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素食者與骨質疏鬆

(2013-06-04 04:48:45) 下一個

 

 

素食者與骨質疏鬆
 
 
首先來看看骨質疏鬆(osteoporosis)與骨密度(bone density)。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美國65歲的人中,男性素食者的平均骨質損失是3%,而肉食者是7%;女性素食者的平均骨質損失是18%,肉食者是35%。因而,素食者的骨質疏鬆(osteoporosis)發病率比較低。因為歐美人喝咖啡多、吃肉多,鈣質容易流失,所以骨質疏鬆發病率比較高。素食者喜歡食用的蔬菜和水果所提供的鈣則更容易吸收,更加支持了這個研究結果。
 
中國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韓慎武的觀點: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是可以合成骨膠原蛋白的。而骨膠原網絡是骨礦物質沉積結構框架。植物性食物不但含有營養成分還含有一些植物功能因子,研究證明這些物質對防止骨質疏鬆有作用,比如大豆異黃酮、洋蔥中的伽馬穀酰胺多肽等。這些植物所提供的鈣,一點也不比蛋白質提供的鈣少。韓慎武支持長期素食的理由有以下兩點:一是長期素食有利於節能減排。二是長期素食有利於健康長壽。結論:吃素不會導致骨質疏鬆。
 
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顯示:素食者的骨密度(bone density)要比肉食者低5%,嚴格的素食者的骨密度要低6%。因為過多的膳食纖維使食物通過腸道速度增加,使鈣的吸收率降低;飲食中過多的膳食纖維,阻礙了鈣的吸收。有一種說法,某些蔬菜含較多的草酸易形成結石菠菜、芹菜、番茄等含有較多的草酸,與其他食物中的鈣結合,容易形成草酸鈣結石,這是很多喜歡吃素的女性易患結石病的原因之一。
 
不過,越南的胡誌明市有一項調查研究:對105位尼姑與105位葷食女性的骨密度與身體組織進行的營養分析,發現其兩族群的骨密度並無明顯差異。
 
以上4種觀點,似乎有些差別。下麵繼續分析原因。
 
根據“台灣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做的台灣僧伽健康檢查報告書顯示的數據,素食者的骨質疏鬆比例的確要比一般人少,但骨質密度卻不如一般人好。為什麽呢?這是因為影響骨質疏鬆的因素不單隻有飲食這一項,還有其它的因素:
 
1、年齡:是人就會生老病死。隨著年紀日漸增長,身體各器官係統都會逐漸退化,骨頭也不例外。人的骨質密度在20歲時達到最高峰(稱為最高骨質總量),之後便開始漸漸減少,大約從35歲開始,骨質密度每年會以0.75%-1.5%的速度流失,所以越老就會越駝背、越矮。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便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流失,男性於其老年約流失全部骨質之20%-30%,而女性可高達40%-50%。
 
2、煙、酒,以及飲用過量的咖啡、茶也會,因為咖啡因會影響鈣、鐵吸收,導致骨質疏鬆症。
 
3、日曬不足、運動量非常少、憂鬱緊張者:日曬不足,維生素D會不足。長期坐辦公室或生活緊張壓力大的人亦容易有。因為壓力大時,會減少鈣的吸收,增加骨鈣分解;而運動可增加骨質量,並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而且,平時若吃含鈣食物及鈣片,如果沒運動,鈣還是不會被骨頭所吸收利用的,那就等於白吃了,所以要有適度並持之以恒的運動。
 
4、罹患其它疾病者及長期特別用藥:原發性或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雙側卵巢切除致女性荷爾蒙減少、腎髒病、肝髒病,曾經接受卵巢切除手術。長期服用抗痙攣、抗凝血、含鋁製酸劑、類固醇、甲狀腺劑、利尿劑以及癌症病人接受化學治療,都會影響鈣吸收與代謝,造成骨質疏鬆症。
 
5、營養異常:體重過輕的,減肥成癡的人,也容易有骨質疏鬆。因為體重下降時,骨頭覺得不需承受像以往的壓力,隨著體重壓力的減少,也就釋放鈣質出來。所以別輕率跟著流行去減肥啊!另某些胃腸道疾患者部份的人,對鈣質或維生素DBB12K、乳酸等吸收不良,會造成骨質疏鬆症,那就該多補充鈣質及維生素。
 
了解影響骨質疏鬆的原因後,就要好好保健。因為這是隨著年齡增長必然會發生的。所以,首先飲食,當然以少食高蛋白質食物為第一要務,低鹽低脂飲食外,要多吃深綠色的根菜類,如紅蘿卜、芝麻、葵瓜子、豆類、核仁類、海藻、頭發菜、紫菜、海苔、海帶芽等,並也少吃過甜的食物(因過多的糖份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
 
那麽,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和骨密度(bone density)到底有什麽關係呢?
 
