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醫學上的副作用與好轉反應

(2013-10-17 17:24:47) 下一個
 
 
 
一,醫學術語的定義與解釋
 
1,副作用,也稱副反應(Side Effects,Adverse Reactions),是指原本應起到正麵影響的藥品,起到一定負麵影響。這一說法多用於藥品的毒副作用,即藥物對服藥者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藥品往往有多種作用,作用於不同身體部位的受體,治療時利用其一種或一部分受體作用,其它作用或是受體產生作用即變成為副作用。副作用可能是輕微的或嚴重的,臨時的或永久的。換句話說,副作用通常為一過性的,隨治療作用的消失而消失,但是有時候也可引起後遺症。其實,副作用不單指醫學上通常提到的“副反應”,也可以用到其它領域。就副作用的意義來看,副作用是指隨著主要作用而附帶發生的不好的作用,可以指人或其它任何事物。
 
例如:抗膽堿藥阿托品,其作用涉及許多器官和係統。當應用於解除消化道痙攣時,除了可緩解胃腸疼痛外,常可抑製腺體分泌,出現口幹、視力模糊、心悸、尿瀦留等反應。後麵這些作用是屬於治療目的以外的,且可引起一定的不適或痛苦,因此稱為副作用。副作用和治療作用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治療目的的不同,也導致副作用的概念上的轉變。如在手術前為了抑製腺體分泌和排尿,阿托品的上述副作用又轉化為治療作用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裏的藥品,主要是指西藥。不過,絕大多數食品、中藥和保健品,也有一定的藥品功效,不可避免地也會存在某些人認為的“副作用”。但問題是這些食品、中藥和保健品的所謂“副作用”,與西藥的副作用,它們的結果與影響是否一樣?後麵再來探討。
 
有些地方也稱“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藥物不良反應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它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種藥物的治療疾病的時候產生的與治療無關的作用,而這種作用一般都對患者的治療不利。不良反應是藥物所具有的兩重性之一,完全沒有不良反應的藥物是不存在的。同時,不良反應的發生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不是所有使用該藥物的患者都會出現不良反應;每個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之間,其出現的不良反應表現和程度也不一定相同,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性。不良反應包括6個方麵,即副作用、毒性反應、過敏反應、變態反應、繼發性反應、後遺效應和致畸作用。
 
2,好轉反應(Healing Crisis),英文直譯是“治愈危機”。醫學界經過研究和試驗證明:服用任何功能性保健食品或草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這就是所謂的“調整反應”或“好轉反應”或“整健反應”,中醫稱為“瞑眩反應”。其實,“瞑眩反應”並不是西藥的副作用,這是對人體各個器官進行有效調節所產生的一種現象,有20%的人會感覺到。
 
通常,好轉反應會在3-7天左右就會自然消失,最長時間也有1-2個月的,而較強烈的隻有2-3天而已。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現象,而是因人體質而定,這就是個體差異。不過,無論如何都不會使病症產生惡性化的現象,而西藥的副作用,往往導致疾病惡化,或者身體器官受損,甚至死亡。因此,隻要是有出現強烈好轉反應的人,隻是顯示其本身健康情形不佳而已,所以大可不必過於驚慌。有時好轉反應不會馬上發生,而是在食用一段時間後才發生的也有,還有的是不會一下子全部發生,而是逐漸的在不同部位發生,有這種情形的人可能會有較長的困擾,通常是2-3周或稍久。這也是身體狀況相當不好的一種反應現象。例如:本來是治頭卻意外發生了腹痛現象,就像正打歪著的事情發生般,這也是顯示其過去曾有胃方麵的毛病。 
 
較輕度的好轉反應:有發咽、喉幹舌燥、頭昏、倦怠、酸痛、肩硬、拉肚子(一天數次軟便,但好轉反應的拉肚子不會出現絞痛或有輕度的發癢、多放屁等現象)。 較重的好轉反應:有頭痛、發腫、頭重、頭暈、發燒、濕疹、關節痛、血壓一時上升、喘不上氣、嘔吐、食欲不振等現象。 這些隻是宣示其本身健康狀況不佳,保健品或草藥在發揮顯著功效,決不是副作用,也不會因此使病情惡化。 
 
再舉一個食品的例子。柿子的功效遠大於蘋果,堪稱有益心髒健康的水果王, 所以“每日一蘋果,不如每日一柿子”。因為柿子中含有較多的蘆丁、膽堿、丹寧、黃酮甙及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等物質。不過,有些人對單獨使用蘆丁、膽堿、丹寧、黃酮甙等藥品,則有過敏反應,這就是副作用。再有,柿子吃多了會胃痛,主要原因是其中的“鞣酸”導致的,這也是副作用。
 
