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西方工業七國之一,屬於世界最發達國家之一。自 1976 年起,加拿大首腦參加“西方七國經濟最高級會議”。 2011 年,加拿大人均 GDP 達到 46215 美元,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服務,是一個高福利國家。
加拿大的醫學技術與研究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在醫學領域,加拿大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情況是:
1923 年,弗雷德裏克·格蘭特·班廷( Frederick Grant Banting )、約翰·詹姆士·理察·麥克勞德( 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 ),發現胰島素。
1966 年,哈金斯( Charles B. Huggins ),首創激素治癌。
1981 年,大衛·休伯爾( David H. Hubel ),發現腦部視覺係統的信息處理。
2009 年,傑克·紹斯塔克( Jack W. Szostak ),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
2011 年,拉爾夫·斯坦曼( Ralph Steinman ),發現樹突狀細胞和其在後天免疫中的作用。
隻看看這些獎項,就不用羅列加拿大的其它醫學成就了。就多倫多大學來講,多大醫學院及下屬的十所世界級研究醫院,包括:大學醫學網絡( UHN ),貝克斯特醫院( BayCrest ),成癮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CAMH ),西奈醫院( Mount Sinai ),兒童醫院( Sick Kids ),聖邁克爾醫院( St. Michael's ),陽溪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Sunny brook ),多倫多康複研究所( Toronto Rehabilitation )及婦女學院醫院( Women's College ),構成了加拿大最大的醫學及生命科學科研集群。在每年十餘億美元專項科研經費的支持下,其下屬的數十間研究機構產生的科研成果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處在世界前十位。
http://bbs.wenxuecity.com/culture/457076.html
一句話:加拿大的醫學技術與研究水平,的確是世界先進的國家之一。這也是很多華人移民加拿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加拿大的“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是兩碼事。醫療技術水平一流,表明很多中國無法醫治的疾病,在加拿大可能可以得到醫治;北美的新藥新技術,首先會從這裏開始;加拿大醫院的硬件設施,比如儀器設備、病房病床、急救呼叫、醫療備案、醫療類別、藥品製劑、醫療規章等等,也是世界一流的。而醫療服務水平,則是很多華人感到不滿意的地方。據悉,加拿大約有 200 萬百姓找不到家庭醫生。僅此一項,就可以看出加拿大的醫療服務水平並非最佳。
據悉,加拿大的醫生在整個醫療服務製度下,大致可分為三個組別:
1 ,第一防線( Primary Care ):家庭醫生( Family Doctor 或 General Practitioner ,簡稱 GP ,也叫全科醫生)便是堅守這防線的支柱,除了應付日常健康問題外,還負起預防疾病的任務。
2 ,第二防線( Secondary Care ):醫生在學院畢業後,經過兩年的基本實習培訓,獲得機會進修專科 4 至 6 年,又經過嚴格考試和審核後,才可獲專科證書,正式成為“專家”( Specialist or Consultant )。由於他們在醫學上某一科目學有專長,家庭醫生如遇到棘手的個案,都樂意將病者轉介到專科醫生。專家們在診治妥當後,卻要將病者交回家庭醫生,隻可建議何時需要專科檢查一次。專家醫生因此常被病者視為醫學界的精英份子。