骨質疏鬆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鬆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於骨質吸收增多所致。發病多緩慢個別較快,以骨骼疼痛、易於骨折為特征生化檢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見骨皮質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縮類骨質層不厚。
 
Osteoporosis的字義是“多孔的骨頭”(porous bones)。骨質疏鬆症主要可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婦女的骨質疏鬆症(I型)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II)。更年期引致的骨質疏鬆症主要影響踏入更年期後的女性;隨著女性荷爾蒙的流失,骨質慢慢流失。另一方麵,因年老所引致的骨質疏鬆症則是隨著年紀老邁,鈣質慢慢流失所引致;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同樣受形響。。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平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骨密度反映骨質疏鬆程度,是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骨質疏鬆症是可能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常用檢查骨密度部位依次為:腰椎、髖、腕、膝、跟骨等,其中前二者最常用。腰部和髖部骨頭承受著人體的全部重量,使用和磨損也最多,這兩個部位的骨密度情況最能反映身體骨質情況。
 
因此,單純依靠骨密度檢測來診斷骨質疏鬆是不夠的。由於體重及骨的幾何形狀對骨密度的影響很大,為防止誤診和漏診,診斷骨質疏鬆還要結合骨強度等生物力學的指標。如有的病人骨密度很高,按說不應診斷為骨質疏鬆,可偏偏病人極易骨折;還有的病人骨密度很低,按理說應發生骨折卻從不發生骨折。
 
在分析骨強度的過程中,當力以人體的體重為單位時,骨的強度被稱為抗骨折能力,而抗骨折能力的大小取決於每個人骨的幾何結構、骨密度、骨骼的材料性能、體重及肌肉力量等諸多因素。任何一個量的變化,都可以引起人的抗骨折能力的變化。把抗骨折能力作為診斷骨質疏鬆的新指標,提高了骨質疏鬆診斷的準確性,實現了個體化的定量診斷。由此還帶來了治療上的改變,不再隻是單純地增加骨密度,其它如提高肌肉力量,控製體重以及改善骨關節功能等也成了治療骨質疏鬆,提高抗骨折能力的有效方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心晴天好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科普
megchen 回複 悄悄話
"也謝謝樓主,但您的說法好像缺乏依據。"——對不起,不是全部!

有時間再回來討論。

再謝分享!
megch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懶風的評論:

謝謝分享!您不出來,我會跟上一大篇了。

也謝謝樓主,但您的說法好像缺乏依據。
天藍水藍 回複 悄悄話 那肉還要不要吃呢?素食好還是混食好?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以下是其他的一些相關摘錄:


營養學家稱素食者骨質更強壯身體更健康

營養學家普遍認為,隻吃素食、拒絕奶製品的人,容易得骨質疏鬆症。然而美國醫學家發布的研究結果卻認為---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雖然大多數看上去沒其他人胖,實際上他們骨質強壯,身體更健康。

"嚴格素食主義者"隻吃源於植物的食品,這些食品不經過烹飪、加工或其他任何改變其原始結構的處理。

新一期美國《內科學文獻》月刊刊登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報告。主導研究小組的路易吉.豐塔納醫生說,嚴格素食主義者不必擔心自己更容易骨折。他們的骨骼較細,與攝入的卡路裏少有關,而不是骨質疏鬆的跡象。(他們若想骨骼粗些,隻需增加卡路裏的攝入就可以了)。

豐塔納的研究小組對18名年齡介於33歲到85歲之間的嚴格素食主義者進行了研究。這些人隻吃未經加工的蔬菜、水果、幹果和穀物,平均食素年齡達3.6年。

豐塔納醫生說,著手研究之前,他認為嚴格素食主義者不吃奶製品,會因此缺乏維生素D,而結果卻是,他們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明顯高於普通人。

當人體接觸陽光,皮膚就會製造出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是保持骨骼強健的關鍵。素食者經常曬太陽,以此獲取充分的維生素D。

研究結果還表明,素食主義者體內C反應蛋白含量較低。這種元素是導致心髒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誘因。另外,他們體內的類胰島素1號增長因子(IGF-1)含量也很低,這意味著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幾率更小。類胰島素1號增長因子被認為是促進腫瘤生長的"罪魁禍首"。豐塔納醫生說,他的研究證明,人們應該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以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而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於199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則不但幫助人們打消素食會產生健康問題的顧慮,還印證了豐塔納醫生的研究結果。該研究對1765名年齡在7到18歲的在校生(包括公立學校和教會學校)進行調查,發現教會學校那些半素食主義學生(一周吃不上一次肉)的平均身高,比那些吃肉的同齡人還要高。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水果比牛奶更壯骨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水果增強骨密度的效果比牛奶更勝一籌。

