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談論人民幣貶值與升值的問題,這個關係到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筆者也想學習一下,希望高手指點。但首先需要說明,這樣的探討,對於富人和有錢人來講,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人民幣貶值與升值,以及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隻與工薪階層的普通百姓有關(炒股炒匯的就不說了)。
1,人民幣匯率改革六周年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曆了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對外幣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雙匯率回歸。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實行銀行結售匯製,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製。
2005年:中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過程中,要從盯住美元的匯率製度轉到盯住一籃子貨幣,尤其是參照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進行調整,仍需要時間。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製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從2005年7月21日至今,中國啟動匯率改革整整六年,人民幣兌美元從8.11上升到6.38,上升幅度達到20%,人民幣匯率彈性也有所增強。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匯率改革書寫了中國金融改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自這一天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態度強硬,超出國際市場的預期。他強調中國致力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但隻會根據自身經濟發展需要而進行,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
2,新一輪匯率機製改革與匯率雙向浮動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就金融危機期間的匯率政策,央行新聞發言人表示,這符合中國經濟的自身利益,有助於中國經濟較快實現穩定和複蘇。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和中國經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中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相比2005年至2007年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呈現緩步走高的態勢,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則相對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
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這無疑是中國對全球經濟複蘇做出的巨大貢獻。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在抵禦金融危機的衝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相對穩定隻是一個短期應對措施。目前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匯改機製進一步推進的外部基礎已經形成。
2010年6月19日新一輪匯率機製改革,是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幾年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有序推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隨著這項製度的實行,人民幣也不再盯住單一美元,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製逐漸形成。
未來人民幣匯率應該是一個雙向浮動的態勢,人民幣匯率不會一次性大幅升值。央行新聞發言人表示,會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與此同時,“要確保匯率波動幅度可控,防止市場力量引起人民幣匯率超調的可能性。”
3,人民幣升值的好處與壞處
中國的雙順差是人民幣升值的重要源頭,其次是外匯儲備過多。而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持續施壓成為人民幣升值的外因。
人民幣升值,對償還外債有利,對進口貿易有利,對抑製通貨膨脹有利,對中國的海外投資有利,對人民幣朝向區域貨幣和國際貨幣方向邁進有利。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負麵影響:
第一,削弱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中國商品以“價廉物美”打進世界市場,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影響中國產品的出口以及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第二,外國企業來華投資數量將減少。中國的發展經驗證明,缺少外資,或者是外資驟減,將對中國的持續發展非常不利。雖然人民幣升值對已在華投資或在華擁有資金的外國企業家有利,因為他們的資產將會增值,但卻會使即將到中國投資的企業家裹足不前。因此,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發展不利。
第三,對發展中國的國內旅遊業不利。人民幣一旦大幅度升值,對中國國內旅遊業發展將起負作用。當然,人民幣升值,也會促進中國人出外旅行,但由此帶來的外匯流失對中國也是不利。
第四,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將大幅度縮水。中國外匯儲備高達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隻要人民幣升值,大量的美元儲備便會縮水。
第五,中國經濟有可能失控。維持貨幣匯率穩定,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持續發展非常重要,中國金融貨幣體係還很不健全,一旦大幅度調整貨幣匯率,失控的可能性很高。
日本就是很好的借鑒,日元匯率的大調整(大升降),把這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卷進經濟混亂的深淵,從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至今,日本經濟始終無法複蘇。
4,人民幣總體貶值與購買力平價
在地球村裏,人民幣升值,我們應該享受更多價廉物美的貨物,就像強勢美元的克林頓時代,東西很便宜,人民生活水平也高;日本也一樣,日元匯率的大調整時,日元非常好用,日本趁機購置了大量海外資產,現在每年會計結算日,都有幾萬億美元匯回日本(搞外匯的人對這波行情都情有獨鍾),現在日本國內就是停滯,但它的海外收入也是驚人的。
