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所謂體質,是指每個人在生理功能、體形結構和新陳代謝上的特殊狀態。簡單講,就是人體的健康水平和對外界的適應能力。體質既取決於先天遺傳因素,又受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無論是西醫、中醫,病理體質要分型,講究辨質論藥,辨質論食。
在西方的醫學中,“體質”的解釋有如下幾種:
1,physique:身體的大小、形狀與外觀等,以及肌肉的發育、比例與結構等;更加傾向於“體格”與“體型”;
2,constitution:來自先天與後天獲得的身體和心理特征的集合;更加傾向於“構造”;
3,somatoplasm:基於細胞學中新陳代謝過程的自然的物質基礎;
4,corporeity:人體擁有的自然物質的“質”與“量”的狀態。
綜合來講,所謂西醫的體質,就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人類個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麵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它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
然而,“體質”一詞,源自中醫。下麵總結一下中醫的體質理論。
“體質”是在中醫理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學概念。查《辭海》無“體質”一詞,但對“體”、“質”分別解釋為:“體”,指身體,“質”為性質、本質。所謂體質,就是機體因為髒腑、經絡、氣血、陰陽等的盛衰偏頗而形成的素質特征。
1,自然環境與體質關係:
(1)東方:處於海邊,氣候溫和,其民食魚而嗜鹹,易形成腠理疏鬆,黝黑肌膚體質;
(2)西方:多山狂野,水土剛強,其民易形成肥壯體質;
(3)南方:氣候炎熱,地勢低下,水土薄弱,其民形成了皮膚色赤,腠理致密的體質;
(4)北方:地勢高曠,風寒冰冽,其民國遊牧生活,形成陽虛髒寒體質。
2,社會環境與體質關係:
條件優越之人:體力勞動較少,因而體質虛弱,腠理疏鬆,易患各種外感性疾病。同時,由於飲食多種類繁多,攝取的高熱量高脂肪的油膩食物也多,又容易聚濕生痰,易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條件艱苦之人:體力勞動較多,因此體質強壯,腠理緊密,不宜患外感性疾病,由於飲食粗糙,饑飽不時,故易患脾胃病。
中醫體質各型的特征是:
1,倦體(倦白光質):麵色皓白,經常乏力、頭暈,一動就出汗,胃口差,容易心慌,手腳麻。女性白帶較多,月經不是多就是少,舌質淡而少血色,此型在中年婦女多見。
2,濕體(膩滯質):形體較胖,胃脘部悶脹,口中常甜粘,大便稀。婦女白帶較多,或黃或綠,或有腥臭。舌苔膩是一個重要特征,今天刮去,明天又長。酒客多見此型。
3,熱體(燥紅質):身體瘦長,口幹,咽幹,大便幹,尿黃,怕熱、手足心熱,心煩失眠,愛喝涼開水,麵紅,唇紅,舌質紅而無苔,往往被誤認為“血色好”。其實不然,這是病態,俗稱“陰虛火旺”,老年人中並不少見。
4,寒體(遲冷質):麵色蒼白,怕冷,手腳冷,手腹冷,口唇淡,口不渴,大便稀,夜尿多,舌質淡胖,有齒印。此型在中老年婦女中很常見。
5,瘀體(晦澀質):麵色晦暗、眼眶黑、口唇紫暗,身有痛處,或在心胸,或在腰背,或在雙肋,或在小腹。婦女痛經,經血有小塊,舌質青紫,甚至有紫色瘀點。
上述五種病理體質不是病,是將病未病的先兆。單純的類型較少見,複合型多見,且複合種類和程度也因人而異。體質是可以改變的,類型之間也可以轉化。病理體質經過適當調整,如體育鍛煉、服藥、飲食等可以變成正常質,隻有正常質的人才能少受折磨而享其天年。需要指出的是,青少年中也有病理體質。常體(正常質):麵色紅潤,精力充沛,胃口好,不怕冷熱,舌質正紅,舌苔薄白。多見於發育期的青年及孕後三個月的婦女。
還有一種分類法,將體質分類更加詳細了。
1,正常體質:膚色潤澤,唇紅潤,精力充沛,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紅,脈和緩。患病較少,抵抗力較強,耐寒熱,不需進補,食療或進緩和的平補之品。
2,陰寒體質:屬寒(實)體質,平素肢冷無汗,喜暖怕涼,常腹痛腹瀉,關節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長,舌淡苔白,脈緊或沉遲。宜患風濕關節痛,宜感寒邪,怕陰冷潮濕氣候,宜溫陽散寒。應食溫熱食物,如羊肉、生薑、桂皮等。
3,陽虛體質:屬虛寒體質。四肢多不溫,怕涼喜暖,神疲,喜吃熱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長,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潤,脈沉遲而弱。得病多從寒化,宜患痰飲、腫脹、泄瀉,陽痿等證,易感寒邪,易被濕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溫陽補虛之品。
4,陰虛體質:屬虛熱體質,形體多消瘦,心煩顴紅,手足心熱,午後尤甚,口燥咽幹,目幹澀,眩暈耳鳴,睡眠差,便幹燥,舌紅苔少而幹,脈細數。宜患陰虧燥熱的病變,怕燥熱之邪,耐冬不耐夏。宜養陰補虛,甘寒退熱。如百合、枸杞、麥冬、海參、西洋參等。
5,陽熱體質:屬實熱類型。麵色多紅赤,怕熱喜冷,煩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發高熱,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數有力。得病多從熱化,易患瘡瘍,怕熱,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熱的食物或飲料,如苦瓜、苦丁茶、蓮子心等。
6,氣虛體質:屬虛的體質,麵白少華,氣短懶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紅,舌體胖大,脈虛緩。易感冒,病後遷延不愈,內髒易下垂,不耐受風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藥、蓮子或太子參、黃芪、黃精等。
7,血虛體質:麵色萎黃或淡白,唇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體麻木,舌淡脈弱。宜補氣生血。用當歸、熟地、龍眼肉。
8,瘀血體質:麵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膚甲錯,或生症瘕,刺痛,痛處固定不移,舌體黯紫有瘀點,脈細澀或脈率不齊。易患出血,症瘕,中風,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痰濕體質:體胖腹大,麵部皮膚油脂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悶脘痞,身重發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膩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齒痕,苔白膩,脈濡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風(腦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對濕環境及梅雨季節的適應能力差。宜祛濕化痰。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葉、荷梗等。
