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個醫學誤區
多年來,我們一直重複聽到很多醫學上的誤解,雖然醫學一直在發展進步。但是,根據目前醫生和營養師收集的實際數據,他們並不是真實的,就是誤解。為什麽我們仍然相信這些?因為他們具有“合乎邏輯”的感覺,並且一直以來都是醫生在告誡我們:醫生是白衣天使;如果不相信醫生,我們如何獲得健康呢?
事實上,醫學中的臨床醫學與營養醫學是兩個科室,不同的領域;隔行如隔山,如果一個醫生沒有獲得營養師證書,那TA隻能是臨床醫生,不是營養師。那麽,常見的醫學誤區有哪些?以下這些都是最具神話色彩的十二個醫學誤區,這也是醫生與營養師相互不理解的幾個重要方麵。
1、吃肉會長胖
不對。長胖,實際上就是脂肪增加,而不是說肌肉增加。肌肉增加,主要是吃肉(健康蛋白質)以及運動,睡眠等等。而長胖的兩個因素是過量碳水(或不健康碳水)以及不健康脂肪(尤其是人工反式脂肪酸),當然也包括不運動、吃得太鹹、吃得太快等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會使血液中的胰島素增加,而胰島素水平會影響脂肪的儲存和脂肪細胞。與其它的營養成分相比,碳水化合物對體重的影響更大。其實,我們變胖的原因,是攝入的能量高於了身體消耗的能量,所以不管是不是吃肉,隻要熱量超了,就會胖。另一方麵,如果你的脂肪代謝機製出了問題,吃任何脂肪都會長胖。
2、西醫西藥能治療疾病
不對。看看我們身邊那些身患疾病的人: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乙肝、脂肪肝、甲亢、關節炎、胃炎、嚴重失眠、癌症、紅斑狼瘡等,麵對這一大堆常見慢性病,通過藥物可以將疾病治愈?其實藥物頂多就是將慢性病症控製在一定範圍內,終生吃藥,能做到這一點已經算不錯了。所以說,藥物這是臨時解決問題,控製急性病!藥物的最大功效,是阻止或中斷一些導致細胞興奮度提高或降低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或者增強或降低導致細胞興奮敏感度發生變化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無論是阻止或中斷,還是增強或降低,這些正常或非正常的生物化學過程,必定會直接影響生命正常的新陳代謝。當這些過程發生之後,就需要我們肌體的自愈力和免疫力去恢複與調節。如果肌體本身的自愈力和免疫力較弱,疾病之後的恢複就很漫長,甚至會導致一係列後遺症與並發症。這就是藥物的副作用。
3、甲狀腺結節不能吃海帶
不對。甲狀腺結節的原因,如果確診是良性的炎症,一方麵是情緒,另一方麵是肝功能。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碘,需要補碘。海帶、紫菜等天然海藻,含有天然的碘,是甲狀腺需要的碘(碘化鉀形式的遊離的碘)。而加碘鹽的碘,是碘酸鉀,非遊離的碘,人體很難吸收利用,導致結節。海產品和海鮮裏麵的碘,是天然的碘,是碘化鉀,人體容易吸收利用,不會導致結節,反而消解結節。當然,如果甲狀腺結節伴隨尿酸高或痛風,擔心海產品和海鮮的嘌呤高,可以控製紫菜、裙帶菜、魷魚、蝦、生蠔等等。其它沒有問題。
4、醫生可以指導患者的營養與飲食
不對。我們通常說的醫生,是擁有藥物處方權的內科醫生,或者擁有手術資格的外科醫生。他們擁有這些方麵的知識和技能,但基本上是不懂得營養學和膳食搭配的;全球來看,懂得營養學的醫生,不足6%。而營養與飲食的具體指導,必須找營養師或健康管理師,後者比營養師擁有更多的基礎醫學、營養學、心理學、運動學、康複學等等方麵的知識和技能。現在醫院也有營養科,但不是醫生,還是營養師。醫院營養師的主要職責,是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方法,千方百計的幫助門診和住院患者維持、改善或者是恢複營養狀況,促進機體康複,提高生活質量,以減少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
5、流感疫苗會給你帶來流感
不對。雖然在接種流感疫苗後,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甚至發燒的情況,但事實上,這不過是身體對疫苗產生免疫的正常反應。而且給你接種的流感疫苗中是不會含有活性病毒的,因為病毒是被削弱之後的,所以它們是不會引起流感病。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流感疫苗使人們更容易受到其它呼吸道感染。2017年3月發表在《傳染病雜誌》7 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注射流感疫苗不會削弱你的免疫係統,影響你的健康管理。
6、感冒和發燒時可以饑餓療法
不對。如果你不吃東西,就不能降低你的體溫,吃東西需要消耗熱量。事實上,在你生病的時候限製你的食物攝入量會阻礙你的康複過程,因為沒有蛋白質,你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如果你感覺不好,不要強迫自己去吃,但如果你餓了,不要餓著自己,同時也不要記得“哪一個你能吃”,健康的蛋白質和碳水以及果蔬,都是正確的。當然,感冒和發燒時,不宜每次大量進食,因為適當的饑餓感可以令身體大量產生對抗急性細菌的物質,加快康複速度,但需要少吃多餐。通過飲用大量的液體來保持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發燒會促進液體的流失。