3 ,第三防線( Tertiary Care ):堅守這防線的專科醫生,大多數都是醫學院內的教授、講師、研究員或某大醫院的顧問及主任。主要工作除了教學育才之外,還肩負診治奇難雜症及研究工作。因此,他們被行家視為醫療服務的“靈魂”。
下麵就以多倫多大學的大學醫學網絡( UHN ,包括多倫多總醫院( Toronto General ),瑪格麗特公主醫院( Princess Margaret ),西多倫多醫院( Toronto Western ))為例,具體談談幾個方麵:
1 ,非危重病人占用急診資源。加拿大的大醫院都會有急診室( ER ),尤其是呼叫 911 之後。從這一點來看,似乎是急診病人可以得到應有的急救。正是由於 911 急診很方便以及全民免費醫療製度,造成一些非危重病人占用急診資源,從而導致真正的急診病人無法得到及時處理。
在加拿大看病,首先要通過家庭醫生,分辨病情的類型和嚴重性,再決定介紹到具體的專科醫生( Specialist )。急症室的醫生( Emergency Physician )也是屬於這第一關的“守門人”,但急症室的醫生原本的職責是看更為嚴重的病情,所以,此專科醫生的受訓時間是 5 年而不是家庭醫生的 2 年。由於多數病人都是在家庭醫生辦公時間之外尋醫,很多急症室被迫要看許多原本可以在家庭醫生診所解決的問題,因此造成了整個醫療係統呆滯。
據多倫多內行人士介紹,為了照顧到急症病人的需要,急症室的看門護士( Triage Nurse )會因病情的嚴重性將病人規劃為 5 級。政府有規定:每級的病人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接受診斷和治療,以 1 級為生命危殆,需要馬上治療,這樣逐漸遞增, 5 級最輕。很多人以為排了隊就是一個一個按順序看,其實,一些後來居上的病人也可能在你前麵看醫生,因為他們的病情可能比你的嚴重,才會先排到看醫生,所以越是輕微的毛病等待的時間就越長。所以,建議不要貪圖方便而濫用急症室來看病,如果不是非常嚴重,還是看家庭醫生或 walk-in clinic 比較好。
加拿大急症室的資源是有限的,雖然分級係統可以幫助嚴重的病人早些得到治療,但是由於政府有限製:每個級別的病人都要在指定時間內見到醫生,過多的 4 - 5 級病人還是會影響到醫生看 2 - 3 級病人的時間和效率。
2 ,病人數量和語言,決定了診斷水平。俗話說“熟能生巧”。中國大醫院的門診醫生,每天看病人都是 100 - 200 個,而且每半年輪換到病房工作(住院部醫生),積累了大量工作經驗。對於很多季節性的疾病,很容易做出初步判斷。而加拿大的人口少,病人也就相對少,疑難雜症也少,醫生的經驗就顯得相對不足,所以,大多數醫生需要依賴檢查結果,做出準確的判斷。即使這樣,在加拿大,仍有病情誤診的情況發生,當然,主要是在偏僻的小鎮醫院以及家庭醫生診所。
加拿大的醫院與中國一樣,實行按病人的數量收費( Fee for service ),也就是說,看的病人越多收入就越高(中國的醫院叫做門診號計數工資,屬於獎金的一部分)。急症室的醫生往往都非常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這一點,與中國的急診醫生差不多(我在一個故事裏麵有寫)。其實,有些加拿大的急診醫生也不是那麽負責,網絡中有很多報道。當然,加拿大急診病房的醫療設備很先進,很齊全,比中國強很多。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6533/201110/261.html
但是,普通的家庭醫生診所和專科醫生診所,情況就不同了。這兩類診所,一般不是直接掛靠大醫院,而是分開獨立的,雖然多數醫生本身也都屬於大醫院的醫生。他們每天的病人數量也就 50 以下,預約也可以隨時取消、推遲。而且很多醫生還在大醫院上班,或教學,或科研,精力比較分散。
還有一個語言問題,因為加拿大是多民族多語種的多元化國家,很多人講的英語很難聽懂,這也會造成醫生的診斷率比較低和診斷時間長。很多醫院或小診所,會雇用一些會講幾種語言的大學本科生、畢業生或臨時醫生助理。在多倫多,要找一個懂得國語的專科醫生,真是很難。
3 ,診斷時間長,拖延病情。大學醫學網絡( UHN )有各類專科門診部、住院部,還有家庭醫生部。在急症室,通常會排隊 4 - 6 小時;看了醫生,還可能要查血、拍片等等,又要等 2 - 3 小時;等結果出來了,拿處方買藥,又是幾個小時。普通家庭醫生看病的效率問題,一方麵是醫院的檢查專科要等待,一般是 1 - 2 周,然後等有了結果,又是 1 - 2 周,再次預約家庭醫生,又是 1 - 2 周,有時候要 1 - 2 個月;另一方麵,是家庭醫生不是每天上班,需要預約。如果是大醫院的家庭醫生部,那就比較快,如果是私人的家庭醫生,那就要等待比較長的時間。
