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是否可以咬破了再吃?
首先回答:可以!
為什麽可以呢?要注意什麽呢?下麵慢慢談。
1,魚油的成分有哪些?
我們現在談論魚油,就是指深海魚油。市場上還有一種魚肝油,那是從魚類肝髒提取的,完全不同於深海魚油。
深海魚油的有效成分就是它的“ω-3(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魚油中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就包括鼎鼎有名的EPA(二十碳五烯酸)與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守護血液循環;DHA:活化腦細胞,健康好視力;Omega –3:抗發炎、調節荷爾蒙分泌。
EPA與DHA在體內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消費者不必執著一定要買價格較高,DHA含量特別高的魚油不可。EPA最主要是促進及增強腦部信息的指令功用,尤其對於正在腦部發育或身心有偏差的兒童與青少年更為重要。所以,EPA對人體的腦部發展好重要,遠遠勝於DHA。而且最重要的是,身體吸收了EPA後,人體便自然會同時把它轉化成DHA。能夠疏導及淨化血管、活化每個細胞之外,也能夠通暢地強化腦部傳達信息與增進智力,糾正了偏差及失調問題的同時,也可令身體自動轉換成DHA,相得益彰。
市麵上的魚油膠囊多是1000毫克一粒的(最高有3000毫克,美安產品),但是其中所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就可能大大不同了。目前市麵上較常見的魚油中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濃度為30%、50%及60%三種,消費者一定得看清楚標示才是。每粒1000毫克30%的魚油多為含EPA 180毫克及DHA 120 毫克,50%則為 EPA 300毫克及DHA 200毫克(每粒1200毫克的魚油則含EPA 360毫克及DHA 240毫克),60%的魚油除了含與50%一樣濃度的EPA 與DHA外另含其它Omega-3不飽和脂肪酸100毫克。
雖然最常見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是EPA與DHA,但是自然界仍存在許多其它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Common name | Lipid name | Chemical name |
Hexadecatrienoic acid (HTA) | 16:3 (n−3) | all-cis-7,10,13-hexadecatrienoic acid |
α-Linolenic acid (ALA) | 18:3 (n−3) | all-cis-9,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 |
Stearidonic acid (SDA) | 18:4 (n−3) | all-cis-6,9,12,15-octadecatetraenoic acid |
Eicosatrienoic acid (ETE) | 20:3 (n−3) | all-cis-11,14,17-eicosatrienoic acid |
Eicosatetraenoic acid (ETA) | 20:4 (n−3) | all-cis-8,11,14,17-eicosatetraenoic acid |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 20:5 (n−3) | all-cis-5,8,11,14,17-eicosapentaenoic acid |
Heneicosapentaenoic acid (HPA) | 21:5 (n−3) | all-cis-6,9,12,15,18-heneicosapentaenoic acid |
Docosapentaenoic acid (DPA), | 22:5 (n−3) | all-cis-7,10,13,16,19-docosapentaenoic acid |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 22:6 (n−3) | all-cis-4,7,10,13,16,19-docosahexaenoic acid |
