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盤點有影響的國際性經濟論壇(峰會)

(2015-09-10 20:14:17) 下一個

盤點有影響的國際性經濟論壇(峰會)

 

 

    1,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是一個以基金會形式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1971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州科洛尼。原名“歐洲管理論壇”,在1987年正式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並希望拓寬為一個解決國際爭端的平台。其以每年冬季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辦的年會(俗稱達沃斯論壇,Davos Forum)聞名於世,曆次論壇均聚集全球工商、政治、學術、媒體等領域的領袖人物,討論世界所麵臨最緊迫問題。政治領導人也開始使用達沃斯論壇這個中立的平台解決他們的分歧。

 

    2,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ew Champions,AMNC),俗稱夏季達沃斯論壇(The summer Davos Forum),2007年由世界經濟論壇執行長克勞斯·M·施瓦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溫家寶倡導建立,召集被世界經濟論壇認定的“全球成長型企業”於夏季在中國的天津和大連集會,這些企業主要是在諸如金磚國家等經濟新興國家中的商業領軍企業,還包括一些發達國家中迅速發展的企業。同時,年會與下一代全球領袖、迅速發展地區、有競爭力城市和技術先驅者進行密切合作。

 

    3,歐洲新能源經濟論壇,自2006年起由德國經濟論壇組織舉辦,聚焦建築節能、新能源與建築一體化,探討節能策略,並展示可再生能源技術與多功能建築元素一體化的新方法,以實現綠色建築零能耗,多年來在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和建築行業內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論壇旨在為建築師、工程師、科學家、能源管理者和能源設備製造商創造對話機會,研究討論出一種多學科的綜合規劃辦法,在改善居住者舒適性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減少建築能耗。

 

    4,阿拉伯歐洲經濟論壇,2012年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舉辦首屆會議。2013年11月第二屆論壇由阿拉伯商會總聯盟、約旦商會和歐洲投資銀行聯合主辦,來自阿拉伯地區和歐洲的25個國家近300名經貿界官員出席。論壇集中討論了歐洲和阿拉伯地區間貿易壁壘、鼓勵歐洲在阿拉伯地區的私人投資、進一步加強雙方國營和私營部門間合作夥伴關係等議題。從目前形勢來看,歐洲把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分成了兩個主要層麵,即歐洲與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和歐洲與海合會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

 

    5,美非峰會,2014年8月,首屆美非峰會在華盛頓召開,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等四十多個非洲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應邀出席峰會。峰會主題為“非洲的可持續投資、非洲地區和平與穩定、治理”。峰會期間還召開了美非經濟論壇、共同打擊“博科聖地”恐怖組織協商會議等。

 

    6,阿斯塔納經濟論壇,是中亞地區規模最大的論壇,係全球最大的國際論壇之一,創辦於2008年,每年一屆。首屆阿斯塔納經濟論壇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舉行的,當時的主要議題為“全球化時代的世界經濟發展”。

 

    7,博鼇亞洲論壇(Boao Forum for Asia)或稱亞洲論壇、亞洲博鼇論壇,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2006年增加至28個),於2001年2月27日在中國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鼇鎮召開大會後宣布成立,成立之時通過了《宣言》及《章程指導原則》等綱領性文件。論壇為非官方、非營利性、定期、定址的國際組織;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台;海南博鼇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

 

    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年部長級會議,於2000年10月10-12日在北京召開,中非合作論壇正式成立。目的是為進一步加強中國與非洲國家在新形勢下的友好合作,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謀求共同發展。宗旨:平等磋商、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加強友誼、促進合作。成員:中國、與中國建交的50個非洲國家以及非洲聯盟委員會。

 

    9,中阿合作論壇,2004年1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了設在埃及開羅的阿拉伯國家聯盟(以下簡稱阿盟)總部,會見了阿盟秘書長阿姆魯·穆薩和22個阿盟成員國代表。會見結束後,李肇星外長與穆薩秘書長共同宣布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並發表了《關於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的公報》。宗旨:加強對話與合作、促進和平與發展。

 

    10,東方經濟論壇,2015年9月3日至5日,由俄羅斯政府主辦的第一屆東方經濟論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開,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以及亞洲國家政府代表出席。普京在出席全會的講話中表示,俄政府積極評價遠東跨越式發展區在俄羅斯開展與亞太地區經濟合作中的重要地位,鼓勵和邀請外國投資者參與遠東地區開發,並將為遠東地區優先發展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目前已邀請了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工商銀行等在內的多個行業龍頭企業。東方經濟論壇上最大的代表團將是中國代表團。

