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反恐思想與基督思想的淵源

(2012-04-14 10:31:51) 下一個

 

 

1,反恐思想是誰提出來的?

 

1983323日,美國總統裏根在講演中首次提出“戰略防禦倡議”。倡議的內容主要是:通過發展各種先進的非核防禦武器,包括各種動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以及各種先進的探測器技術,建立一個“天網”,對襲擊美國的戰略彈道導彈進行全過程的、多層次的攔截。新聞界形象地稱之為“星球大戰”計劃。

 

1993年,民主黨人克林頓當選總統後,對已推行了10年之久的這一倡議進行了全麵審查,並宣布“星球大戰”時代結束。與此同時,美國決定發展“戰區導彈防禦係統”和“戰略導彈防禦係統”。“戰略防禦倡議”是全球“反恐思想”的前身,兩者都建立在類似的想法之上,即生活在這個並非完全按照美國喜好運轉的世界上,軍事力量是消除不確定性、焦慮與恐懼的有效方式。

 

2,“反恐戰爭”10年的代價

 

9·11事件之後,美國反恐戰爭10年(20022012)的代價:6000多士兵死亡,戰爭費用大概在3萬億――5萬億美元之間,這些戰爭費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過國債方式由中東、亞洲的石油美元和中國的血汗美元在支付。美國發動反恐戰爭的理由,在戰爭結束時被證明是不成立的,這意味著美國製造謊言發動了一場戰爭。小布什擔任總統期間,反恐戰爭導致美歐關係出現裂痕,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世界對立更加尖銳,這些都是反恐戰爭導致的美國在軟實力方麵的損失。

 

當一個國家遭受到9·11那樣的重創之後,那個國家的總統(帶領美國人走向反恐戰爭之路的前總統小布什)不大有可能有別的選擇,而隻能訴諸武力來剿滅他所認定的敵人。這是一種共識。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可能不是《紐約時報》所代表的左翼知識分子的共識,而是更為重要普遍的、一般美國民眾的共識,以及社會中的法律、商業群體的共識。事實上,這種共識,是被美國媒體所誤導的。反過來也說明:多數美國民眾是愚蠢的!

 

3,保守主義與反恐戰爭

 

小布什是個保守主義者。但是,很多人將小布什喜歡訴諸武力的國際政策(即反恐戰爭)稱之為“保守主義政策”,這可能屬於概念的誤用。保守主義者保守的是傳統的道德和價值,比如,不認同同性戀,維護家庭價值等等。而實際上,政治上的保守主義者,喜歡將這種道德意識擴展到國際政治領域,對相關國家和政體進行道德判斷。比如,著名的“邪惡軸心”之說、“中國威脅論”等等,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新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的鼻祖愛德·柏克當年就大聲疾呼歐洲君主聯合起來,摧毀法國大革命期間實行極權主義統治的巴黎革命政權。顯然,美國的“自由派”不可能接受這樣的道德判斷的,根據“自由派”知識分子的邏輯,每種政體都有其存在的正當性,即使它是絕對專製的,比如薩達姆政權、金正日政權等。但保守主義者卻不會認同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尤其是“新保守主義”,在理論上和輿論上,則更加全麵地控製和引導著世界主流的方向,將世界拖入反恐戰爭的“泥潭”。

 

也正因為在國際政治中加入了強烈的道德因素(或者說是一種宗教),所以,保守主義的國際政治觀念與這個以聯合國憲章式的自由――這種自由基本上就是相對主義意義上的自由――相標榜的時代,顯得格格不入,這也容易招致自由派的強烈反感,而他們控製著大量媒體,比如《紐約時報》、英國《衛報》。真正讓他們厭惡的,其實可能正是小布什的那種虛偽的道德感。因而,小布什執政和“9·11”事件給了新保守派東山再起的機會。

 

4,原始的基督思想與世界和平

 

基督教認為:和平是上帝的旨意,主張以愛和正義實現和平。在《聖經》中,雖然也有很多殺戮的描述,但那並不是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或者說,這些“殺戮的描述”,隻是為了宣揚某種思想,而並非教導人們要去這樣“殺戮”。對於這個觀點理解的差異,是鑒別真假基督徒的主要標誌之一。當代西方一些所謂的“基督徒”正是世界大小戰爭的發起者,是繼承了《聖經》的思想,還是歪曲了呢?

