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生活變遷(73):居委會、小區、社區

(2012-02-29 17:07:43) 下一個

 

 

小學階段就對居委會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了。那時候居委會的權力很大,每天吃晚飯之後,居委會的人就組織我們拿起自製的話筒(也許應該叫喇叭),在居民小區內喊話:“防火防盜,警惕小偷”之類的,尤其在春節或節假日期間比較多;而夏天主要就是在停電的時候喊話。學生們58個排成一列,如果人多,可以分幾個小組,通常都有高年級的大同學帶我們。

 

後來對居委會的印象就是每年春節之前憑戶口本領取全年的計劃供應票,包括糧票、油票、布票、肉票、魚票、蛋票、糖票等等,有時候還有特殊供應票,並不標注是購買什麽,聽居委會臨時通知買什麽就去街上買什麽。居委會還會給每家每戶發放老鼠藥、蟑螂藥等等,都是免費的。那時候沒有電視機,收音機也隻是有中央台和湖北台,而我們那個城市裏麵發生的大小事情,都是通過居委會知道的,比如什麽人當書記了,什麽地方發生流行病了,什麽地方有洪水了,什麽時候有處決犯人的大會等等,打預防針似乎也是居委會組織的事情。

 

中學階段,居委會經常組織我們搞活動,主要是在春節、國慶、元旦等等,那時候,似乎覺得每個大的節日都有遊行,比如慶祝粉碎“四人幫”的遊行、慶祝華國鋒當國家主席的遊行等等。我隻跳大頭娃娃,很多次了。在90年代初期取消票證之前,居委會一直還是我們憑戶口本領取全年計劃供應票的“頭頭”。

 

參加工作之後,居委會也在每年春節組織跳秧歌、劃旱龍船等等,我就沒有參加了。而最後幾次參加居委會活動,就是辦理個人身份證和更換身份證,似乎還有幾次人口普查,也是居委會的事情。1998年和1999年長江大洪水(1999年洪水比較小,時間也短),城市市政府給每個居委會分配上堤查險的任務,我們也是被居委會領導的。1998年,我上堤1個月;1999年,我上堤1周。都是要在長江大堤上麵睡覺過夜的哦!

 

商品房開始之後,原來居委會的組織結構,基本上就被小區的物業管理和業主大會(業委會)取代了。物業管理是一個商業機構,而業委會就相當於居委會了。但業委會與居委會不同,業委會是自發組織的,沒有上級領導,隻有小區內德高望重德人士參與,不僅有律師、大款、高幹,還有各階層的人士,博士教授一大批,遠比原來居委會的人員厲害。業委會主要就是維權,與物業管理打官司的。

 

加拿大沒有居委會,也沒有業委會。不是因為人少,而是城市裏的每一件事,都有相關法律,有事情直接找法庭或者警察局。不過,在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我們有自己的華人社區,據說多倫多有幾百個。現在我們這個華人社區的總頭頭,直接接受中國駐多倫多領事館的管理。這幾年參加過多次的遊行、郊遊、野炊等活動。社區有一個活動場地,3層樓,有舞廳、舞台、球桌、球場、英語學習班、兒童學習和娛樂班以及移民生活和工作介紹谘詢處等等。社區的各個部門都有具體負責人,就是一個華人大家庭。

 

在加拿大還有另外一個比較廣泛的組織,就是教會組織。教會也是一個社區,一個大家庭。對於很多華人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英語、與各族人們交流、入鄉隨俗的好地方。大多數華人參加這樣的教會,並不是一定就信仰上帝或者天主,而是讓自己的業餘生活更加充實。比如教會有固定的英語學習班,經常組織郊遊或參觀,每月會組織教友到當地人家裏做客,用不同方式提供工作或購物信息,還有固定節假日的聚會聚餐,各個教會教區之間的交流活動等等;而教友之間也會自發地組織聚會、聚餐、郊遊,教友們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此外,教會裏麵,還經常有從電視電台或者報刊上無法獲得的城市新聞以及娛樂活動信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