24:5 (n−3) | all-cis-9,12,15,18,21-tetracosapentaenoic acid | |
Tetracosahexaenoic acid (Nisinic acid) | 24:6 (n−3) | all-cis-6,9,12,15,18,21-tetracosahexaenoic acid |
鮪魚油及鮪魚眼窩油是含DHA較高的魚油,但其價格往往是一般魚油的3到5倍價格,尤其是鮪魚眼窩油更是貴得嚇人。想想,一隻鮪魚也不過有兩隻眼睛,不貴才怪。
大自然非常奇妙,從天然深海魚肉中取得的魚油,其EPA和DHA是以 3:2 的比例存在。因此,市麵上大多數的魚油都是這個比例。少數的產品,有高比例的EPA,也有高比例的DHA,這些產品,都是經由進一步加工純化製成。
2,常用的深海魚
普通魚體內含EPA、DHA數量極微,隻有寒冷地區深海裏的魚,如鮭魚(三文魚、沙丁魚等體內EPA、DHA含量極高,而且陸地其它動物體內幾乎不含EPA。因此選用深海魚來提煉EPA及DHA。
常用的深海魚包括鮭魚(三文魚)、鮪魚、鯷魚(Anchovy)、鱈魚、鯖魚、鯡魚、秋刀魚、沙丁魚、竹筴魚等。DHA含量高的魚類有鮪魚、鰹魚、鮭魚、鯖魚、沙丁魚、竹莢魚、旗魚、金槍魚、黃花魚、秋刀魚、鱔魚、帶魚、花鯽魚等,每100克魚中的DHA含量可達1000毫克以上。就某一種魚而言,DHA含量高的部分又首推眼窩脂肪,其次則是魚油。
目前已知的EPA與DHA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萃取自寒帶海域魚類皮下脂肪的魚油EPA與DHA,二是萃取自海洋單細胞浮遊藻類EPA與DHA。而據研究顯示,魚類身體中囤積的EPA與DHA也主要來自於攝食浮遊海藻EPA與DHA。
3,魚油汙染問題
捕撈的魚種或區域,也充分影響到魚油品質優劣。鮭魚(三文魚)通常生活在近海,居於食物鏈的頂端,從其魚肉萃取出來的魚油,很有可能殘留了重金屬或其它汙染物。而深海的小型魚類(比如鯷魚、鯡魚、秋刀魚、沙丁魚等)則在這方麵相對安全。以北大西洋的秋刀魚、丁香魚等小型洄遊魚群來製作,也可降低汙染風險。
當然,魚油萃取的DHA容易受到海洋環境中的汞、鉛、等有毒物質汙染,可能會危害健康。浮遊海藻油DHA是從人工培育的無汙染藻類中萃取而來,不含重金屬和化學毒素,不含EPA,更為純淨,是孕婦和嬰幼兒安全的DHA補充劑。
4,維生素E及其它成分
一般魚油產品都添加了維生素E。但在介紹時,隻是強調維生素E本身對於人體的功效。其實,維生素E在魚油中是抗氧化劑。
在魚油膠囊內,不可缺少維持DHA、EPA穩定性的成分,否則魚油容易變質、氧化,嚴重者還會破壞健康。因此,很多魚油產品是以維生素E作為抗氧化劑。魚油膠囊內還采用白麝香草油、丁香花油、薄荷油、檸檬油等,以協助保持魚油的新鮮度。另外,魚油膠囊可能還有一些遮光劑,避免魚油氧化。
單顆魚油的純度,關係到使用效能的高低。通常魚油的萃取過程,都會使用到有機溶劑(如:甘油)(這個問題曾引發民眾疑慮),但最終成品的主要成分仍為魚油,一般純度為30%。若經乙酯化處理,純度可能更高。甘油(glycerin),無色、透明、無臭、粘稠液體,味甜,具有吸濕性。與水和乙醇混溶,水溶液為中性。在體內可水解、氧化成營養物質,即使以稀溶液方式服入l00克亦無害,但極大量時有乙醇似麻醉作用,並導致高血糖。
魚油膠囊本身是明膠(gelatin,glutin)。從概念上來說,明膠是一種用由煮過的動物骨頭,皮膚和筋腱製成的肽分子聚合物質,是膠原蛋白質的水解產物,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食用明膠和工業明膠都是明膠,從外表來看基本沒有差別,一般消費者無法鑒別。往食物裏添加的明膠被稱為食用明膠,食用明膠是使用新鮮動物皮經嚴格的安全生產控製熬煮提取的膠原蛋白質,無毒無害。
5,咬破膠囊與魚腥味
有一個說法,說膠囊的目的就是保護魚油順利逃過胃液的侵蝕,直到腸道才能被完全吸收。還有一個說法,是膠囊有緩釋作用,魚油不會一下子全部到胃部或腸道,可以慢慢發揮作用。如果這麽說的話,那是不是表示不應該在嘴巴裏就咬破?否則隻是浪費掉,甚至白吃而無法發揮該有的功效呢?可現在的魚油膠囊一顆都那麽大,很多女性朋友無法下咽!
其實,魚油的吸收,與咬破與否無關。魚油需要和食物一起吃,吸收比較好。現在有兒童專用的魚油產品,本身就是液體的(滴劑),不是膠囊。要注意的是,大人吃的膠囊魚油,不適合兒童食用。原因之一是安全問題,女性朋友都無法下咽,何況小孩子!
