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當今中國有沒有“敵人”?

(2013-08-26 08:49:21) 下一個
 

 

(學習筆記整理)

 

敵人,傳統的定義便是戰場上你死我活的對手。到了現代,這樣的定義仍然有效,雖然有一種看不見的心理上的“敵人”,這後者是一種心理學的描述。

 

共產黨是依靠武裝奪取政權的,打敗敵人,才能建立自己的政權。有人說不合法,可這法律是人為的,誰說不合法?世界上哪個國家政權不是依靠武裝奪取政權的?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軍隊都是聽黨指揮,粉碎了國內外一切敵人的陰謀,巍巍中華屹立東方。不過,與美軍相比,中國軍隊30多年沒有經曆過戰爭了,中國是否還有敵人呢?如果說沒有,當今中國為什麽還在一直增加軍費、增強軍力呢?兵法說:先有敵人,後有戰爭。一切軍事儲備都是為戰爭準備的,而不是為敵人準備的。因為敵人是我們自己認定的!

 

中共政權自成立起,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黨的十八黨章修正案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在列寧看來,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共也是這種思想,所以才會有“文革”,與周邊國家也是戰爭不斷。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反複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根本點和基本點。一些西方學者,隻是從表麵上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一直認為中共還在搞什麽“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而不是從中國特色去分析中中國當今的中共指導思想,完全是一種落後過時的、不切實際的臆想。

 

作為馬克思主義精髓的“實事求是”,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曆史觀、價值觀等等。在這些內容中,鄧小平著重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發展生產力,強調生產力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這就使我們對實事求是的理解進一步深入了,把握住其中的核心和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正是以此為核心而建構起來,中國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逐漸改善民生,讓中國走上富國富民之路。

 

從中共對“馬克思主義核心”的確定來看,是具有一個曆史過程與轉變的。很明顯,當今中國可以說基本上是不存在“敵我矛盾”的,或者說“敵我矛盾”並不是當今中國的主要問題。沒有敵我矛盾(至少在中國內部),何來“階級鬥爭”或“無產階級專政”?

 

在國際上,國際事務合作共贏,全球經濟一體化,早就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國家關係聯係在一起了。即使是對於那些過去有過戰爭或摩擦的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韓國、越南等國,甚至是台灣,中共也是采取的和談政策,盡量避免戰爭。在南海、釣魚島和藏南領土問題上,中共更是發揮與發展了這一政策的優勢,以軍事準備促和談,但並非以戰爭促和談。雖然有軍力發展和軍事準備,那也隻是一種不會輕易實施的實力。世界上誰希望戰爭?至少中國和中國人民不希望。所以說,當今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敵人”可以推翻中共統治,也可以說沒有明顯的“敵人”,有的也隻是競爭對手。但是,“敵對勢力”是存在的。因為國家之間總是存在天然的利益衝突,形成國家之間力量的對抗,那就是“敵對勢力”。問題是,“敵對勢力”不一定就是“敵人”,關鍵要看你如何去化解。如果你把對方看成是敵人,那對方十有八九就是敵人了。這是不僅是心理問題,也是一種對國家之間關係所采取的策略。

 

在國內,中共采取維穩政策,壓製或疏導“群體事件”,本身也無可非議,國家管理的方式之一。中國這些年加強法製化建設,將國內的“群體事件”劃歸為人民內部矛盾,或者說是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也沒有將其認為是“敵我矛盾”。這種矛盾,在世界上其它國家,甚至歐美國家也是存在的。

 

在新疆和西藏,這類“群體事件”被認為是“恐怖行為”,“敵對勢力”是來自海外的民族意識強烈的人士。民族問題是不是敵我矛盾呢?其實,說起來也算也不算,就看你是否化解得了。大凡比較大的國家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問題;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就是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在8964事件中,“敵對勢力”也是來自西方的,國內的民眾是“受蒙蔽的”。因為整個事件中,一方有人推動人們去“鬥爭”,去與政府作對;另一方則是用軍隊和警察壓製反抗。雙方是“暴力與反暴力”的格局,沒有一種中間勢力去引導人們去“和解”與“化解”矛盾。這種“鬥爭哲學”,實質上還是源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從最近的“市場行情”來看,8964事件應該還是屬於惡性的“群體事件”。不過,一些西方學者認為,這就是“階級鬥爭”或“無產階級專政”,也算是沒有白做一回“政治學者”了。從世界範圍來看,民族矛盾,或者說是“恐怖行為”,是廣泛存在的,也是世界上自從有了人類和人類社會就存在的,而且一直要延續到國家消亡之後,才可能消失。所以說,這樣的“敵對勢力”是一直存在的。

 

然而,民族矛盾,或者說是“恐怖行為”的根本是什麽呢?利益!人們的利益可以分為三類,即求生的利益,懶惰的利益以及不滿足的利益。其中,求生的利益,包括生存權、自由權、信仰權等等,這是造成民族矛盾,或者說是“恐怖行為”的主因。“敵對勢力”與誰為敵?當然是與統治階級(或政府)。如果說統治階級與“敵對勢力”的利益是一致的,就不存在“敵對勢力”了。把“利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中東還會有戰爭嗎?新疆和西藏還會有“群體事件”嗎?中共還需要“維穩”嗎?

 

結論: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是你是否想去解決;任何“敵人”都是我們自己認定的,主觀臆斷是一切危害的根本!當今中國最大的“敵人”,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是中國自己!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