10,濕熱體質:麵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滯不爽,男陰囊潮濕,女黃帶臭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易患痤瘡,黃疸,淋症,火熱等病。對氣溫偏高,濕熱交蒸氣候難適應。食療同痰濕體質,忌辛辣刺激食品。
11,氣鬱質:神情鬱悶,胸脅脹滿,走竄疼痛,善太息、噯氣呃逆,咽有異物感,或乳房脹痛,痛經。易患鬱症,髒躁,不寐,梅核氣,驚恐等病症。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差,應調節心態,宜服行氣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蘿卜等順氣之品。不宜進補。
現代生理學與營養學對於體質的定義,則是根據醫學分子生物學最新科技成果來分析的。現代醫學認為:體質的形成,受先天、年齡、性別、精神狀態、生活及飲食條件、地理環境、疾病、體育鍛煉、社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先天因素即稟賦,還包括某些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遺傳性特異體質。年齡是影響體質的一個重要因素,體質隨年齡而呈現時限性,如小兒體質具有髒腑嬌嫩、氣血未充但生機蓬勃的特點,老年人則有髒腑功能低下、日趨衰老的特點。
男女體質之間存在差別。現代生理病理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發現,染患嚴重的呼吸道感染、中樞神經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和肝炎,男性比女性更為敏感,患病率更高。其原因主要是女性產生免疫力的基因比男性高一倍。
心態決定很多疾病的產生、發展與緩解。有人說:心態決定健康。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調節的範圍,就會影響體質,引起機體功能活動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不良的性格和個性對體質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現代醫學將人體的體質分為正常體質、易感體質與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irritable the physique),又稱特稟體質,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之為“過敏體質”。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主要出現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細支氣管氣喘及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有的患濕疹、蕁麻疹、有的患過敏性哮喘,有的則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可發生藥物性皮炎,甚至剝脫性皮炎。但是偶爾對某種已知因素發生高反應性,不能稱作“過敏體質”。有些人,往往是承自父母親,另一方麵與飲食、壓力過重導致抵抗力變差、免疫功能不足有關,稱為易感體質,也就是容易患病。
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是複雜而多樣的,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的因素,需要皮膚來保護與防禦。由於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保護身體的天然屏障,可以防止病原體入侵,它可以分泌一種"溶解酶",殺死入侵的細菌。皮膚上的汗腺對體溫起著調節作用,使之維持在37度左右;皮膚對冷、熱、痛、壓等刺激能夠敏感地覺察;它上麵分布著200-400萬個痛覺點,50萬個觸覺點,3萬個熱覺點。皮膚出現的問題是由內因外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也就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有些東西如果不從體質角度考慮,就隻是單純防過敏,很難有效,比如內源性的因素。其實有些過敏是防不了的,有人蟎蟲過敏,是不是把這個屋子裏的蟎蟲清理之後,才能進去呢?這不現實。很多過敏源是切不斷的,尤其是內源性的因素,深入細胞內部的物質。大千世界過敏源太多,防不勝防。
以下是常見過敏原:
1,食物:海鮮、貝殼類、花生、雞蛋、牛奶、咖啡等含高異蛋白質食品及辛辣食物。
2,植物:花粉、蘆薈、橘科、桑科、海藻等。
3,藥物:阿斯匹林、青黴素、止痛劑、鎮靜劑、抗生素、避孕藥等。
4,化學物質:染發劑、殺蟲劑、油漆、防腐劑、防曬劑、酒精、香科、人工色素、冷燙劑、橡膠、汽油等。
5,金屬物質:金、銀、銅、汞、鉛、鎳。
6,其它:動物皮毛、皮件、纖維、蚊蟲叮咬。
治療頑固性過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尋找出過敏誘發因子(過敏原),但要在2萬種不同的誘發因子中準確地找到致病因子猶如大海裏撈針。最新權威實驗證實:過敏人群體內自由基數量比非過敏人群高許多!自由基對人體免疫係統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堿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織胺,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改善過敏體質就要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在機體本身氧化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二是環境汙染、輻射、不良生活習慣等,也會不斷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可稱萬惡之源,百病元凶。人體的老化、許多疾病的產生都與其密切相關。自由基所形成的脂質過氧化物,能夠損害生物膜,破壞細胞,阻礙正常的新陳代謝,加速衰老,並能引起諸如免疫失衡,過敏,頑固皮炎,鼻炎,結膜炎,哮喘,濕疹,高血壓、心肌梗塞、糖尿病、肝炎、痛風、腎炎、白內障等多種疾病。
清除自由基最有效的物質,就是抗氧化劑,比如葡萄籽粉、莓果粉、薑黃素、蝦青素、白藜蘆醇等。至於這些抗氧化劑如何針對每一種不同體質的個體,需要谘詢營養師或營養健康顧問。
(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