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生活變遷(89):意識形態與電影藝術

(2012-04-04 18:31:18) 下一個

意識形態(英語:Ideology,也寫作“意識型態”),維基的解釋為: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每個社會都有意識形態,作為形成“大眾想法”或共識的基礎,而社會中大多數的人通常都看不見它,也完全意識不到,除非是後來的回憶。

 

6070年代,占有優勢地位的意識形態自然是共產主義。在中國,電影藝術是為社會服務,為政治服務的。因此,那個時代的電影所反映的就是“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學工學農學軍”等等。比如《生活的顫音》、《創業》、《金光大道》、《豔陽天》、《青鬆嶺》、《海港》、《龍江頌》、《決裂》、《春苗》和《紅雨》等等。當然,“八個樣板戲”也是很流行的。總的來講,電影很少。

 

80年代之後,是改革開放初期。占有優勢地位的意識形態是在傳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尋求改革、開放、引進、學習的新思想、新方法。在當時的電影藝術中,表現了下海經商人的生活經曆、改革者的精神麵貌、科學的春天、城市和農村的變化等等。比如《霹靂舞》、《大橋下麵》、《黃土地》、《廬山戀》、《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月亮灣的笑聲》、《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瞧這一家子》、《快樂的單身漢》、《喜盈門》等等。另外,由於受西方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影響”,國內一些人“引進”“學習”很快,這在電影中有很多表現。戰爭和敵特題材的電影,在任何時候都是受歡迎的。因為“百花齊放”,所以很多解放前的內部檔案逐漸被解密,被拍成電影,比如《血戰台兒莊》等。當時也有一些古裝片和武打片,比如《少林寺》等,但大多數來自港澳台。

 

90年代,由於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以及整個社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精神麵貌和思維意識的變化非常巨大。這時候,占有優勢地位的意識形態是人們逐漸拋棄舊有的、傳統的觀念,而去尋求創新、快樂、刺激、歡欣、自由和享受的生活方式,資本主義思潮已經在中國開始形成,權力和利益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同時,人們也認同中國政府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另一方麵,電影藝術也發展迅速,每年發行的電影,有很多根本就來不及看,大家經常看的都是賀歲片、生活片和喜劇片。比如《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聲歎息》、《陽光燦爛的日子》、《紅櫻桃》、《紅粉》、《離開雷鋒的日子》、《中國月亮》、《軍嫂》、《一棵樹》、《少年雷鋒》、《夫唱妻和》、《故園秋色》、《男婚女嫁》、《這女人這輩子》、《紅發卡》、《緊急救助》、《九香》、《秋菊打官司》、《活著》、《有話好好說》、《一個也不能少》、《霸王別姬》、《背靠背臉對臉》、《站直了別趴下》、《埋伏》、《說出你的秘密》、《沒事偷著樂》、《四十不惑》、《紅西服》、《找樂》、《民警故事》、《雜嘴子》、《巫山雲雨》、《長大成人》、《非常夏日》、《過年回家》、《扁擔·姑娘》、《城市愛情》、《美麗新世界》、《那人那山那狗》、《天字碼頭》、《愛情麻辣燙》等等。另一方麵,愛國主義題材也占了很大比例,比如《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開國大典》、《重慶談判》、《周恩來》、《國歌》、《橫空出世》等等。至於古裝片、武打片、恐怖片、詭異片、槍戰片、偵破片、文藝片等也有一些,但並不占電影市場主流,估計與電視產業也有關。

 

21世紀前10年,由於進口大片和電視劇充斥著影視市場,好看的國產影片似乎不多(再加上出國之後,基本上不看國產電影了)。國內導演瞄準的是國際市場,希望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因此,在電影表現的意識形態上是五花八門,有宣揚愛國的,有揭露社會陰暗麵的,有借古諷今的,也有與國際接軌的等等。一些電影隻是追求視覺的藝術效果,而忽視電影本身的內涵和深度;而另一些電影所表現的意識形態則是從西方電影中學會的那一套思想和觀念,這進一步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包括消費觀念、生活態度等。比如《十麵埋伏》、《英雄》、《無間道》、《手機》、《功夫》、《天下無賊》、《天地英雄》、《大腕》、《周漁的火車》、《尋槍》、《非誠勿擾》、《女人不壞》、《命運呼叫轉移》、《愛情左燈右行》、《十全九美》、《金錢帝國》、《竊聽風雲》、《保持通話》、《海角七號》、《投名狀》、《赤壁》、《功夫之王》等等。其中有一些古裝片,但恐怖片大多數都是港產的。當然,仍然有一些歌頌改革開放時代精神的電影。奧運會等愛國題材的電影也有不少,比如《築夢2008》、《破冰》、《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選手》、《買買提的2008》、《集結號》、《南京南京》、《梅蘭芳》等等。

 

電影藝術所表現的意識形態,應該是基於當時的生活和社會背景,這在中國30年期間是比較明顯的(據說目前中國國產電影產量世界第三)。但這30年,西方世界的社會變革並沒有中國這麽巨大,再加上西方社會曆史短,題材不多,電影(比如好萊塢電影)所表現的意識形態,以傳統的宗教、戰爭、性愛、暴力、財富等等為主,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反恐、反共的題材。

 

筆者喜歡看的有兩類:科幻片和戰爭片。科幻片,比如《黑客帝國》、《後天》、《指環王》、《哈利·波特》、《終結者》、《綠巨人》、《火星任務》、《紅色星球》、《浴血太空》、《異體大反撲》、《X戰警》、《侏羅紀公園》、《重返地球》、《空心人》、《人猿星球》、《星際旅行》、《蜘蛛俠》、《時間機器》、《生化危機》、《飛向太空》、《時光駭客》、《星球大戰》、《地心搶險記》、《蝙蝠俠》、《重返中世紀》、《機械公敵》、《複製嬌妻》、《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地心世界恐龍王國曆險記》、《寧靜號》、《銀河係漫遊指南》、《世界大戰》、《超人歸來》、《漢江怪物》、《太陽浩劫》、《變形金剛》、《星際飛船》、《滅頂之災》、《地球停轉之日》、《全民超人》、《異次元戰神》、《星際迷航》、《2012》、《先知》、《感染列島》、《金剛狼前傳》、《第五元素》、《戴夫號飛船》、《星艦戰將》等等。戰爭片,比如《決戰地平線》、《大逃殺-東京聖戰》、《奪寶生死戰》、《黑衣人》、《蘋果核戰記》、《絕密飛行》、《霹靂嬌娃》、《毀滅戰士》、《第九區》、《獨立日》、《特種部隊》、《火箭專家》、《珍珠港》、《碟海計中計》、《極限特工》、《拆彈部隊》等等。有時候,科幻片與戰爭片分不開。

 

國外的愛情片、喜劇片、懸疑片、恐怖片、詭異片、災難片也很多,其中,懸疑片、恐怖片、詭異片這3類電影的比例較大,所表現的是傳統宗教、異靈世界、精神幻覺、思維扭曲等等意識形態。很多人看完之後,還是不知道講的是什麽;有的看完之後,心情比較鬱悶、恐懼,一種上當的感覺,這與東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差異有很大關係。如果不能理解,還是看其它電影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