無論是急症室還是家庭醫生診所、專科醫生診所,醫生看病的效率低,從另一個方麵來講,似乎也表明了醫生對病人的負責態度,畢竟醫療質量第一。一旦出了醫療事故,很可能就丟掉飯碗。所以,加拿大的醫生做事普遍保守,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會輕易嚐試,寧可交給有經驗的醫生去做。這一點,與中國有些不同。
加拿大急症室的醫護人員認為他們自己很忙,每天要處理很多危重病人。但病人卻不這樣認為,醫生護士們按照自己的經驗來分辨危重和輕微病人,而不是看病人的感覺。有的病人自己是醫生,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但自己沒有權,結果讓加拿大的醫生貽誤病情。這類醫療事故也是比較多的。
還有一類重大疾病,需要多家醫院診斷,比如癌症,以及一些慢性疾病,那就更是等待確診時間長,結果就是貽誤病情,甚至有的病人等到死亡。我認識的泰國 MM 就是這樣被折騰死的。
4 ,儀器檢查和化驗檢查時間長。中國的大醫院,看病和檢查都是在同一家醫院進行,而且不需要預約。在加拿大就不同了,急診病人可以在急診室享有“看病和檢查”一體化,也不需要預約;而家庭醫生的診所,一般沒有儀器檢查和化驗檢查,不是一站式服務,必須到大醫院的檢查檢驗科室,這個就需要預約。一般是 1 - 2 周,也有 1 - 2 個月的。所以,一些加拿大的病人就直接看急診,可以理解。
加拿大雖然是公費醫療,但醫生們也要節省資源,不是必要的檢查一律不要做,比如查血這一項,也不是每個病人每個月都可以做的,似乎每年也就 1 - 2 次。在加拿大,醫院的醫生所訂的檢查都是有記錄的,過多的檢查會被審計,發現濫用是會被處分的。而中國的醫院是盈利製,很多收費都是病人自己掏的腰包。醫院的病人多,做的檢查多,醫院和醫生的收入就越高。這是兩國的區別。
正因為是公費醫療,檢查的項目就會很多,多數都是病人自己要求檢查的。這一點,也是加拿大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製度優越的體現。但同時,增加了工作量,延長了整體的儀器檢查時間和化驗檢查時間。還有,即使儀器檢查和化驗檢查結果出來了,病人們也不可能馬上得到消息,一定要另外預約醫生,再去詢問結果。當然,如果結果很嚴重,醫生會直接聯係病人,無需等待。問題是多數情況下,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隻有等待。
國際共同基金( Commonwealth Fund )調查顯示,加拿大隻有 23 %的醫師使用“病人電子醫療紀錄”,在接受的調查國家中排名最後。這一點,在加拿大偏僻的小城鎮比較多,而大學醫學網絡( UHN )全部都是“病人電子醫療紀錄”。因為沒有“病人電子醫療紀錄”,需要做很多常規的儀器檢查和化驗檢查,而如果有了“病人電子醫療紀錄”,對於很多普通疾病,多數情況下(尤其是時間比較近),直接查閱一下上一次的結果就可以初步判斷了,無需再次做儀器檢查和化驗檢查。
5 ,在晚間、周末或節假日求醫有很大難度。中國的大醫院都有夜班醫生,當然也是急診。加拿大的大醫院,晚間、周末或節假日,隻有急診,而平時下班後找不到家庭醫生看診。當然,除了急診,人們也可以去 walk-in clinic ,隻是增加了病人的費用。即使如此,買藥也是一個問題,不是所有藥店都是 24 小 7 天製,而且有些藥物必須事先聯係好,要等下一周才有貨。
國際共同基金( Commonwealth Fund )調查還發現:隻有 47 %的加拿大醫生願在一般民眾下班後看診。相比之下,荷蘭有 95 %的醫生願意這麽做。加拿大隻比美國好一點,美國隻有 40 %的醫生會在民眾下班後看診。
在加拿大,家庭醫生給病人開休假診斷,每開一次隻有 15 天、收 20 加幣,再多開還需多交費用。病人有了小病,想自己買藥解除痛苦,根本不可能。想到藥房買藥,需憑醫生的診斷憑證或處方才能如願。家庭醫生讓你什麽時間來診所候診,你就得那個時間來。另外,加拿大地廣人稀,醫院少,人們居住比較偏僻,在晚間、周末或節假日求醫,一個是交通不是太方便,另一個也會受天氣影響,畢竟在加拿大有半年冬季。