我們都知道,喝牛奶能強壯骨骼,但據最新研究顯示,水果在這方麵的功能比牛奶更勝一籌。

美國《臨床營養期刊》最近刊登了北愛爾蘭食品與健康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據說,這是第一個顯示吃大量水果會影響骨密度的研究。 研究人員認為,食物中大量的酸性物質是降低人類骨質強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多吃中和酸性的食物就可以擁有強壯的骨質,而大部分水果及蔬菜都具有這種作用。

為了證明這一理論,研究人員評估了1345位12—15歲青少年的營養習慣及骨質健康程度。他們對每個孩子都進行了徹底的訪問,以得到關於他們每一餐吃什麽、通常會吃什麽東西等詳細的信息,甚至包括了每一種食物的分量。除此之外,孩子們的身高、青春期狀態、吸煙、社交、飲酒、補品的使用及活動等都是這項研究的一部分。最後,還要測量他們後腳跟的骨質強度。結果顯示,喜歡吃大量水果的女孩具有最強壯的骨質。

為了讓更多的人認可這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調查對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並且排除了其他已知因素,如體重、運動等對骨質健康的影響。





素食是壯骨法寶

人們都知道多吃奶製品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蔬菜和水果中的鉀和鎂對增加老年人骨骼的硬度很有幫助。

波士頓某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907名老年人的情況之後發現,從水果和蔬菜中獲得鉀和鎂的量與老年人臀部、腕部骨骼密度有顯著相關性。吃蔬菜多的老年人骨骼更強壯。

多吃水果和蔬菜之所以能夠維持骨骼密度,是因為它們富含堿性的礦物質,可以中和糧食、肉類中的磷、硫等酸性物質。 而每攝取 20% 酸性食物(主要為肉食),則至少需要 80% 的堿性食物(主要為蔬果)來中和其酸性。因而素食者遠較非素食者更能獲得堿性體質。

如果吃蔬菜、豆類很少,肉類過多,則食物中的酸性物質過剩,可使體液向酸性偏移。這時,就需要從骨骼中抽出鈣質來中和酸性物質以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多吃蔬菜水果可提供大量堿性物質,因此有利於骨骼的健康。此外,專家們還推斷鎂元素對骨骼有直接作用。

在美國膳食中,水果和蔬菜提供了膳食中1/3的鉀和1/5的鎂。鉀的主要來源是香蕉、柑橘、番茄、馬鈴薯和各種綠葉蔬菜,鎂的來源主要是各種綠葉蔬菜、水果、牛奶、魚類和粗雜糧食。


其它摘錄:

4.酸性體質與骨質疏鬆和鈣流失

人體體液偏酸性的時候,血液中的鈣與酸性物質結合會生產鈣鹽。這樣血液中鈣的濃度就會降低,而為了維持血液呈弱堿性和維持血液中鈣濃度的穩定,骨骼中的鈣就會溶出補充到血液中,從而出現骨質疏鬆,人體的鈣也因此而不斷流失。同時,高血鈣又會刺激C細胞分泌降鈣素,抑製腸道和腎髒重吸收鈣,食物中的鈣無法進入體液,從而導致鈣的吸收率下降,使鈣的收支更加不平衡。現代人隻知道補鈣卻不知道保鈣。如美國人的牛奶攝入量是我國國民的十幾倍,但美國人比中國人更缺鈣,骨質疏鬆比我們更嚴重。這是東西方飲食文化造成的,美國人大量攝入“三高”食物,大量的垃圾食品,他們的體液比我國居民更酸,造成鈣的流失。因此,隻有在堿性環境下補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身體處於酸性條件下,人體的免疫係統也會發生變化,造成激素不平衡,所以痛風、類風濕關節病變也與此有著密切關係。所以保持人體弱堿性環境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防止鈣流失的重要手段。

5.酸性體質與痛風

痛風是由於酸性體質等因素導致激素紊亂,造成因嘌呤代謝問題而使血液尿酸過高。由於尿酸過高,無法完全被腎排出體外,而滯留在血液並被帶到其他組織中,由於體液酸堿水平不斷下降,會造成酸性物質如尿酸排出體外的速度減慢,導致尿酸容易堆積在關節等組織或器官內。當體液酸堿下降到一定程度或尿酸的濃度達到一定濃度時,尿酸就會生成結晶或尿結石,沉積在關節,腎髒,膀胱等處產生痛楚的感覺,甚至產生紅腫等炎症反應。因此,防止體液酸化或阻止酸化程度的惡化對防止痛風和尿酸結石極為重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