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印象(5):現金交易世界
(2012-01-06 14:40:57)
下一個
中國實行卡式消費,已經很多年了,我感覺是90年代末期。那個時候,除了銀行卡、工資卡,還有醫保卡、公積金、加油卡、美容卡、刷鞋卡、洗腳卡、理發卡、餐飲卡等等。在加拿大,更是一個卡式消費的世界。人們進行各種買賣交易,基本上都是銀行轉帳,除了毒品、黑市和避稅等。
不過,這次回國辦事,除了銀行卡比較常用,人們進行各種商業來往,還是現金。即使有銀行卡,人們還是習慣擁有一個銀行存折。下麵描述一下具體的交易過程。
銀行:每天,很多人帶著現金去銀行存錢,或者從銀行取現金。
餐廳:餐飲卡隻是用於打折,付費方式還是現金,沒有信用卡。
購買交通票(飛機、火車、汽車等):現金交易,找零;
超市:現金交易,找零;
房屋買賣:大部分是銀行轉帳,也有部分現金交易,因為金額較大;
水電費:現金交易,找零;
等等。
再看看人民幣,幾乎看不到新的,或者幹淨的,都是髒兮兮的。這個說明人民幣被很多人“愛撫”過。尤其是到了年關,單位發年終獎、第13個月的工資、年終結帳等等,都是大把大把的現金,數起來的確很讓人興奮!
再追究一下原因,一個是現在網絡騙子多,很多網上交易,都不是十分保險,人們相信現金,眼見為實。二是現在犯罪分子手段高明,什麽卡都可是複製。所以,還是現金保險。
你列出的這些項,在國內使用卡的比例應該很高。吃飯、購物、去超市都用卡,水電煤氣費和國外不太一樣,都是儲值的,每戶一張卡,提前購買。賣飛機票更是要用卡了,很多卡還能積分呢。火車票確實一般都用現金。買房或者其他貸款就不用說了,肯定是轉賬啊,都要通過銀行,這些在美國加拿大也不是刷卡就行了吧,怎麽也要通過銀行賬戶。
國內的金融係統是比較落後,因為第一信息管理係統不完善,第二人們的信用觀念缺失,第三很難想象如果國內的銀行監控紙鈔流動,貪官們如何生存?
當然小商店可能不接受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