但為什麽人民幣升值了,但人們卻感到越來越不好用呢?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它的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又稱相對購買力指標,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使我們能夠在經濟學上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該理論指出,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一般來講,這個指標要根據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考察許多貨物價格才能得出。即使使用正確的購買力平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隻能表明一個國家經濟的整體產出值,而不能直接作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尺度。其它的指標,如住宅和校舍的質量、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汙染程度、消費者保護法的力度等等,很難測定,並且未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反映出來。所以即使是用購買力平價調整過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要謹慎使用,因為它隻是生活質量的眾多標準之一。
例如2002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40000美元,購買力平價調整後是27000美元,美國是37500美元,調整後為36000美元。但是美國的犯罪率較日本高,貧困人口和地區比重較日本大,而日本的人均國土麵積也較美國小,國民享有的個人自由據稱比不上美國。而且生活質量還依賴於主觀判斷和個人好惡。最後,平均國內生產總值並不能表明財富分配是否平等。
2011年上半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3.02%。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實際背離了兩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人民幣的購買力實際上在下降,也就是說,人民幣在國內實際上是在貶值!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人民群眾實際收入減少,物價上漲太快太猛,升那點工資早已無形中沒有了。人民群眾生活費用(主要是住房、醫療、教育等)提高太快,因而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其實下降了!專家說,一方麵人民幣對內貶值,一方麵外儲和順差增加,這些反常現象,都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帶來的影響。可見,“人民幣升值對抑製通貨膨脹有利”的說法,是值得懷疑的。
值得高興的是,經國務院批準,2011年,中國將首次全麵參與新一輪世界銀行組織的國際比較項目(ICP)活動,使得中國GDP可以通過購買力平價換算,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全麵參與ICP國際統計活動,有利於更加客觀地評價中國的經濟規模和國際地位,對於調整中國經濟發展結構、抑製通貨膨脹是有益的。
5,強製結匯製度與百姓生活
2007年8月1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低調發布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境內機構自行保留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通知》。至此,實行了13年的企業“強製結匯製度”正式退出曆史舞台。強製結匯製度,讓外匯都轉化成為人民幣,相當於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量,這樣就引起通貨膨脹。而國家擁有大量的美元,在國際上買什麽,什麽都會漲價,所以隻能買美國債券,這相當於出口的產品無償送給人家。
“強製結匯製度”的功,在當年國家經濟基礎尚差的時候,強製結匯給國家帶來了大量的外匯,同時配合資本賬戶不開放政策,有力的為國內金融市場建立了一道屏障。“強製結匯製度”的過,最典型的,就是極大的影響了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企業的每一次售匯,就相當於向市場投放了相應數量的人民幣。為此,央行要花大量精力來衝銷,國債不夠用了,就發行央行票據。再到央行票據也不夠用了,就再想別的對策。最終結果就是通貨膨脹!
中國的中央銀行開動印鈔機,其目的還是為了發展經濟。這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固定投資過熱、原材料上漲過快、居民收入增長較快、貨幣流動性過剩等等,都是導致通貨膨脹以及人民幣貶值的原因。既有國際因素影響(包括通貨膨脹在各國之間的傳播和轉移),又有國內經濟不均衡的現實原因。
然而,在同樣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下,西方國家的普通百姓擁有更多的福利。中國工薪階層的普通百姓要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就得努力工作,掙更多的錢,而不是像西方國家工薪階層的普通百姓那樣,沒有工作也可以有政府福利。
附:名詞解釋
(1)一籃子貨幣(Basket of currencies):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從原本緊盯美元的匯率製度,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所謂參考一籃子貨幣,是指某一個國家根據貿易與投資密切程度,選擇數種主要貨幣,不同貨幣設定不同權重後組成一籃子貨幣,設定浮動範圍,該國貨幣就根據這一籃子貨幣並在範圍內浮動。
(2)單一匯率(Single Exchange Rate):是指一種貨幣(或一個國家)隻有一種匯率,這種匯率通用於該國所有的國際經濟交往中。與之對應的是“複匯率”,又稱“多元匯率”。所謂複匯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s)是指一種貨幣(或一個國家)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匯率,不同的匯率用於不同的國際經濟活動。
(3)雙重匯率(dual exchange rate):雙重匯率製的典型做法是允許一國經常帳戶的全部或部分外匯交易在官方市場進行,適用固定的商業匯率,而資本帳戶及另外一部分經常帳戶的外匯交易則在自由市場進行,適用浮動的金融匯率。中央銀行在官方市場進行幹預,以保持商業匯率的穩定,對金融匯率則任其自由浮動。
(4)強製結匯製度(The system of compulsory exchange settlement):簡單講,就是將收回來的外匯必須按照國家規定賣給國家。強製結匯是我們國家前期的一項針對外貿企業的外匯政策,在強製結匯製度下所有的外貿企業不具有個人的外匯帳戶,隻能以一家銀行為外匯結算窗口,所得的外匯收入全部換算為人民幣進入該企業帳戶。
(5)實際匯率(real exchange rate):在名義匯率基礎上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匯率。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