另外,中國的大醫院有“打點滴”,這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費用、時間、醫生等等。加拿大沒有,病人隻能等家庭醫生的預約,自己又不能弄到藥品。很多小病就拖延成了大病,甚至死亡。筆者自己的經驗,就是每次回國一定要帶一些常用的處方藥,作為自己的備用。
6 ,醫生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可以肯定,加拿大的大多數醫生的職業道德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大學醫學網絡( UHN )的醫生,技術水平也不錯,雖然實習醫生很多。在大學醫學網絡( UHN ),很多老專家老教授帶學生,把病人當作“研究對象”進行現場教學,這個現象是比較普遍的。消極的一麵,就是有些不是太危重的病人,因為比較典型,要進行教學,就必須花很多時間、很多精力,浪費了病人的時間。如果病人認為自己是為了培養下一代醫生,心甘情願,也就算是貢獻了。另一方麵,也就耽誤了其他病人的診治時間。
但一些私人的家庭醫生診所,醫生們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不是太令人樂觀。要麽 5 - 10 分鍾打發一位病人,要麽不停地推遲病人的預約時間,要麽每次看病隻能問一個問題,要麽知識或能力不夠,需要專科醫生診治等等。有的病人不相信家庭醫生診斷結果,想另找一位家庭醫生診斷,得事先將原病曆檔案取出來,可原家庭醫生以不能泄露病人病曆為理由,拒絕提供病人病曆。為此,有的病人建議:憑病人點評家庭醫生的醫術高低,政府憑其參考付費,家庭醫生就會任勞任怨為病人解決實際病痛,就不會耽擱病人的病情。
加拿大的醫療體係比較完善,有很多醫生助理和醫生秘書,還有一些護工、清潔員、送餐員等,分工明確,各盡其職。相比之下,醫生護士的數量就少很多。這樣的結果,給病人造成一個印象:病人在等待,而醫院裏很多穿白大褂的人在閑聊。站在醫生的角度,大家都知道加拿大的醫護資源短缺,但為什麽會資源短缺呢?這麽多年了,加拿大政府為什麽一直不去解決呢?如果說培養一個醫生需要 10 多年,可加拿大怎麽也有幾百年曆史了吧?
國際共同基金( Commonwealth Fund )調查還發現:加拿大隻有 32 %的醫生願與其他科的醫生會診慢性病,英國則有 81 %的醫生會這麽做。加拿大隻有 27 %的醫生會自我要求提升醫術水準。相比之下,英國及德國願意這樣做的醫生達 70 %。
總之,加拿大的大醫院與中國的大醫院基本上還是處於同一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的,但因為加拿大有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之分,表麵上是減輕了專科醫生的壓力,實際上是增加了家庭醫生的不負責任心、增加了醫院急診室的壓力、延誤了病人的病情。這就是加拿大醫療服務製度的弊端!
附:工資係列
根據加拿大衛生信息研究所( CIHI ) 2001/2002 年的資料,家庭醫師平均所得為 19 萬 928 元。同期,心髒外科醫師的年薪平均達 38 萬 7000 元。相比之下,一名安省高級護士,年薪 6 萬 3785 元;一名高級諾瓦斯高沙省護士,年薪 4 萬 5981 元。
另有 2002 - 2003 年資料:家庭醫師: 193156 元;內科專科醫師: 236335 元;外科專科醫師: 318932 元。
加拿大護士 RPN :在 COLLEGE 受教育,一般 2 - 3 年,每年工資在 40 , 000 - 60 , 000 ; RN :必須有本科學曆,每年工資在 45 , 000 - 65 , 000 。
相關閱讀:
中國與加拿大醫患關係比較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6533/201211/19415.html
如何應對加拿大糟糕的醫療體係?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6533/201209/19690.html
在多倫多看病住院需要多少錢?
http://bbs.wenxuecity.com/immigration/563777.html
給自己準備一個英文的病曆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