 

    11,北京國際經濟論壇,2014年9月舉行第一屆論壇,其成果包括:在俄羅斯已有38個商業項目投入運行,其中包括奔薩州淡水魚加工廠、建材廠及農業項目。第二屆北京國際經濟論壇BIEF-2015於北京開幕。論壇包括舉行全體會議、分組討論、圓桌會談及研討會。此外,還將舉行電力、燃料工業、化學及石油化學工、機械製造、農業、金融等行業分會。論壇旨在成為俄羅斯和中國吸引外商經濟投資、發展諸如歐亞經濟聯盟及新絲綢之路等國際項目的有效平台。本屆論壇將為中俄項目提供展覽區和展示台。其中,克裏米亞將展示其發展工業和基礎設施的項目及投資規劃。中方大型企業及機構、經濟合作中心、中共中央國際事務部門、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金融活動家、鐵路建設總公司的代表也將出席此次論壇。

 

    12,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始於1997年。從2005年起,俄羅斯聯邦總統每年參與此論壇。每年參加者的數量超過四千來從各種各樣的國家的人。基本的參加者是俄羅斯與國際最大公司的執行總裁、國家、政治領導、政府代表、政府主席、部長、州長。

 

    13,美國五大湖國際經濟論壇,由美國托萊多市政府與中國商務部共同打造,是美國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中美商界領袖年度盛會。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中美兩國商界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密切而廣泛。中美兩國在促進世界經濟持續繁榮發展、培育新的商品與服務市場、加強融入型合作與信息交流等多個方麵有著共同利益。近幾年,中國政府加大了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同時,美國政府對中國資本有著極大的吸附力。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環境空前良好。 

 

    14,中國-東盟北京經濟論壇,2011年12月16日,以“攜手、創新、共贏、發展”為主題的中國-東盟北京經濟論壇在京開幕。此次論壇恰逢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0周年,由北京市政府、東盟秘書處和中國-東盟中心共同主辦,是北京與東盟深化合作的創新性舉措。旨在為中國與東盟企業特別是北京與東盟國家企業搭建一個新的交流與合作的平台。近年來,北京與東盟各國的投資和貿易快速增長。論壇的舉辦,進一步吸引了東盟大型企業來京投資,東盟及附屬組織在京開設辦事機構,促進本市企業走出去,提升了雙方經貿合作水平和質量。

 

    15,歐亞經濟論壇,是國務院批準成立,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為主體,麵向廣大歐亞地區的高層次、開放性國際會議。論壇自2005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五屆,對於增進歐亞各國相互了解、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快內陸地區“向西開放”進程,提升陝西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將歐亞經濟論壇列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台之一。

 

16,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EAS),是每年一次由泛東亞地區16個國家領導人參加的國際會議,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是該會議的領導者。俄羅斯也於2005年申請加入,並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第一屆峰會於2005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此後的峰會都於每年東盟領導人會議之後舉行。2001年,由參加“10+3”會議的東亞13國26位專家組成的“東亞展望小組”提出了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報告,為東亞地區合作勾勒出發展藍圖。2004年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的第八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各國領導人決定,2005年在吉隆坡召開首屆東亞峰會。

 

17,G8峰會,八國集團首腦會議(G8 Summit),是由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演變而來,是各國為研究經濟形勢、協調政策而召開的首腦會議。該會議作為西方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首腦會議,旨在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從整體上協調共同的和各自的政策,緩解內部矛盾,以維護成員國在世界經濟和國防政治中的地位。會議已形成一種製度,將繼續存在下去並發揮其重要作用。其成員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羅斯組成,又稱八國集團。

 

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G7)是八國集團(Group-8,G8)的前身,是主要工業國家會晤和討論政策的論壇,成員國包括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在第一次石油危機重創西方國家經濟後,在法國倡議下,1975年11月,美、日、英、法、德、意六大工業國成立了六國集團,此後,加拿大在次年加入,七國集團(簡稱G7)就此誕生。1997年俄羅斯的加入使得G7轉變為G8。

 

