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對於時間的起始有這樣的理論:所謂“無極生有極,有極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而古希臘人亞裏斯多德主張無不能生有,而站在了時間沒有起點的陣營。如果宇宙不能無中生有,那它過去必然是一直存在的。基於這些理論,時間必定是朝著過去和未來兩端無限延伸。而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堅決主張,神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之外,而且創造了時空和整個世界。有人問道:神在創造這個世界之前在做什麽?奧古斯丁答道:時間本身就是神創造的產物之一,所以根本就沒有之前可言!
科學界一般認為宇宙是137億年前誕生的,這個被稱為宇宙大爆炸的事件是一切的起點,包括時間和空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導當代宇宙學家得出了幾乎一樣的結論。廣義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是柔軟可塑的實體。在大尺度上,空間本質上是動態的,會隨時間而膨脹或收縮;它承載物質的方式,就像海浪承載浮物一樣。1920年,天文學家觀測到遙遠的星係正在彼此遠離,從而證實宇宙正在膨脹。接著,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霍金)與Roger Penrose(彭若斯)在1960年證明,時間不可能一直回溯下去。如果你把宇宙曆史一直往回倒退,所有的星係終會擠到一個無窮小的點(稱為即奇點)上,這與它們掉進黑洞的意思差不多。每個星係或其前身都被壓縮到零尺寸,而密度、溫度和時空曲率等物理量則變成無窮大。奇點就是宇宙萬物的起點,超過這一界限,我們的宇宙譜係樹就無法再往前延伸了。在大爆炸之前,沒有物質、空間和時間。這與“陰陽學說”的“道生一、一生萬物、萬物歸一”的哲學觀點不謀而合。
在宇宙的大環境中,地球是以“沒有”為起始點的,而後漸至聚合,漸至半有,漸至成形,直到橫空出世,星體蔚然大觀。地球的形成是這樣一個過程,地球的時間也同樣存在著一個從全然沒有,到半有半無,直到全部擁有的曆程。其間,沒有時間不難理解,即地球還不會轉動之際,而半有半無的半時間狀態,則概括了地球初始的偶然自轉、半圈兒半圈兒的自轉、不規律的移位和不規律的全程自轉、斷斷續續的公轉這些內容。當地球的自轉兼公轉均勻穩定了,保持在曆經三百多個晝夜便能徐徐環繞太陽一周之際,這就是說,當地球具備了基本穩定的運轉規律時,她才能稱得上具備了時間性。當地球的環繞運行穩定了,沒有太大的變化了,就好似具體時間的“長度”確定了,才能是時間起始的標準,地球純粹而完整的時間距今約四十九億六千萬年。
在茫茫宇宙中,具體的時間必須和具體的空間相結合,時間與空間像十字交叉那樣有中心點才能輪廓鮮明。假設你真的拿著一塊表到太陽係以外的某一個星體上去,那裏沒有太陽的晝夜變化為參照,你雖然拿著表,可不論是電子表還是什麽精密的計時器,因為異星體上的空間物質差異,必然會影響到鍾表的準確性。而且問題的關鍵是你根本無法確定這表到底是快還是慢。因此,各星體的時間隻能是自成一統,地球時間是一種獨立客觀的存在,異星體上的時間是另外一種獨立客觀的存在。星體的時間與空間都是有開始,亦有結束。宇宙中每一枚星體的時間與空間,都是其星體物質能量的一部分,是每一個星體的運行方式和存在方式。
對於人類來講,時間可以改變一切。隨著時間的流失,實踐驗證了預言的存在。
時間的確是最寶貴的東西,因為時間可以使你的感情淡化、可以讓你慢慢學會遺忘、可以讓你漸漸堅強起來、可以讓你的愛情慢慢消失、可以拂平你那感情的傷疤、還能讓你的痛苦慢慢減輕。時間的力量,它可以讓你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如計算機格式化一般,把人的思維方式也全盤更新一遍。既然時間是一種運行方式和存在方式,那麽人的思維也是一種運行方式和存在方式。這二者都是隻可感知、不可觸摸的。
當時間突然停止後,回頭再想找尋原來的我,才發現我已非我。因為我們可以發現存在於時間之外的心靈,是可以跳出我們這個宇宙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心靈可以是超越時空的。當時間在嘀噠嘀噠時,心靈可以感知世界的變化;當時間停止嘀噠嘀噠時,心靈依然存在,它在靜候時間的起點,感知這個世界即將發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