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Anja居住在多倫多東區(租的公寓,女兒在附近上高中),James的私人診所在西區,而多倫多大學的XX附屬醫院又在市中心。可謂是一城三地,這意味著Anja每天要橫跨多倫多市區。女兒心疼得不行,每天早上給媽媽做早餐。這是後來Anja講的故事。
Anja必須要買Metro Pass了,而且多倫多還處於隆冬季節,去哪兒都得乘車。大家建議Anja買車,又不是沒錢。可Anja覺得:自己一個女人,膽子又小,帶個孩子,開車還真的很麻煩,又是維修,又是保險。還有,從東區到西區,開車也得半個多小時,萬一路上出什麽狀況,那就麻煩大了,幹脆就不買了。
第一天上班,很早就起床了。上班坐地鐵,Anja上車就睡覺,到了終點站,被司機叫醒,實在不習慣。那個地鐵,不停地轟隆轟隆響,搖搖晃晃,不睡覺才怪哩!下了地鐵,還要轉車,好在這趟班車在上下班時還比較多,10分鍾一趟,一般不會遲到。
上午還算順利,雖然有點頭暈。中午老板James請客,在附近Mall裏的一家華人餐館吃飯。除了老板James和Anja,還有醫生秘書Mary。當然是吃中餐,這Mall裏很多人說粵語,有很多華人店,而餐館老板似乎與James很熟。Mary也能說兩句,估計都是James教的。
Mary是加拿大本地人,看上去就是歐洲白人,金發碧眼的,十分養眼(我後來見過他們的合影照片),雖然有些偏胖。這個似乎驗證了歐美女人婚後大多比較肥胖的事實,就是比較喜歡吃甜食而已。相比之下,Anja是嬌小玲瓏,特具中國南方女人味。
James的私人診所工作環境很小,總共才3間房:病人等候室、醫生辦公室和醫生診療室。當然,衛生間還是有的,但午餐室(或者叫咖啡室)是沒有的,微波爐和咖啡機都在醫生辦公室,三合一。Mary在病人等候室,Anja來回在3個房間內傳遞信息,算是運動型減肥的工作。
Anja沒有固定的辦公室,一般在醫生診療室。第一天上班,主要就是學習使用神經專科方麵的器材,除了Ambu(一種電極針,專治神經疼痛,不記得具體名稱了,大概是這樣),還有幾種常見藥物的使用說明。然後就是幫Mary處理文件,比如病人紙質檔案、電子管理係統、發傳真、接電話等等。據說,原來的醫生助理已走了半年,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很多專業上的東西,Mary不是很懂,檔案管理一塌糊塗。
eHealth是2008年開始的計劃,為了將全省的省民的醫療數據電子化,除了有係統整理每一位病人的資料,也可以使醫生直接發出處方給各藥店,而無須每次由病人到醫生處得到處方。另外,專科醫生每次在診斷病情並開處方之後,有一個語音的錄音記錄,這個記錄也必須全部轉為電子版。這個我知道,自己也曾經看過專業醫生,都是現場錄音記錄,還要問病人是否正確。
病人等候室的房間不大,4個大型文件櫃,都是最近10年的檔案。而10年前的檔案都在James家裏。Anja打開其中一個文件櫃一看,嚇呆了。心想:這個義工不是那麽簡單的,全部整理一遍,至少要半年。
下午5點準時回家。可這次又坐過站了!暈!
還是女兒體貼,建議Anja去買一個鬧鍾,不是起床用,而是上下班乘車用。這個多倫多的地鐵,太花時間了,睡覺的確是件最美好的事情。網絡上不是說:女人的美麗,是睡出來的嗎?
also in U.S.A need to re-test for very 5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