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人到中年,老朋友或老同學見麵,免不了要相互問寒問暖。
最近怎樣啦?
很好啊!就是前些年有點血壓高,吃藥就沒事了,一直很好。
好得很啊!自從上次骨折之後,這幾年都很不錯。
身體特棒!不過,吃火鍋可不要找我,我的胃受不了。
……
我們不妨假設有這樣一間課堂:認為自己有健康問題的請舉手!恐怕多數不會舉手。 因為這些老朋友或老同學就是認為自己身體健康,什麽血壓高、骨折、胃疼等等,統統都不是病;心情憂鬱,睡眠不足,遇事煩躁等等,也不是病。所謂生病,就是看醫生、就是住院!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世界保健大憲章中對保健做了如下定義:“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的適應能力”。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又對健康的定義做了完善:
(1)身體無病:這是健康的最基本條件;
(2)心理健康:心態決定了人生的一切,良好的心理是一切的保證;
(3)身體健康:維持機體各組織的細胞,使功能協調作用完善。
(4)適應社會的能力:當今社會的三大特征:“速度、多變、危機”,對策:“學習、改變、創業”。 ?
人到中年,隨著年齡的增加、生活壓力的持續,很多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生理或心理疾病:記憶力減退、眼睛老花、骨骼缺鈣、更年期綜合症、心血管問題、睡眠問題、胃腸道問題,以及因失學、失業、失戀、離婚、殘疾等等造成的各種心理陰影。這些都不是健康的表現,服用任何西藥中藥,都是屬於患病範圍;亞健康就更不用談了。如果真正到了要去看醫生、住院的情形,那就太晚了!
健康的十條黃金標準是什麽?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你可以從事你渴望做的一切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但責任,嚴於律已,寬以待人;
(3)應變能力強,能夠較好的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4)對於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抵抗能力;
(5)體重標準,身體均稱,站立時身體各部位協調;
(6)眼睛明亮,反映敏捷無炎症;
(7)頭發有光澤,無頭屑或較少;
(8)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牙齦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肌肉、皮膚有彈性,走路感覺輕鬆;
(10)善於休息,睡眠好。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1)智力正常;(2)能主動地適應環境;(3)熱愛人生;(4)情緒穩定;(5)意誌健全;(6)行為協調;(7)人際關係適應;(8)反應適度;(9)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一致;(10)能麵向未來。
雖然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標準,但一般說來,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心理健康的人並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衝突的嚴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並且和環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於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去鑽牛角尖,而是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朋友,你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