 

從曆史上來看,早期的基督徒信奉非暴力的思想,堅信隻能使用精神之劍,不能動用物質之劍加入武裝暴力,因為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兄弟,基督徒使基督徒流血是罪惡的。上帝之子降生人間,就是要把人類用友愛和仁慈團結起來。自然賜予人理智,使人從動物界分離出來。但是真正使人神聖的是他擁有了關於上帝的知識。在獸群中發生戰爭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野獸缺乏理智。但是,在人群中發生戰爭是錯亂的,因為人類運用理智很容易就能夠理解戰爭的邪惡。在基督徒中間發生戰爭更是不可想象,因為這不僅不理智,而且不道德。基督徒同屬於一個教會大家庭,他們之間的戰爭是手足相殘。

 

基督教有“十誡”,其中第五誡,即“不可殺人”。由此可見,基督是吸引基督徒的中心,是傳播仁愛的中心,是反對殺人的。基督不僅對教士和君主來說是愛的源泉,而且他也是全體基督徒愛的源泉。基督教教會圍繞著基督而建立,隻有基督才是教會存在的唯一理由。然而,後期的諸多教會,大多數背其道而行之,使得讓很多人認為:基督思想是暴力思想。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

 

5,正義戰爭與反恐戰爭

 

中世紀教會的權威在反抗壓迫者或鎮壓異端、異教信仰的過程中,發展出了“正義戰爭”理論。這一理論,被現代某些大國發揚光大,形成所謂“反恐戰爭”的理論核心。

 

在《和平的抱怨》中,德國思想家伊拉斯謨提出,和平是自然的法則,是上帝的恩賜,基督徒本就應該相互友愛、和平共處。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信仰基督教”的君主們、總統們、總理們卻打著“正義戰爭”的旗號,相互殘殺。為了騰出手來進行相互之間的戰爭,他們甚至向異教徒乞求和平。伊拉斯謨指出,基督教戰爭的實質是憤怒、野心和掠奪的欲望。

 

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提出,戰爭起源於人類的罪惡和上帝的懲罰或天命。正義戰爭的標準是:經過上級權威當局批準而發動,為了正義事業並具有正當意圖。但是,準許人們發動正義戰爭,漸漸地演變為認可一切戰爭,因為統治者輕易就可以找到一個理由來粉飾、美化他的戰爭動機。不論發動戰爭的理由多麽正當,戰爭的過程多麽克製,任何戰爭都會帶來無數的罪行和無邊的災難,而受害者總是無辜的平民。由此可見,所謂的反恐戰爭也就也就與正義戰爭一樣,隻是一個披著和平外衣的罪惡!

 

在中世紀,還存在一個共同的觀念――普世主義。基督教在精神上成為一種普世的力量支配一切、控製一切,把各個分裂割據的諸侯邦國連在一起,組成基督教世界。人們不從民族國家出發,而是從基督教出發來看待世事,人們並非分成德意誌人、法蘭西人、意大利人,而是基督教徒和異教徒。信奉普世主義的教會官方公開允許使用武力手段維護“教會和平”,為此不惜卷入各種地方和國際的戰爭。當代西方宣揚的所謂“普世價值”,也就是源自這個普世主義!

 

如果信仰基督的諸位君主,尤其是教皇、主席、總督、總統、總理、領袖等等,都胸懷良好意願,遵照上帝的意旨,那麽和平就會降臨,而良好的意願出自虔誠的基督教信仰,而不是所謂的“正義戰爭”和“普世主義”。如果相反,世界將不會和平,戰爭便沒有終結。

 

顯然,我們這個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霸權的。“反恐思想”是違背“基督思想”的,無論其擁有多麽“美好”的行為動機。而那些表麵上披著“基督徒羊皮”的狼,才是我們這個世界最最危險的戰爭狂人。

 

 (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