品質良好的魚油,即使咬破也不至於聞到明顯的腥味或異味。假如你吃到某一顆味道濃烈的魚油,很可能表示它品質有問題。通常的魚油,味道應該還是比較好的。當然,除非你特別不喜歡吃魚。而魚油膠囊內包含的白麝香草油、丁香花油、薄荷油、檸檬油等,則可以給魚油增添這些油料的香味。
魚油膠囊的是軟膠囊,這些在胃酸中的環境下都會被分解。可以到達腸道的膠囊,那是腸溶衣做的硬膠囊。但是腸溶衣膠囊所包含的藥物都是粉末顆粒狀的,不可能是魚油。所以,咬不咬破就看你能不能接受那種味道而已,對於吸收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6,兒童和孕婦食用魚油問題
近年來,對於魚油中含量豐富的ω-3脂肪酸的研究越來越透徹,有幫助胎兒及新生兒腦部與神經係統的發育等益處。幼兒、兒童及青少年需要補充不飽和脂肪酸,但是一些專家不建議從魚油膠囊補充,而是從食物中正常補充,比如:通過使用含藻油DHA的食用油來補充DHA。這個有廣告或推銷產品的嫌疑。當然,浮遊海藻萃取DHA植物油沒有魚腥味,隻有天然海藻味道,兒童的接受度較高。
如果孩子較小,又沒有買到合適的液體狀魚油,也可以把膠囊刺破,直接加在牛奶裏麵喝,通常一天一顆就夠了。有些公司推出比較小的軟膠囊魚油,是專門針對兒童的,也是安全的。
魚油除了含有DHA外,一般還會含有更高比例的EPA,而EPA比較適合成年人食用。大量的EPA會與神經細胞膜上的DHA產生競爭作用,幹擾DHA的吸收,孕婦、哺乳中婦女、兒童不宜食用。EPA也會影響孕婦的凝血功能,嬰幼兒血管比較脆弱,過多的EPA易產生不正常的出血的風險。
7,魚油的吸收問題
由於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不穩定的特性,一般的魚油製造必須要把EPA和DHA鍵結在別的化合物上,才能達到安定的目的,常見的型式如下:
1、TG Form(Triglyceride,三酸甘油酯型式)。這是市麵上最常見的魚油,市麵上的魚油大概80%以上是以TG Form呈現。此型式魚油最大的特征,在於它EPA+DHA的含量為30%,常見的含量為:一顆1000mg的魚油膠囊,含有EPA 180mg,DHA120mg(EPA:DHA = 3:2的比例)。
2、EE Form(Ethyl Ester,乙基酯型式)。這類的魚油占了20%的魚油市場,標榜的是高劑量的Omega-3,每顆EPA+DHA的含量可高達50%,亦即一顆1000mg的魚油膠囊,含有EPA 300mg,DHA 200mg。然而,雖然EE Form的含量比TG來得高,但其吸收率卻顯著低了許多,EE Form是最難吸收進血液的一種,但許多消費者卻不明白這一點,看它劑量高,就覺得效果一定比較好,所以它雖然價格比較貴,仍有一定的客源,占了20%的市場。
不論TG或EE Form,鍵結的目的都是為了要安定Omega-3 EPA+DHA,讓它可以存在膠囊中而不變質。然而,因為鍵結後的分子太大,小腸無法直接吸收,因此,當魚油到達小腸時,必須要仰賴胰髒分泌脂肪分解酵素,把Omega-3跟TG或EE經消化作用而分離,此時,Omega-3會化為小分子的自由脂肪酸(Free Fatty Acid),就能經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當中。而這個“消化分離”的過程,則因人而異,老人或消化係統差的人,轉換率低,轉換率低吸收率自然就低,因此才會有人覺得吃了有效,有人卻覺得沒差。
EPA 吸收率 DHA吸收率
TG Form 68% 57%
EE Form 20% 21%
近一兩年來,有一種新的魚油製造技術出現,並已成功取得美國專利,這個專利技術,成功地把小分子的自由脂肪酸(Free Fatty Acid)穩定在膠囊內,而且還能把魚油中不必要的成份去除,讓EPA+DHA的含量高達60%。而且,由於EPA和DHA本身就以小分子自由脂肪酸的型式存在膠囊中,吞食後,不用經由消化係統的轉化,就可以直接被小腸吸收,吸收率高達95%以上。
8,魚油的危害
魚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發生過氧化,消耗抗氧化物質,在體內代謝時產生自由基,出現細胞老化等情況,如皮膚老化有老年斑等。這就造成魚油吃得太多,會產生的副作用越大。
另外,魚油中的主要成分還具有抑製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適量服用可以避免冠心病和腦血栓的形成。但是如果過量食用,會因為血小板的凝聚性低而引起各種自發性的出血,包括腦出血等。還有一點要糾正大家的是,魚油對兒童來說,也不是吃得多就會更聰明,並且吃魚油時要相應地增加維生素E的攝入。理論上,1克魚油應該攝入0.9毫克維生素E,用來清除體內由魚油產生的自由基。
最近的研究卻發現,Omega-3隻會把Omega-6導致的炎症更加嚴重。這一結果顯然改變了人們固有的營養和健康概念。過多的Omega-6可能導致結腸炎,胰島素耐受性差,糖尿病和肥胖症。用Omega-3來平衡Omega-6,可能隻會破壞他們的健康。
附:可能含明膠的食品一覽:
1,保健品:魚油、阿膠、膠原蛋白。
2,酒水飲料:啤酒、蘋果酒、葡萄酒、果汁。
3,方便食品:粉絲、方便麵、罐頭、酸辣粉、米線。
4,糖果類:口香糖、棉花糖、橡皮糖、軟糖、果凍、龜苓膏、椰果。
5,肉製品:肉凍、火腿腸、肉餡、水晶腸、醃肉、罐裝的禽肉、肉類粘合劑、肉糜卷、精製火腿。
6,奶製品:乳飲料、酸奶、奶油幹酪、加工的軟幹酪、奶油、脫脂奶、低溫罐裝處理的幹酪食品等、鬆軟幹酪、加奶油的鬆軟幹酪、冰淇淋、奶油冰淇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