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口臭(Fetor oris,Halitosis)分3類:第一類口臭,是吃大蒜引起的口臭。這一類不算疾病,人們很容易區分,但多數人感覺不好。通常的除臭方法,是喝溫熱的牛奶,並在口中含幾分鍾,再用溫水漱口。當然,咖啡、茶、醋或酒也可以,最後吃一個水果,尤其是檸檬和柚子。
第二類口臭,是指口內出氣臭穢的一種病症,多表現為呼氣時有明顯臭味,刷牙漱口難以消除,含口香糖、使用清潔劑均難以掩蓋,是一股發自身體內部的臭氣。
這一類口臭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節,或過多地食用辛辣食品,以及勞倦過度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脾功能衰竭,胃腸功能減弱,胃腸功能紊亂,使食物在腸內得不到正常的消化,大量食物糟粕不能排出體外,愈積愈多,形成毒素進入腸壁血液,從而傷害髒腑引發各種疾病。而沉積在腸內的食物糟粕時間一長就會積滯生熱,產生臭氣,向上蒸發,通過口腔及鼻咽部位形成口臭。
蜂蜜具有潤腸通腑、化消去腐的功效,對便秘引起的口臭頗有效。但主要的辦法還是減少辛辣食品、海鮮、肉食的食用,多吃果蔬,調節胃腸功能。
第三類口臭,是幽門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引起的。感染幽門螺旋杆菌後,可能導致口臭,即口腔有異味,幽門螺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嚴重者往往還有一種特殊口腔異味,無論如何清潔,都無法去除。
人是幽門螺旋杆菌唯一的自然宿主,其在人群中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即經“口對口”、“糞對口”途徑傳播。全世界約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率高達50%至60%。其中發展中國家成人感染率高達80%,發達國家約為40%。在中國,幽門螺杆菌的感染年齡早於發達國家20年左右,也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略高於女性,20歲-40歲感染率為45.4%-63.6%,70歲以上高達78.9%。感染後可能產生不同結局:有的是無症狀的帶菌者,但多數引起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大約10%至15%可發生消化性潰瘍,還有極少數甚至可能發生胃惡性腫瘤。
如果胃部感染了幽門螺杆菌,患者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泛酸:幽門螺杆菌會誘發胃泌素大量分泌,導致胃酸過多,表現為泛酸和燒心;
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腸黏膜損傷,有些病人還可出現反複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狀;
食後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狀,如暖氣、腹脹、反酸和食欲減退等。
幽門螺旋杆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蘭氏陰性杆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幽門螺旋杆菌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胃部殺手,它在人的胃內長期大量繁殖,可導致終生感染並引起胃炎,從而造成胃潰瘍久治不愈。同時,它又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胃病,包括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是一類大家較為熟悉的疾病,多年來醫學界將病因歸咎於胃酸分泌過多,甚至有“無酸不潰瘍”之說。後來發現,此學說不確,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這就是幽門螺杆菌作祟。幽門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大約67%至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旋杆菌引起的。幽門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
引起胃癌的機理,專家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是幽門螺杆菌侵入胃黏膜引起炎症反應,慢性炎症長期刺激胃黏膜,加上炎症過程中的介質產物如氧自由基的基因毒之毒性作用,誘發黏膜細胞癌變。從病理學上看,可以歸納為這樣一個過程: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交叉感染與傳染性
調查證實,幽門螺旋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在50%以上,共用飯碗、筷子和菜盤的習慣使得胃潰瘍在家庭成員中極易交叉感染,經常在外用餐的人群也易感染。
在臨床上,幽門螺旋杆菌的途徑傳播特點使其感染在家庭內有明顯聚集現象,父母感染後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幽門螺旋杆菌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幼兒的幽門螺杆菌感染都是跟母親有關係的。假如母親是陽性的,那麽她的小孩會感染幽門螺杆菌,主要是通過口口傳染,因為有時候母親喂小孩子的時候,口對口地喂小孩,可能就會傳染幽門螺杆菌。
對感染幽門螺杆菌的家庭調查提示,有幽門螺杆菌感染者家庭中的“健康人”,幽門螺杆菌抗體陽性率為64%,同年齡組無幽門螺杆菌感染患者家庭的“健康人”幽門螺杆菌抗體陽性率為13%。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幽門螺旋杆菌廣泛存在於人的唾液和牙菌斑中,一般通過接觸病人的唾液、親吻以及食用不潔食物後經口傳染。
經過流行病學的調查,基本上50%的人體內含有幽門螺旋杆菌,但隻有10%左右的攜帶者會因為細菌的感染表現出病症。幽門螺旋杆菌是可以與人共存,也可以致病的一種存在於人體內的細菌群種。據了解,因為這種細菌是導致慢性胃病的重要原因,也是在判斷胃是否有問題之前的首要考慮因素,因此體檢時將呼氣測幽門螺旋杆菌作為一個基礎項目。
但是胃裏含有此細菌種群,並不能直接說明有胃方麵的疾病。每個人抵抗力不同,幽門螺旋杆菌種群中細菌種類不一樣,毒性也不一樣。隻有當一個人抵抗力較弱時,或體內攜帶的細菌毒性較強時,感染胃方麵疾病的可能性才比較大。
盡管根除幽門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發生,但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杆菌都會發生胃癌。隻有查出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呈陽性,患者本身有上腹疼痛、腹脹、噯氣,並且做胃鏡後診斷有慢性胃病、消化性胃炎、活動性胃炎、淋巴瘤等病症時,才必須殺菌。但應在醫生指導下,經過規範的抗幽門螺旋杆菌治療,都可以得到徹底根治。如果身體無明顯不適症狀,胃鏡檢查後也沒有病變,可不考慮殺菌。
預防幽門螺杆菌感染和預防胃腸道傳染病一樣,要把住病從口入關。隻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盡量吃高溫加熱的熟食,喝開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盡量減少聚餐,就能有效預防幽門螺杆菌感染。聯合應用抗生素,是治療幽門螺杆菌相關疾病的唯一有效措施。
因此,治愈口臭必須先清除腸壁和髒腑內血液中的毒素,使腸胃恢複正常,沉積在腸內的食物糟粕得以排出體外,根除形成口臭的第一個環節,從而治愈口臭恢複健康。其次,是要預防幽門螺杆菌感染,阻止其對胃腸道產生的炎症反應;使用單獨的碗筷,阻斷交叉傳染。最後,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吃果蔬,多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