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藥物的耐藥性和依賴性

(2014-02-16 09:17:23) 下一個
 

藥物的耐藥性和依賴性

 

 

耐藥性(drug tolerancedrug-resistant),又稱抗藥性,是指藥物的治療疾病或改善病人征狀的效力降低。當投入藥物濃度不足,不能殺死或抑製病原時,殘留的細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種藥物的能力。例如細菌可能因抗生素產生的活性氧誘發DNA突變而造成抗藥性。這種現象被稱為hypermutability(超突變性)。

 

抗藥性一詞等於藥物劑量失敗或藥物耐受。抗藥性多指由病原體引起的疾病,而耐藥性則亦指因長期服藥,造成相同劑量卻不如當初有效的情況。耐藥性產生亦可能是抗生素的濫用,或未按處方服藥。

 

依賴性(drug dependencedrug addiction),藥物依賴性是由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種精神狀態,有時也包括具體狀態,表現出一種強迫性地要連續或定期用該藥的行為和其它反應,目的是要感受它的精神效應,有時也是為了避免停藥引起的不適(即副作用),可以發生或不發生耐受。用藥者可以對一種以上藥物產生依賴性。簡而言之,藥物依賴性是反複地(周期性或連續性)用藥所引起的人體心理上或生理上或兩者兼有的對藥物的依賴狀態,表現出一種強迫性的要連續或定期用藥的行為和其它反應。

 

民間叫做“上癮,或者“成癮”,是指一個人對某種物質的需求不斷增加,服用以後就感到舒服,一段時間不用就會全身難受,比如煙癮、酒癮、毒癮、藥癮等。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於1964年用“藥物依賴性”這一術語取代了“上癮、“成癮性”和“習慣性”。

 

藥物的耐藥性和依賴性,自然指的是藥物。那麽,對於食品來講,是否也存在“耐受性依賴性呢?

 

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為可以吃,有時候可能與食品的概念相混淆(比如童年時期吃過的寶塔糖)。另一點,藥膳(medicated diet)與保健品(supplements)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也可能與藥品的概念相混淆。因此,在中國,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美國,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而保健品也屬於上述機構管理。

 

本人曾經在鄉下實習呆過一年多,有一段時間,大概3個月,每天吃雞蛋麵條,後來都吃膩了。感覺,這就是所謂的“耐受性”,或者說是“耐麵條性noodle tolerance)。再有,老家門口有一家麵館,那個肉絲麵味道真好,吃了很多年,就是離不開那個味兒!也許這個就是所謂的“麵條依賴性”(noodle addiction)。

 

可見,食品也是有“耐受性依賴性。問題是:同樣都是麵條,為什麽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是麵條,而是麵條的調料,或者更具體地講,是調料中的某種物質。雞蛋麵的調料中,隻有鹽和香油,長期食用,缺乏刺激,產生了“膩味”;而肉絲麵的調料中,應該不下幾十種。對雞蛋麵的“耐麵條性,就是因為裏麵沒有一種物質可以引起長期的食欲,或者讓自己獲得感官刺激;而肉絲麵的“麵條依賴性”,則是因為調料中引起食欲或感官刺激的物質太多了,比如花椒、大料、蔥花、肉湯、雞湯等等。同樣地,如果我們每天吃大米飯,也會感到“膩味”。但是,如果每天增加不同品種的蔬菜或/和肉食,同樣還是吃大米飯,可以吃上幾十年。

 

“膩味”這個事,從經濟學上說叫“邊際效用遞減”。無論你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吃第N+1塊麵包的感覺都肯定比第N塊的感覺要差一些,直到邊際效用為0了,你再也不想吃麵包了,就“膩味”了。從醫學上來講,“膩味”,應該是身體對食物結構單一發出的警告!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1,藥物的耐藥性,是根據藥物對於病菌或受感染細胞的殺傷能力,亦或是病菌或受感染細胞對於藥物的抵抗能力來確定的;藥物的依賴性,是根據機體上對於藥物的吸收能力,以及精神上對於藥物的需求能力來確定的。由此而得出的定論將是:無論什麽藥物,都不是健康人體需要的。

 

2,食品的“耐受性,是根據人體(胃腸道)對於食物營養的全麵需求度來確定的,食品的單一性會被人體拒絕;食品的依賴性,與上述相同。由此而得出的定論將是:無論什麽食品,健康人體需要的是營養的全麵性和均衡性。

 

進一步來分析。從百科上,我們可以得知:

 

大米(rice),其中各種營養素含量雖不是很高,但因人們食用量大,故其也具有很高營養功效,是補充營養素的基礎食物。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功效。米湯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性味甘平,有益於嬰兒的發育和健康,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並對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亦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鬆而又柔軟的小凝塊,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湯衝奶粉或給嬰兒作輔助飲食都是比較理想的。

 

中醫認為大米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誌、和五髒、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認為多食能令“強身好顏色”。大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陰潤肺、除煩渴的作用。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於津液的生發,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幹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中醫養生效果更好。

 

可見,任何食品,都是具有一定保健與滋補功能的。或許這就是具有養生與保健功能的藥膳與保健品的物質基礎。與保健品不同的是:普通食物所含的藥物成分濃度很低,而保健品則是經過提煉濃縮的,藥膳介於二者之間。

 

如果我們再拿保健品(supplements)來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保健品的“耐受性依賴性與食品接近,而與藥物完全不同。由此而得出的定論將是:保健品就是一類特殊的具有一定改善機體功能的食品。選用合適的保健品,必須根據自己身體的需要,並且要把握好營養的全麵性和均衡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