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整理)
首先定義執政黨與執政黨政府。
所謂政黨,是有信仰、有宗旨、有目標的一種政治組織,她最初的成立不是民意選出來的,所以政黨不一定能夠完整地代表所有民意。所謂政府,是法定的完全代表民意的行政機構,這個組織是由各政黨、各社會團體、各社會階層和全體國民選出的利益代言人組成的,因此,政府就是代行各方利益管理國家的行政機構,這個機構必須具有行政目標和社會責任。
所謂執政黨政府,就是政黨支撐的政府;不執政的政黨叫在野黨。比如中國政府(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總稱),支撐政府的政黨就是執政黨,即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直接統治的中國大陸境內的政治黨派(不包括港澳台灣地區和海外政黨),即是由政府監管下的政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該國政黨製度的定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也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目前該政府認可的政黨共有9個,除了共產黨,其餘8個民主黨派是參政黨,現階段均不可能成為執政黨,也可以說是在野黨。
在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起源於法國的多黨製,是指在一個國家中,通常由不確定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黨聯合執政的政治製度,也有一個政黨控製多數議席而單獨組閣的情況,但那隻是一種特殊情況。在法國,自1944年以來,法國曆屆政府都是多黨聯合政府。隨著議會製度在歐洲大陸的推行和發展,德國、意大利、愛爾蘭、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希臘等國也實行了多黨製,實行多黨聯合執政。這樣的執政黨政府,就可能有多個支撐政府的政黨。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政黨的國家之一,也是實行兩黨製的典型國家之一。美國政府,在理論上,支撐政府的政黨是民主黨(指1828年成立的)、共和黨(1854)、自由黨(1971)、憲法黨 (1992)、綠黨(1996)等經過選舉產生的執政黨。但實際上,自19世紀50年代確立兩黨製後,一直由民主黨和共和黨通過競選總統而輪流執政。美國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很可能具有不同的支撐政府的政黨。
因此,政黨和政府的概念集合,一個小,一個大。香港澳門也有政府,但卻沒有執政黨,因而不是執政黨政府(很複雜,不探討)。有些人把中國政府說成是中共政府,是沒有弄清楚基本概念,至少中國政府除了北京的中央政府,還有各地的地方政府,更包括台灣政府、香港政府和澳門政府。如果說前麵的地方政府是屬於中共的政府,後麵3個政府卻不是。
歐美學者一般用“政黨政府”這個詞來描述政黨對國家的“侵入”或“影響”,並認為自身具有表達功能的政黨和自身具有統治功能的政府的這種共生關係是一種不健康的關係,因為它們之間本來應該是有明確界限的,卻因為利益問題而“相互糾纏”。盡管學界對“政黨政府”這種體製仍有不同的解釋,但它一般是指政黨“嵌入”政府之中,是指政黨的某些部分或支撐政府的那一部分影響了政府的運作。其實更為重要的是界定這種嵌入的性質或程度,要確定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政黨與政府的關係沒有簡單的確定性,它不是一種可以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事物或規定性。隻要是有政黨存在,就會有利益衝突。中國政府是這樣,美國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也是如此。
再來看“政黨執政”和“政府執政”。
政府支配政黨的“政府政黨”和政黨支配政府的“政黨政府”兩個不同的概念,從政黨依賴型的政府到政府依賴型的政黨,各種形式都有。另一方麵,執政和行政是有明顯區別的,執政就是由一個勢力掌握國家的政治大權,行政就是一個政府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製、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政黨執政的“政”,它主要是指對“政權”的控製。而政府執政,也叫政府的管理,主要體現在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方麵所表現出來的功能及其有效性,它側重於管理。相對於政黨執政來說,政府執政更加具體,更加實在。政府執政的“政”,主要是指“行政”,即行使國家權力。政黨執政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而政府執政則具有廣泛的社會性,二者各有側重點。