二,副作用與好轉反應的區別
 
1、從表麵現象來看,副作用會導致後遺症,或者身體受損,需要其它藥物來進一步治療,達到康複目的。而好轉反應並不是副作用,當好轉反應消失後,身體將會變得輕鬆、健朗、精神煥發,抵抗力增加了,免疫力強化了,大部分可能發生的疾病也就不藥而愈;
 
2、從內部機製來看,副作用的產生,是單一的西藥對身體不同器官或組織產生的破壞作用,通常是惡性的。而好轉反應,是身體某些受損的器官或組織對於外來的功能性保健食品或草藥(一般含有幾十種、上百種成分)產生的排斥作用,或者說是在保健食品或草藥的作用下,身體內的毒素不能及時排除而在體內暫留導致的排異反應,通常是輕微的;
 
3,從使用效果與後期處理來看,西藥的成分簡單,人們對身體可能的副作用比較清楚,比較容易獲得進一步的治療。保健食品或草藥成分複雜,人們不知道會出現什麽樣的好轉反應,但完全不必做任何進一步的處理;
 
4,從主要功能來看,副作用隻是西藥主要作用的“副產品”,不期望出現但卻一定要出現的,雖然有個體差異;好轉反應是保健食品或草藥主要作用中的關鍵且重要一環,雖然有個體差異,但卻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5,從危險性來看,副作用是危險的,可能致死致殘的,因為西藥用量少了達不到效果,可副作用還是存在;西藥用量多了,達到了治療效果,副作用卻不可能消失。好轉反應就不一樣了,幾乎沒有危險性,保健食品或草藥用量少了,隻是療效時間延長而已。比如藥膳,藥物成分很少,有些人食用之後,開始一段時間,胃腸道很可能會有與平時有不一樣的感覺;長期食用,才會收到療效。
 
更簡單的描述是:副作用是藥物對身體未產生病變的器官與組織造成的破壞反應,是危害的開始;好轉反應是人體亞健康器官與組織對藥物的本能反應,是健康的開始。
 
三,保健食品或草藥到底有沒有副作用?
 
事物是沒有絕對的。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這句話表明:保健食品或草藥也可能有副作用。比如,一些中藥含有水銀(汞),還有砒霜(三氧化二砷)。如果用量掌握不好,這些是很明顯的“有毒成分”。不過,這些有毒成分,有的是自然環境中產生的,有的是人為添加的。如果是前者,這是質量問題,不是成分問題;如果是後者,雖然是成分,但這個“量”相當重要。同樣是一味中藥,在北方產或在南方產,有效成分的含量就不同,甚至不能用同一配方,而是要依據當地的中醫配方。這個與西醫有很大不同,是因為“量”掌握不好,而不是因為中藥本身的副作用問題。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或草藥,對於大多數急性病症,其療效不是十分顯著,但關鍵時刻,尤其是慢性疾病,它們的功效遠遠高於西藥。
 
據國家統計,目前有大約12800多種中藥,真正發生不良反應的也就隻有120多種,不到千分之一,嚴重不良反應不超過50種。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大多數中藥是安全有效的。相對於西藥的副作用來說,中藥的毒副作用還是少得多。據統計,中藥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占到了全部藥物的10%,大部分還是西藥的毒副作用多。相對於中藥,保健食品更加安全可靠,畢竟是人工生產,有質量保證,而不是依賴於純天然。
 
談到量的問題,有人說西藥也有量的控製。要知道,即使西藥使用量遠遠低於有效量,也是有副作用的。對於保健食品或草藥,甚至食品(藥膳),有效成分用量小,幾乎是不存在副作用的。在可控範圍內保健食品或草藥不存在副作用,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保健食品或草藥成分複雜,起療效作用的是一個多成分的綜合效應,甚至其中含有防禦或保護功能的成分,抵消了可能產生的一些副作用,導致保健食品或草藥不表現出副作用來,或者說是部分功能性成分修複了可能的那些副作用。
 
再說用量,水喝多了,也是有副作用的,嚴重的會導致死亡,比如溺水。有些動物試驗表明保健食品或草藥有副作用,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在短期內獲得試驗結果,所采用的很可能是高度純化或濃縮了的保健食品或草藥,與西藥差不多;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試驗所用的小白鼠群體是標準化生產的,與真實的人類群體相比,還是有差別的,至少忽略了人體的自我修複能力。
 
結論:我們談副作用,還是西藥的副作用,而且西藥用量十分嚴格。相對於好轉反應,它是受損的器官或組織的本能反應,也是一種體內毒素排除過程中的自然反應,不是保健食品或草藥對身體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