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治療與輔助治療
治療(treatment),是指人工幹預或改變特定健康狀態的過程,包括醫治和療養,特指為解除病痛所進行的活動。
古代醫學和中世紀西方醫學中的藥物治療與手法已經形成了兩個十分龐大的學科群,即內科學作為基礎的藥物治療為主的學科群,與外科學作為基礎的手術治療學科群。此外,現代醫學還出現了物理治療、放射治療、核醫學、心理治療、體育治療、生物反饋、器官移植、醫學工程等新的治療手段,而且新的療法還在不斷湧現。但就其臨床選用各種療法的目的而言,不外乎三種情況:
①對因治療。對因治療又稱特效療法,即治療目的是消除病因,常可達到根治的目的,被視為較理想的治療(如用氯黴素治療傷寒病人和手術矯正畸形等)。
②對症治療。治療的目的不在於消除病因,而在於解除某些症狀,或稱姑息療法。應當說,許多疾病在病因未被認識時,所采取的治療措施都屬於對症治療的範圍,如古代醫學所采用的導瀉、止痛藥物及拔火罐、按摩手法治療等。在現代醫學中,雖然有時病因不明或雖已知,但無法消除,或症狀本身構成對生命的威脅時,對症治療就是必要的正確的選擇。前者如腫瘤的切除,後者如休克的糾正、器官移植等。
③支持治療。即治療的目的既不是消除病因,也不針對某些症狀,而是為了改善病人的一般情況,如營養、精神狀態等。嚴格地說,一切治療都必須以支持治療為基礎,這點容易被醫務人員忽略,特別是在精神上對病人的支持。當病人的一般情況不允許接受其它治療時,支持療法就具有主要的意義。有時改善病人的一般情況本身就具有治療意義,如營養不良患者的一些合並症,在改善營養狀況後,往往可以自愈。食品補充劑(food supplements)屬於特殊的食品,在支持治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現實中,這三種治療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或聯合運用,因病、因人、因時、因地製宜,為病人謀取最大的利益,是一個很嚴肅的任務,有時還是很複雜的思維過程,比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與藥物配方。治療效果也是一個臨床醫生水平高低的主要的標誌。
輔助治療(adjuvant treatment),也稱為附加治療。醫學上的輔助治療,通常是指癌症手術後給予的治療,以消滅體內任何仍然殘餘的壞死細胞或癌細胞。輔助治療可能包括放療、化療、激素治療或進一步手術治療。也指使用西藥或中藥來處理其它疾病的同時,所采用的食療或營養保健治療。有時候,精神或心理治療,以及體育鍛煉,也算是輔助治療的一種。
治愈(cure),就是治好。表示治療或輔助治療的一個結果,但這個結果,不一定就是最終的。也就是說,很可能隻是暫時性的、表麵性的、指標性的趨於正常範圍,而不是真正的健康標準。
關於治療與輔助治療,是一個醫學概念,但也是一個營養學概念。醫生或護士,以及營養師或營養健康顧問,都需要十分清楚。有一本暢銷書《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對於營養學的問題,探討得十分清楚。在治療與輔助治療中,食療和營養療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兩個原因,造成人們對於營養療法概念上的困惑。
其一,傳統的觀念認為:食品補充劑(保健品)不可以宣傳有治愈功能,否則,就是醫院醫生的處方藥物。醫生開的處方藥物,就是治療或治愈。而保健品屬於食品範圍,不能治療或治愈,所以,食品補充劑(保健品)的一切宣傳隻能是輔助治療。但是,在實際上,針對某些疾病,很多高品質的保健品具有一定的、較強的治療疾病的功能。因為西藥是治療急性病的,見效快;而保健品是治療慢性病的,見效慢,談不上與西醫相比的治療效果,那就隻能是輔助治療了。
其二,因為食品補充劑(保健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效果不一;又因為食品補充劑(保健品)重在提高人體免疫力,不是針對導致疾病的病毒入侵、感染或者蛋白質異常等問題,因而營養療法就是類似於傳統觀念認為的藥膳了。而實際上,營養療法是屬於醫學治療中的支持治療。
正因為上述這兩點,麵對大量的慢性病患者,營養療法即使可以達到治療或治愈的目的,也隻能算作是“改善”或“減緩”病症。因為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恢複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很多人對於食品補充劑(保健品)的營養療法,是持有否定態度的,他們也許會覺得,病症的解除,是病患者自己的身體恢複了功能,或者是某種心理因素,或安慰劑,而與食品補充劑(保健品)或飲食無關。
不管如何,隻要是對身體和健康有效的治療或輔助治療,同時又沒有害處或副作用,都是值得去嚐試的,而選擇自己的營養師或營養健康顧問,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好比選擇自己的家庭醫生一樣。生命隻有一次,健康最重要,錢又算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