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黃金時代

(2014-10-19 13:03:54) 下一個
《黃金時代》(英文:The Golden Era),是描述民國時期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傳記電影,2012年12月12日於中國哈爾濱開拍,2013年5月拍攝完成。主要內容為蕭紅開始寫作後十幾年間的故事。蕭紅先後與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四個男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也在片中一一展現。除了愛情元素,片中亦涉及二十多個人物,其中主要角色便達十三個之多,例如魯迅、丁玲等現代文學史上的作家都會出現在片中。中國大陸、香港於2014年10月1日上映。

此片亦為2014年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非主競賽類閉幕影片,並入選多倫多電影節大師展映單元。本片代表香港角逐2014年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30年代時期,蕭紅一生顛沛流離,由哈爾濱、青島、上海、武漢一路南下來到了香港。而武漢此地,正是她人生的轉折點。1937年,蕭紅與蕭軍前往武漢,並一同和幾位東北的流亡作家組成了“東北作家群”。其後,蕭紅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5號的寓所與端木蕻良相遇結識,蕭紅在與蕭軍分手後,懷著蕭軍的孩子與端木蕻良結婚。最終在淪陷區的香港因病逝世。

網易影評認為:“《黃金時代》所下的功夫,是顯而易見的。斟酌的詞句,精美的服裝,細致的場景、道具。雖然敘事不完全線性,也比較複雜,但是三小時看下來並不冗長。陌生化是來自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是本片拍攝的形式之一,即演員都在劇中“發現”攝影機,對著觀眾獨白內心。不過導演在表演中做的陌生化調度不多,安置的獨白更像是采訪,大約有十幾個人對著鏡頭講述自己跟蕭紅的故事,或者他們對蕭紅的認知。影片的形式感極強,這樣的嚐試在現階段的中國電影中是非常少見的,對於剛剛培養起來的院線觀眾而言,必定是過於先鋒了,可是導演的探索精神依然值得稱道。”

新浪娛樂寫到:“《黃金時代》是一部糅雜了偽紀錄片、舞台劇和傳統電影風格的影片。第一幕黑白畫麵開始,就是蕭紅在鏡頭前介紹自己的生平,生於何年死於何日,形式感極強。此後影片轉為彩色,導演從蕭紅的童年時代開始,緩緩勾勒這位作家的生平。為了突出部分段落的重點,導演許鞍華還把部分時空打亂,用邏輯而非時間講述故事,呈現出片段化的敘事風格。影片的一大特點,就是很多演員出演的片中角色,以訪談的形式突然麵對攝像機介紹故事背景和人物命運,這種類似於獨家專訪或者“焦點訪談”的處理,讓人想到了美劇《摩登家庭》。人物表演過程中突然對著鏡頭說話,也與美劇《紙牌屋》甚至是國產電視劇《武林外傳》有異曲同工之妙。”

《廣州日報》:“對於那些不熟悉上世紀30年代文學的觀眾來說,繁多的人物、演員直麵鏡頭的講述、朗誦體的台詞,對觀影造成了一定的障礙,讓他們出了戲。尤其是聶紺弩、白朗、蔣錫金對於未發生的事情的“預言”,會引起觀眾對於電影時空時態的疑惑,也讓觀眾意識到這些演員正在“搬演”那個人物。電影好不好看,取決於觀眾本身,隻有讀過蕭紅文章的人,才會體會到她脆弱與英武的一麵的巨大差距。電影和文學,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麵,缺少任何一麵,都讓你失去接近、理解蕭紅的資本。湯唯沒演出那個敏感、自憐而又缺乏自信的蕭紅,但對於感情戲份她勉強勝任,台詞功力相比電影的一眾配角來說差距很大。馮紹峰演的蕭軍顯得不夠粗暴、大男人,東北男人的味道也不醇正。相反,其他配角相當出彩。影片看起來更像是“蕭紅被嫌棄的一生”,如果不了解那段曆史,你可能隻會看到蕭紅不斷被各種男人嫌棄、背叛的故事,對於其中的具體原因卻沒有過多解釋,尤其是男方的原因鮮少提及。”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