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X光片(又稱“平片”)、CT、核磁共振(現通稱“磁共振”),在臨床上是醫學影像檢查的幾種常用的方法,成像原理各不相同;這三者不能獨立地看待誰比誰更好,它們各自有自己的特點,在不同的情況下應用。
1、X光檢查,是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它是應用較早、最普遍,價格也相對便宜。主要用於一些疾病的初步檢查,便於發現較明顯病變的組織和結構,是疾病初篩的首選檢查方式。對於有移位骨折、有骨質改變的骨病、關節部位骨性病變、不透光異物存留、心肺器質性疾病、消化係統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診斷價值。另外,X光片還能拍攝動力位相,能發現患者在改變體位時才感覺到不適的疾病,尤其是動力位片檢查。X光檢查費用低廉,射線投照量小,適合絕大多數患者的常規檢查。機子是高壓電激發出X射線,但射線量很小,除孕婦外對身體沒什麽影響,不用擔心。
2、CT(computerized tomoscanning,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目前發展得很快。CT機掃描部分主要由X線管和不同數目的控測器組成,用來收集信息。X線束對所選擇的層麵進行掃描,其強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組織相互作用而產生相應的吸收和衰減。探測器將收集到X線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經模/數轉換器(A/D converter)轉換成數字,輸入計算機儲存和處理,從而得到該層麵各單位容積的CT值(CT number),並排列成數字矩陣(Digital matrix)。數字矩陣經數/模(D/A)轉換器在監視器上轉為圖像,即為該層的橫斷圖像,它高分辨率、結構細節顯示清楚等,但其缺點就是空間分辨率不高,不如X光片,且價格也較貴。但在顯示橫斷麵方麵明顯優於X光片,尤其是對密度高的組織顯像清晰,對於測量骨性結構之間的距離精確度高。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術)能清晰的顯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變,對腫瘤的檢查靈敏度明顯高於普通X光片。而且,多排螺旋CT能進行三維成像,有助於立體顯示組織和器官病變。但是,CT掃描限於技術員的專業水平不同及掃描層麵間隔限製,不能整體的閱讀檢查部位的信息,導致有一定的漏診率。另外,CT拍攝動力位相極少運用於臨床工作中,而且CT對軟組織顯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
3、磁共振(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檢查,現代發展的也很迅速,核磁共振現象來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進動。根據物理學原理當外加射頻場的頻率與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相同的時候,射頻場的能量才能夠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為能級躍遷提供助力。因此某種特定的原子核,在給定的外加磁場中,隻吸收某一特定頻率射頻場提供的能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核磁共振信號。它主要的優勢是可以在三維空間任意平麵上成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被檢部位的病變情況,但它與CT片一樣,空間分辨率也不高(三者中最差),價格也貴,另外,在身上帶有磁性或金屬物質的病人無法做磁共振。
MRI與X光和CT檢查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X線輻射,對機體的損害很小。其主要用於發現軟組織疾病,在骨科主要用於發現椎間盤病變、脊髓病變、半月板病變、炎性病變和出血性病變等。通過不同的處理技術能早期發現鬆質骨骨折如椎體骨折、骨盆骨折;早期發現炎性疾病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骨結核、骨腫瘤等。MRA對血管方麵的疾病靈敏度高;每個部位檢查時間較長;體內有非鈦質金屬患者無法進行磁共振檢查;對骨組織的顯像精確度不如CT;動態MRI費用是動態X光片的數十倍。
在診斷椎間盤病變尤其是頸椎病,以及脊髓形態、脊髓畸形、脊柱腫瘤、脊柱結核等疾病檢查時首選MRI。對於椎管病變、關節突關節病變診斷中,CT檢查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腰椎的疾患,一般就是普通的骨科問題,如脊柱外科,診斷脊柱骨折、脊柱滑脫、脊柱畸形、脊柱失穩等疾病首選X光片就會解決!
綜上所述,根據不同情況(病人身體、疾病、經濟等),考慮拍X光片、做CT或者磁共振。一般對不太明白病因的患者,最好先做X光平片,看看有沒有異常;如果未發現明顯異常或者發現異常而又不太清楚,再考慮進一步檢查;如果不能滿足臨床檢查需要,最好聽取專科醫生的建議采用合乎病情的檢查手段。這就是你所去的醫院先叫你做X片,然後又叫做CT或MRI的原因。總之,三者是不可相互替代,不是越貴的檢查越能發現問題,就診時最好了解一些檢查項目的知識,以便能盡早、準確的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