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生活變遷(75):辮子、平頭、理發、美發

(2012-03-04 09:46:26) 下一個

 

 

小時候喜歡玩弄姐姐的辮子,隻是因為喜歡,覺得很好玩。母親每天早上都要花很多時間給姐姐梳頭,那種黑色的發夾,很多年都用,辮子末端的橡皮筋,都是橡膠本色,後來母親才用不同顏色的毛線包裹橡皮筋,比較好看一些;周日還要洗頭,真的很麻煩。而我那時候就是一個小平頭,理發是母親所在工廠的一個叔叔幫理的,有時候也去大街上理發。

 

在雜技團學藝期間,除了基本功是做大力士之外,自己的專業之一就是頂壇。一個月之後,頭頂上的頭發就掉了。掉頭發的原因就是那個壇子要在頭頂上轉圈,頭骨和頭皮都很厲害,沒事,就是頭發有事。後來才有頭套,訓練時用,演出時還是要取掉頭套。

 

早期的理發店,都是國營的,從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一直都有。通常大廳內有一條或兩條長凳子,顧客在此等候排隊;四周是理發專用的躺椅和鏡子,還有各種理發工具;裏麵是洗頭的冷熱水。躺椅可以調節高低,對小孩和矮個子比較照顧。理發時,外衣要脫掉,顧客要被圍上白色的理發布,有的店也有其它顏色(比如藍色、棕色等);首先時粗剪,使用理發剪以及大的剪刀和梳子;然後是洗發;洗發時,一般都是顧客低頭式,後來有躺式的;小店都是香皂,大店有洗發水;洗完頭,顧客會有一塊“幹淨”的毛巾,自己擦臉部、耳朵以及脖子裏麵的水和頭發。這塊“幹淨”的毛巾在使用之後,統一消毒處理,但衛生條件不知道。最後是精剪,理發師傅會仔細觀察整體的“效果”,使用小的剪刀和小梳子;全部完工之後,還要用刀子刮去頸部的汗毛,然後除去頸部的短頭發,塗上痱子粉。

 

70年代末期,女士開始流行卷發,都是自己在家裏弄,市麵上有各種塑料的卷發器賣。姐姐一開始用夾蜂窩煤的夾鉗,在爐子上燒熱,自己卷自己的頭發,有時候溫度掌握不好,就會把頭發燙焦,我時常笑話她。後來家裏也買了塑料的卷發器;再後來,理發店出現女士專用的燙發罩,女士理發也開始有了專人服務了。

 

80年代,市場上開始出現理發個體戶,80年代中期以後,國營理發廳逐漸消失,理發個體戶以及各種發廊相繼出現。不過,90年代中期開始,個體發廊逐漸變成了色情場所。很多個體發廊的外麵一間房,就是對外營業的,理發燙發,而裏麵還有一間房,則是提供特殊服務的地方。電視裏麵經常有報道。

 

在理發的價格方麵,6070年代似乎是3毛錢-5毛錢;80年代初期是1塊錢左右,再後來,價格就變化很大了,3塊-10塊,10塊就是比較貴的了。90年代以後,都是10塊以上;21世紀以後,再漲一倍(各個城市不一樣,理發店的服務設施等,也會影響價格)。有些理發店已經有電視、VCD、報刊、雜誌等提供給顧客。女士美發,少說50100,大部分美發店的價格都是200以上,新娘發式設計上千的也有。

 

21世紀的當今,雖說個體發廊裝飾比較豪華,衛生條件也不錯,發式比較新穎,各種工具齊全,適合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但城市裏還是有街頭挑擔子的理發師傅,很便宜,服務周到,而客戶往往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並且願意上門為不能出門的老人或殘疾人服務。當然,剃光頭的比較多。

 

女士理發店稱之為“美發店”,因為女士頭發一般較長,花時間很多,通常需要排隊等候12個小時,洗頭、剪發、做頭發等等全套,也需要12個小時;如果是做新娘妝,那就更麻煩了。而男士沒有專門的理發店,但刮胡子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

 

說起刮胡子,早期的刮胡子,都是在臉上塗上肥皂水,師傅用刀片刮。80年代中期,出現了手動的剃須刀。我在上大學早期(大一)時,都是用指甲鉗自己剪胡子;後來市麵上出現了電動剃須刀,我的第一個電動剃須刀就是在廣州買的,而且是單頭的固定式。現在的電動剃須刀,大多數都是使用電池的,但也有充電的;多數是雙頭的,也有3頭的;而且無論是雙頭還是3頭,現在基本上都是浮動式的,有聯體和獨立兩種型號。

 

最後綜述一下發式的類型。

 

男士:男子的發型一般是以頭發頂部至發際線處的長度為依據,分為短發型、中長發型、長發型、超長發型。具體的款式包括:光頭、小平頭、六四分、三七分、五五分、遊泳式(運動式)、青年式、青年波浪式、自然式、蘑菇式、卷式、中年式、許文強式、周傑倫式、郭富城式等等。2008奧運會的男士流行發式,則是各種奧運會的圖案。在多倫多見過年輕人的雞冠式,很特別。

 

女士:中國女性向來有留長發的習慣,所以大麻花辮成了經典發型。隨著人們審美觀點的變化,這種大辮子漸漸消失了。總的來講分為直發類、卷發類以及束發類。具體的款式包括:馬尾辮、雙小辮、披肩發(絕大多數)、拱發、盤發、稀劉海、學生頭、小波浪、大波浪、清湯掛麵(直板式)、部隊短發、新疆式、江青式、媒婆式、新娘式、爆炸式、淩亂式、頹廢式、整齊流海式等等。此外,各國也有自己的代表特色,比如歐美式、韓國式、日本式、印度式、中東式、非洲式等等。2008奧運會的女士流行發式,有五環的、2008字樣的、糖葫蘆的等等圖案。在多倫多見過一些非洲女孩,一頭幾十根辮子。據說一個月才洗一次頭,然後要花一整天來辮。

 

女性的美,70%以上依靠發式來體現。現在世界性的發式發型大賽,基本上都是女士參加。在發式發型大賽上,染發和燙發就不談了,多數喜歡把各種水果、廚具、工具、動植物、帽子、字母、抽象造型等等往頭上堆;除了發式的變化,頭發上的裝飾物變化最多。從中國早期的發簪、發夾、橡皮筋,到現代的發圈、發夾、發墜等等。品種最多的就是發夾了,有的女士一年就要買幾十個。美,是要有代價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