7、你應該每天多喝白開水
不對。這一說法可以追溯到1945年營養委員會的一項建議,即一個人每天攝入相當於8杯的液體。這並不是說喝水對你有害,根本不是。白開水沒有任何其它營養,隻會帶走人體的礦物質(濃茶與咖啡也會帶走人體的礦物質)。你需要的是健康的水,包括果汁、蔬菜汁、淡苦蕎茶、健康礦泉水等等。食物中包含的大量液體,尤其是水果和蔬菜,以及其它種類的飲料(比如銀耳湯、小米粥等等),應該包括在推薦的8杯總量中。過量飲水可能很危險,會導致水中毒甚至死亡。
8、牛奶可以補鈣並提高免疫力
不對。牛奶的確含有較多的鈣和蛋白質,理論上可以補鈣並提高免疫力。但實際上,即使是有機牛奶,也含有乳糖(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士非常危險;乳糖極易沉積在老年人的眼睛晶狀體,並影響其正常代謝,而且蛋白質易發生變性,導致晶狀體透明度降低,而誘發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生),以及酪蛋白(並不是致癌問題,而是有人會對蛋白過敏)。此外,鮮奶會采用巴氏消毒或超高溫消毒,這樣的過程會產生皂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一方麵導致鈣與蛋白質結合,不容易吸收,另一方麵產生大量不容易被人體吸收或分解的變性蛋白質。但如果鮮奶經過發酵分解(酸奶和奶酪),乳糖基本上沒有了,大部分蛋白質被降解為短肽或小肽,則會很容易被人體吸收,鈣質也會被釋放。當然,酸奶和奶酪,要看輔料與配料,選擇不含糖分或過多添加劑的產品。零蔗糖,並不是健康的標準。
9、人體沒有毒素需要排掉
不對。有一種說法認為,排毒是中醫的說法,正常人是不需要排毒的。因為人體器官可以自然排毒,不需人為幹預。我們人體對於體內的毒素有自己的排解功能。其中最主要的肝髒、腎髒、腸道、皮膚等器官都是人體的代謝器官,也就是我們的排毒器官。事實上,長江沒有清淤隊,沒有外力幫助,早就是第二條黃河了。因為長江的“排泄能力”已經疲勞了,清淤能力和自愈能力下降了;人工輔助排毒清淤,則是必須的。我們現代的生活環境與飲食結構,導致大量的可見與不可見的毒素,不僅僅是化學製劑,還包括物理因子、病菌微生物和精神壓力等等,很多都是深入到細胞裏麵或經絡裏麵,人體的排毒器官無法做到清除它們,這些毒素都是可以通過食療、飲水、運動、睡眠、音樂、按摩等等方法化解,並排掉的。
10、營養品不能治療任何疾病
不對。在某些行業看來,營養品(營養補充劑)不可以宣傳有治愈功能,否則,就是違法。醫生開的處方藥物,就是治療或治愈。而營養品屬於食品範圍,不能治療或治愈,所以,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的一切宣傳隻能是輔助治療。但是,在實際上,針對某些疾病,很多高品質的營養品(功效營養素)具有一定的、較強的治療疾病的功能。尤其是在加拿大,營養品(營養補充劑)擁有非常嚴格的管理措施,並且可以使用中草藥方劑作為營養品的基礎配方,可以緩解或解除很多患者的亞健康或慢性病。這個原理與藥物完全不一樣,並且沒有副作用。
11、不要吃膽固醇高的食物
不對。雞蛋黃、蹄髈、魚籽、動物內髒和海鮮是膽固醇最高的食物,很多人就擔心吃了之後,膽固醇高,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風腦梗等等。實際上,很少人知道,人體內隻有20%的膽固醇來自所吃的食物,另外80%則由肝髒自然製造。另外,也就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壞膽固醇是被氧化的膽固醇,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形成的。被氧化的膽固醇沒有受體,在血液中極不容易代謝出去,因此才導致了血脂異常,並在血管壁上沉積,堵塞血管,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抗氧化是首要任務,而減少膽固醇食物,是其次。對於膽固醇代謝障礙的人士,當然是需要首先控製膽固醇的。
12、心髒支架可以解決心髒問題
不對。支架治療的好處是救命,改善心肌缺血受損,消除胸痛症狀,改善心髒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壞處是增加血管內膜增生和血栓的風險。實際上,支架隻是解決心髒問題(比如冠脈局部管腔狹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於近年來一代一代新的科技出現,例如藥物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高效抗血栓藥物、抗增生藥物等的應用,隻要患者能夠按醫生要求規範用藥,規範一級預防,這種支架帶來壞處的幾率隻有 3-5%。另一方麵,采用功效營養素化解或分解藥物導致的副作用與毒素,也是疾病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此外,立體排毒方法,可以在心髒問題出現之前,就可以把心腦血管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在支架治療之後,此方法依然可以消除或化解血管內膜增生和血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