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動物界是非常奇特的。部分魚類和兩棲類及脊椎動物長有眼瞼(eyelid)(就是眼睛外麵的可以像窗簾一樣活動的一層皮膚)。無尾兩棲類、爬行類、鳥類,除有上眼瞼和下眼瞼外,還有一層透明的眼瞼,稱為瞬膜(haw),也稱為“第三眼瞼”。
哺乳動物的瞬膜已經退化,但是具有發達的上下眼瞼。唯一的例外,就是駱駝。駱駝的眼瞼也是雙層的,比人類的多了一個透明的內層眼瞼,可以像透明窗簾一樣,蓋住眼睛。當風沙襲來時,透明的眼皮就起防護作用,沙子吹不進去,也可以擋住炎熱的陽光和空氣。
相比之下,人類在這方麵是不如上述動物的。人類隻要閉上眼睛,就什麽也看不見了。
果真如此嗎?
筆者小時候就對這一現象十分好奇:當閉上眼睛時,雖然看不見任何東西,可有時候眼前還是有很多東西在“漂浮”,上下左右四處移動,就好像是河流或湖麵上的浮萍。
首先要區分視覺疾病:
1,白內障(Cataract),是發生在眼球裏麵晶狀體上的一種疾病,任何晶狀體的混濁都可稱為白內障,人類約25%患有白內障。症狀之一就是眼內晶狀體變得渾濁的部分逐漸增多,視物時會出現小斑點,即晶狀體中不透明的斑塊。
2,高血壓(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feritin)或糖尿病(diabetes),會傷害視網膜裏的血管,引起眼球中心部位的滲血。這些滲血會導致視覺模糊,看到的影像歪曲,或者隻能看到部份影像。
3,青光眼(glaucoma),是指眼內壓力或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它是因眼的前房角發育不良,輸淋氏管(schlemm's canal)未發育好,房水不能正常排出眼外而使眼壓升高。
此外,正常人的眼睛,還有一種視覺暫留(Persistence of vision)現象。
視覺暫留是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後,仍保留一段時間的現象,其具體應用是電影的拍攝和放映。原因是由視神經的反應速度造成的,其時值約是十六分之一秒,對於不同頻率的光有不同的暫留時間。是動畫、電影等視覺媒體形成和傳播的根據。比如:直視太陽數秒後,人眼將殘留一個強光源的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日光燈每秒大約熄滅100餘次,但我們基本感覺不到日光燈的閃動。這都是因為視覺暫留的作用。所以,要達成最基本的視覺暫留效果至少需要10fps。
筆者看到的現象,不同於上述這些現象。尤其是在比較強烈的陽光下,或者凝視發光物體之後,再閉上眼睛,眼前的漂浮物更加明顯。有時候是上下左右漂浮,有時候是從外向內,或者從內向外的圓圈變化,有時候是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有規則或無規則移動。除了浮萍和圓圈,還會有棉花、菱形、波浪等等。
如果說是灰塵,那是不可能的。眼睛是非常敏感的器官,不可能容下可以移動的灰塵在眼睛裏麵。
鑒於自己所學的醫學常識,筆者推測如下:
我們的眼睛,眼內腔包括前房、後房和玻璃體腔。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
房水(aqueous humor,humor aquosus,也稱眼房水,水樣液)由睫狀突產生,有營養角膜、晶體及玻璃體,維持眼壓的作用。晶狀體(crystalline lens)為富有彈性的透明體,形如雙凸透鏡,位於虹膜、瞳孔之後、玻璃體之前。玻璃體(vitreous body)為透明的膠質體,充滿眼球後4/5的空腔內。主要成分為水。玻璃體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撐視網膜的作用。
上述這3中水狀的液體,都有可能渾濁,導致眼睛疾病。但如果是正常的人眼,唯一可以流動而不是疾病現象的,就是房水。
房水是水樣式蛋白的液體,存在角膜與水晶體之間的間隙,這一間隙由虹膜分為前後二部,前部稱為“前房”,後部稱為“後房”。前房與後房充滿房水(水樣液),所以又稱為眼房水。
房水由睫狀體分泌,除了有屈折光線的功能,又可提供角膜及水晶體養份。房水由“後房”流入“前房”,再經過輸淋氏管(schlemm's canal),流出眼睛,就好比源源不斷的“溫泉”在流動。當我們看物體時,房水是透明的,我們完全察覺不到“溫泉”的流動。而當我們閉上眼睛之後,“溫泉”就在我們眼前展示各種不同的圖案或圖形。
當然,房水的“溫泉效應”,隻是眼前漂浮的一個可能。另一個可能就是淚腺(lacrimal gland)。淚腺的功能是分泌淚液,它有10--20條排泄管開口於結膜上穹的外側部,淚液經過眼角膜,流出眼外。需要注意的是,淚腺的“溫泉效應”,其流動方向剛好與房水相反,而且二者處於眼角膜的內外兩層,互不幹涉。這樣,就形成了“閉上眼睛,也能看見各種幾何圖形”的視覺現象。
夏季來臨,有空坐在陽光屋曬太陽,不妨自己欣賞一下自己的眼睛。不過,如果是“眼花繚亂”、“眼冒金星”,那得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