    18,G20峰會,20國集團,又稱G20,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係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製,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峰會旨在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按照以往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12年6月,在墨西哥舉行的G20峰會上,中國宣布支持並決定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數額為430億美元。2014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G20峰會上宣布,中國將是2016年G20峰會主辦國,2016年G20峰會將在中國杭州舉辦。

 

    19,APEC峰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Summit),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經濟合作的論壇平台,其運作是通過非約束性的承諾與成員的自願,強調開放對話及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其他經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製。亞太經合組織在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89年11月,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加拿大及當時的東盟六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了亞太經合組織首屆部長級會議,標誌著這一組織正式成立。

 

    20,亞歐峰會,亞歐兩大洲都是古代文明的搖籃,對人類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但長期以來聯係相對薄弱。冷戰結束後,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通過對話和合作,促進亞歐兩大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日益成為亞歐國家的共同願望。1994年7月,歐盟製定了《走向亞洲新戰略》,主張與亞洲進行更廣泛的對話,建立一種建設性、穩定和平等的夥伴關係。在此背景下,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於1994年10月提出建立亞歐會議的倡議,得到了有關各方的積極響應。1996年3月1日至2日,首屆亞歐峰會會議在泰國曼穀舉行。來自亞、歐兩大洲的25國和歐盟委員會的領導人參加會議。

 

    21,OPEC峰會,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簡稱歐佩克、油盟或油組)是一個國際組織。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為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維護石油收入,1960年9月10日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代表在巴格達開會商議成立一個協調機構,9月1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正式宣告成立。

 

成員國由最初5個增加到現時12個,即卡塔爾(1961年加入)、利比亞(1962年加入)、阿爾及利亞(1969年加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71年加入)、尼日利亞(1971年加入)、厄瓜多爾(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再加入)和安哥拉(2007年加入),而印度尼西亞(1962年加入)和加蓬(1975年加入)則分別於2008年和1995年退出該組織。該組織總部於1965年起設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根據該組織的法令,它 成立的目的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石油政策和價格,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並藉撇除有害和不必要的波動,策劃出不同的方法來確保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穩定;給予產油國適度的尊重和必不可少而穩定的收入;給予石油消費國有效、經濟而穩定的供應;並給予石油工業投資者公平的回報。

 

22,加勒比能源安全峰會,2015年1月26日,美國在華盛頓首次舉行加勒比能源安全峰會。美國副總統拜登主持並與參會各國共同討論了地區能源多元化、投資私營部門和加強前期合作等議題。會議議程還包括可再生能源問題。美國能源局能源事務副司長Robin Dunnigan認為蘇裏南能夠達到美國提供支持的條件。他認為,加勒比國家應當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吸引能源領域的投資者。拜登在講話中強調,清潔能源的生產成本已經降低,生產技術得到提升,美國希望幫助加地區實現能源體係轉變,並且加勒比地區領導人願意與之開展積極合作。

 

23,漢堡峰會:中國與歐洲相遇,是有關中歐經濟關係的高級別會議,每兩年定期在德國漢堡舉辦一次。“漢堡峰會”最早於2004年由漢堡商會發起,旨在為中歐之間搭建公開對話的平台,並改善雙方之間的經濟關係。漢堡以其與中國之間突出的經濟關係而成為了峰會的舉辦地點。作為一個設有400多家中國公司的大城市,漢堡已經成為了中國企業在歐洲最重要的立足點,除了中遠集運、中海集運、中外運這些港口依賴型企業外,許多中國大型工業集團公司也將其歐洲區的分支機構總部設在了漢堡,這其中就包括寶鋼、中鋼這樣的巨頭。此外,漢堡有將近900家公司與中國有業務往來。而對於北歐、中歐和東歐而言,漢堡也是與中國關聯的交通樞紐,漢堡是大部分從中國進口商品運往新歐盟成員國、俄羅斯、西歐和南歐的轉運和分散中心。漢堡港三分之一的集裝箱往來與中國有關。

 

24,兩岸企業家峰會,基於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為兩岸經貿關係樹立了新的裏程碑,兩岸產業的交流與合作也需要有新的思維和新的做法。有鑒於此,2012年大陸“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召開第四屆年會時,與會的500多位兩岸企業代表共同建議由蕭前副總統與大陸前副總理,目前擔任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的曾培炎先生領銜,在台灣和大陸分別籌組以兩岸企業家為主體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做為推動兩岸企業合作和進行兩岸經貿策略對話的一個長效性、常態性的最高層次的交流平台。