在中國的政權組織體係中,存在著政黨與政府的“二元製結構”體製,即既有中共執政黨的組織結構,又有政府的組織結構。兩種結構形式雖然有很大的區別,但在一定程度上,都履行了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責,具有相同的職責和目的。中共執政黨內部權力和利益的分配差異,會直接影響中國政府的組織管理能力。這便是中共當前要極力把“黨政分開”的原因所在,因為中國的“政黨執政”在某些方麵已經超越了“政府執政”。
中共執政能力與政府執政能力都是指整體的執政能力,而不是指個人的執政能力。但在現實的執政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執政黨與政府的執政能力與水平,總是與政黨各級組織的主要領導人,與政府的主要行政長官個人的能力與素質有直接關係,往往影響整體的執政能力與水平。中共內部的貪官汙吏對中國政治、軍事、經濟、民生等造成的危害,就是這種情形的直接體現。
相比之下,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是利益集團的代表,隻代表某個利益集團(或財團)。理論上講,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製度不需要代表整體利益的黨,因為整體不在了,隻有一個一個的利益集團(或財團)。可以這樣說,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每一個政黨背後,都有幾個各自相對獨立的利益集團(或財團)支撐著。歐美政要靠選票驅動,所以不會為了國家整體利益而犧牲利益集團(或財團)的利益,所以利益集團(或財團)是富有的,政府是靠借錢生存的。也有這種觀點,即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在整體上隻是屬於一個資產階級政黨,沒有無產階級政黨,因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的執政黨內部權力和利益的分配差異,實際上也就是各個利益集團(或財團)的協調與平衡,與平民百姓沒有關係。雖然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的獲勝,是要依靠給與平民百姓多少利益,但各個政黨給與平民百姓的紅利分配並沒有多大區別。
這一點,與中國政府完全不同,因為中國政府給與平民百姓的紅利分配,是根據國家發展來調控的。除了現階段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之外,總的來講,它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這也正是平民百姓不滿的原由)。雖然中共的貪官汙吏和利益集團搜刮了大量國家財富,這部分也是中共和中國政府正在追討的關鍵,但也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
現在再來談談執政黨“解壓減負”式的國家管理。
一個國家的管理,僅內政就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科技、思想、教育、文化、資源、環保等很多方麵,涉及中央、地方和平民百姓,在管理過程且要考慮當前和未來,而這方方麵麵又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和影響的。政策製定是聯係政府和支撐性政黨的一種重要形式,從中可以觀察到政府與支撐性政黨的關係。這種關係有時非常緊密,有時則不那麽緊密,因為政府既可能遵循也可能不遵循支撐性政黨以前製定的政策;既可能就政策製定與政黨進行協商,也可能不與其協商。
政府與支撐性政黨之間的這兩組關係發生在不同的層麵上,盡管在它們之間也有著某種聯係。相互依賴是兩者關係的基本定位。不過,這種相互依賴並不盡相同,還可以細分為三種狀況,第一種是政黨較多地依賴政府,第二種是政府較多地依賴於支撐性政黨,第三種是政府和支撐性政黨處於相互依賴的合作狀態。在中國,屬於第二種;在美國,屬於第一種。
“解壓減負”式的國家管理,是世界各國政府普遍采用的一種國家管理模式。
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四五年換一撥人馬,支撐性政黨也可能換掉,決策(尤其是經濟方麵)是短期行為,長遠目標比較模糊。在那些4年普選製度玩得轉的國家,像美國和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百姓會永遠會提出政府無力完成的任務;如果政府完成不了,就可以通過換屆來把責任推卸掉。比如小布什在中東打了8年仗,國家經濟搞得一塌糊塗,債台高築,無法收拾,那就換個黨執政。又比如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因為金融危機,實在頂不住了,那就“寬鬆”一下。寬鬆就是減少銀行儲備必須注資的壓力,這就是一種解壓減負式的國家管理。這種周期性釋放責任的政體形式,在減除政治壓力、經濟壓力、轉嫁危機方麵,很有“優勢”。 當然,最後搞得國家債務重重,隻得依靠強大的軍力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來掠奪世界各國財富,維持暫時的繁榮。看看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沒有美國那麽幸運,破產的有多少?其實,美國早就破產了!
