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記憶中,最早使用的筆,應該是鉛筆。從小學開始,所有課程的作業,都是用鉛筆。最初使用小刀削鉛筆,經常把手劃傷;很多年以後,才有卷筆刀。用小刀削鉛筆,筆尖很不平,後來姐姐的經驗,就是用沙皮紙磨筆尖,很管用。80年代時,卷筆刀的種類越來越多,母親曾經收集了幾十種,有各種動物、水果、車輛、人物等等造型,全部擺在桌上,非常壯觀!
小學階段的毛筆字,是一門功課。字帖是學校統一要求買的,似乎也是全國統一的。墨汁是瓶裝的(很臭很臭,現在似乎覺得就是來自墨魚的墨汁),瓶蓋很容易粘住,然後就用小刀敲開,經常會把手劃傷。毛筆也有不同類型,粗的、細的、長的、短的,不記得具體名稱了。大字本叫著“米字本”,可以按照漢字的筆劃組成,寫在不同三角形的空間內,對了解漢字結構很有幫助。老師批改作業時,覺得哪個字或哪一筆劃比較好,就用紅色的毛筆劃一個圈。毛筆字寫得好的同學,還經常參加全校的競賽。現在學校的學生沒有這樣的課程和練習了,除了一些書香門第的家庭教育可能會有這樣的訓練之外。相反,日本人很重視毛筆書法,據說在一次中日小學生書法競賽中,中國學生並不比日本學生成績好很多。
初中時,開始使用鋼筆了。那時候的鋼筆是用皮管擠捏後,吸入墨水的;墨水有純藍、天藍、藍黑以及黑色4種。學校似乎要求統一使用純藍,但同學們很難做到一致。墨水瓶是要帶到學校的,但有的同學會忘記,找其他同學借,這樣就會出現作業本上有不同顏色的字。學校也經常舉辦全年級和全校的鋼筆書法競賽,參加競賽的同學,每天要在下課後寫鋼筆字帖進行訓練,為班級爭光。我的鋼筆字很爛,後來到高中時有些進步,雖沒有像樣的書法字體,但是很正統的正楷字。
那時候沒有塗改液或塗改紙,寫錯了,就隻能畫墨坨坨。如果用橡皮擦,可能會把本子擦破一個洞。實在難看時,就幹脆撕掉,全部重新寫。大學時的學生都聰明,用刀片刮;作業本起毛後,再用筆筒按摩一下,就變光滑了,寫字時就不會擴散。那時候有圓珠筆,但學校是禁止學生使用的。不過,班幹部幫老師批改作業時,都是使用(藍、黑、紅)三色的圓珠筆了。
學生時代,鋼筆還經常是作為獎品,獎勵給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除了鋼筆,我在學生時代還獲得過很多筆記本、新華字典、文具盒、作業本等等,這些印象都很深。那時候,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同學,還使用金筆(筆尖是銥金),同學們很羨慕。現在的金筆就很多了,大多數是作為禮品,送給別人的,真正使用金筆的人,卻並不多。
80年代末,簽字筆、油芯筆和水芯筆等等就開始流行了。兒子上小學,開始也使用鋼筆,幾乎每星期換一支,都是摔壞的;每天上學,都要帶好幾支,擔心沒有墨水。初中時,就開始使用水芯筆了。水芯筆種類有很多,除了顏色有黑色、藍色、紅色之外,粗細長短也不同,適合不同外型的筆筒。此外,筆尖也分類:0.2mm、0.5mm、0.7mm、1.0mm等等類型。
在大學期間,因為經常要印刷《綠原》係刊(我在《青春的情,無悔的夢》中有講),鋼板、鐵筆和蠟紙就是我的“地下出版物”製造工具。蠟紙放在鋼板上,用鐵筆在蠟紙上寫字,對自己的漢字字體結構的訓練,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現在,還有很多其它類型的比,比如記號筆(用於白板寫字的各色彩筆,有水性和油性的兩種,也就是可擦和不可擦),還有熒光筆(用較粗、較淡的墨水覆蓋文章關鍵部位來做記號)等等。
參加工作以後,單位有一台進口儀器,是電子筆寫字的,不過,那時的電子筆寫字不多,相當於現在多倫多一些郵局的電子筆簽名。後來家裏買了一個與電腦配套的漢字手寫輸入係統,就是在一塊電子版上,用電子筆寫漢字,電腦可以識別漢字,隻是誤差率較高,不久就被淘汰了。電腦技術發展很快,很多情況下都是無紙辦公了,很多人基本上不寫字,除了簽名。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很多漢字幾乎忘記怎麽寫了,實在令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