統疾病。由此可見其功能主治上很相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