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現在還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就從“解壓減負”式國家管理來看,與西方有些差別。
1949年之後,國民黨把國家財富幾乎全部弄到台灣,國內資本家富豪也移民他鄉(怕共產),二戰勝利的財富(包括釣魚島)也不要,還把蒙古丟了。中共執政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才會比較依賴前蘇聯。沒有原始資本積累、沒有經濟人才積累,隻有政治和軍事強項,所以才會趕走國民黨,才會有政權獨立,才會有“經濟困難時期”和“10年文革災難”。不過,這樣的困難(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民生等),可以說都是政治因素造成的。但即使這樣,中國政府也沒有破產,因為一黨執政,共產黨必須扛起來!
中共執政的困難,就是它的責任太重,而且是累積的責任。這些責任從1949年開始累積到現在,甚至延伸到1949年之前。因為一黨執政,所有的問題、債務、壓力等等,都必須自己承擔,沒有其它政黨可以“頂替”中共去收拾殘局、解決問題。中共不可能一走了之,或者下台不管。不談領土統一問題還沒有搞定,中共至今還在帶領中國完成“黨政分開”、“反貪反腐”、“社會轉型”等曆史重任。
那麽,當今中國政府采取什麽方式來“解壓減負”呢?維穩!發展!自從鄧小平“畫圈圈”以來,在“維穩”方麵取得的成績讓很多人不滿,而在“發展”方麵取得的成績則讓很多人受益。加上從中共成立開始到現在遺留的種種“不滿”,中國政府希望用“發展使得受益”的方式來彌補所有的“不滿”,讓中共解壓,讓政府減負。如果中國政府不依靠“維穩”和“發展”,不僅中共可能沒有了,中國政府也可能沒有了。無論從哪方麵來看,每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海外勢力想推翻中共統治?不可能!海外勢力想阻止中國發展?也不可能!中共最大的敵人,是中共自己;中國最大的敵人,是中國自己!
中共一黨執政的弊端在於:自我療傷、自我修正的能力有限,往往拖延時機;監督機製與法律體係隻考慮了人的無私精神,忽略了人的自私性;會使利益中心發生偏移,缺乏民主。一黨執政的優勢在於:處理國家事務快、決策快;政策延續性強,政策出台周期短。相比之下,歐美多黨製的弊端在於: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政治鬥爭上,人民得到的實惠有限,政局動蕩不安;各個黨派間互相攻擊,政府信譽掃地,可以開空頭支票;政策製定周期長,過程複雜,連續性不強。歐美多黨製的優勢在於:輪流執政,民主程度高;政策製定考慮比較周全,監督有力,清廉程度高。可見,政黨製度各有其優、缺點,選擇何種製度要考各國的國情,不能盲目照搬。 此外,一黨執政,也隻有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才有優點。中國進行經濟體製改革以來,有些政策偏向資本主義, 使得一黨執政的優勢逐漸喪失,百姓怨聲載道。中國唯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發揮中共一黨執政的優勢。否則,中國必須搞多黨製!
有一種思潮,說是要讓一個全新的“黨派”和全新的“政府”來領導中國。如果不行,再換一個全新的“黨派”和全新的“政府”。這與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沒什麽兩樣,或者說就是要搞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模式。那麽,如何來“解壓減負”呢?像俄羅斯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那樣賣資源?中國人多不夠分!像韓國政府和日本政府那樣靠高科技?中國科技水平太低!像菲律賓政府和台灣政府那樣膀大款?中國人不願意!依靠“民運人士”領導中國“解壓減負”?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誰有這個能耐!
中共有再多的過錯,隻要知道如何去改,這就是希望。30年發展,其實很短,再來30年,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美國到如今的狀況,民主也好,富裕也好,也不是60年就可以達到的。所以中國隻能依靠維穩和發展,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才能跟上世界發展水平,實現民主與富強。世上本來就沒有一個能夠讓所有人滿意的政府,讓多數人滿意就足夠了。然而,人是自私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那少數。無論在歐美還是在中國,人人都覺得政府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
說了這一籮筐,有人得出一個結論:你就是要維護共產黨一黨統治!其實,這隻是說對了一半。在中國,推行多黨製、總統製、軍隊國家化;實行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水電全免;取消一切海關、取消一切法律、取消一切稅務;甚至消除政府、消除政黨、消除軍隊等等,都是可能實現的。問題在於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這是一條普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