 

25,法語國家峰會,法語國家國家及政府首腦會議,通稱法語國家峰會,是目前法語國家組織的最高級別會議。首屆法語國家峰會是於1986年在法國凡爾賽召開的。峰會每兩年舉行一次。由舉辦國國家首腦或政府首腦擔任主席,直到下次峰會的舉辦。每屆峰會,各國國家首腦或政府首腦共同就國際政治、經濟、法語國家合作、人權、教育、文化及民主等問題展開談論。峰會的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是接收法語國家組織新的正式成員,協作成員和觀察員。在峰會確立促進法語國家組織的世界影響力的十年發展計劃,並采納所有其認為有益於法語國家組織發展和能夠幫助其實現目標的可行性計劃。峰會同時選舉出法語國家組織的秘書長。

 

26,亞信峰會,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CICA,簡稱亞信會議或亞信)是一個亞洲多國參與的論壇。1992年10月,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第47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為了加強關於地區安全方麵的多邊合作,在亞洲大陸上建立起有效的、綜合性的安全保障機製,共同打擊地區恐怖主義,建議召開這樣一個定期會議,得到許多亞洲和大洋洲國家的響應。1996年2月7日,在當時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舉行亞信會議參加國的副外長級會議。有17個國家參與,包括阿富汗、阿塞拜疆、中國、埃及、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和泰國。此次會議製定亞信會議基礎文件草案。

 

27,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美洲峰會,Summit of the Americas),1990年6月,美國總統布什首次提出了建立一個從美國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火地島、覆蓋整個美洲的自由貿易區。克林頓擔任總統後,繼承了這一被稱為“美洲倡議”的計劃並加以具體化。1994年3月,克林頓總統宣布,將邀請30多個美洲國家的領導人在美國邁阿密召開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同年12月,第一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在美國邁阿密舉行,除古巴之外的美洲34個國家領導人與會。此後,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先後在1998年、2001年和2005年舉行。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一直是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的重要議題。美洲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28,東盟峰會,東盟首腦會議,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自1967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了14次首腦會議,重點討論了成員國間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發展合作關係的問題,並取得積極的成果。東盟得名於一九六七年八月八日的《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是年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五國外長發表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簡稱“東盟”。

 

29,全球金融峰會,2009年9月25日,各國領導發表宣言:G20升級為全球金融峰會。這是全球主要發達國和發展國就全球金融經濟合作舉行的最高領導峰會,協力建立全球金融標準--透明財政政策、反投機反洗錢、融資等經濟標準,提供、共商全球金融經濟的世界級平台,促進全球金融經濟穩定持續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占全球90%,人口占全球總人口2.2/3。

 

30,歐盟峰會(European Council summits),又稱歐洲理事會會議(通常稱為歐盟首腦會議或歐盟峰會),是歐盟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各成員國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組成,歐盟委員會主席也是歐洲理事會一個事實上的成員。歐洲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4次會議,6月底和12月底舉行正式首腦會議,3月和10月舉行特別首腦會議,也可在其他時間舉行額外的首腦會議。

 

31,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APEC CEO Summit)是APEC經濟體領導人共商亞太重要事務、推動貿易自由化與經濟合作的最高級別峰會。其三大宗旨為:齊聚工商界領袖,掌握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核心經濟問題;促進企業與政治領袖間的互動,協調商業利益與政策取向;成為商界領袖溝通的平台並增加商界領袖間的相互合作與經驗分享。自1996年以來,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成為亞太地區商界領袖與APEC經濟體領導人、決策者、學術精英們共商亞太地區所麵臨的問題的平台。峰會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同期舉行,有力的表明APEC致力於加強私人機構與公共部門的交流和合作。

 

32,非盟峰會,非洲聯盟(簡稱非盟;African Union,AU)是一個包涵了54個非洲會員國的聯盟,是屬於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全非洲性的政治實體。非洲聯盟於未來有計劃統一使用貨幣、聯合防禦力量、以及成立跨國家的機關,這包括一個管理非洲聯盟的內閣政府。此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發展及穩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能永續發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亂及創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最終目標是建立“非洲合眾國”。前身是1963年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成立的“非洲統一組織”。2002年7月在南非改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