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生活變遷(7):麵粉、麵條、饅頭

(2011-10-21 10:09:57) 下一個

 

 

麵粉,主要是小麥粉,當然,也有蕎麥粉等。麵粉按性能和具體用途可分為專用麵粉(如麵包粉、餃子粉、餅幹粉等)和通用麵粉以及營養強化麵粉等。我本是南方人,對麵粉是一竅不通。自從到了加拿大之後,在超市裏看到各種各樣的麵粉,就迷惑了,後來找當地人學會不少。實在不清楚買哪個,就買“All purposes”就可以了,什麽都可以做。其實,在國內時也常吃麵粉,多數時候都是包餃子、做水上飄(湖北話是麵疙瘩)、做油炸點心等。記得小時候,都是母親做給我們吃的,而且隻是在春節的時候吃,因為那時買麵粉是要憑計劃票購買的。

 

春節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飯桌旁,父親和麵、擀麵,母親把鍋放在蜂窩煤爐上,把火調得很旺,再將菜油倒入鍋裏。然後一家人一起做麻花餃”和“豬耳朵”,後來還有“花生餃”等,一個一個擺在飯桌上。待油滾了,就把做好的“麻花餃”等放入油鍋裏麵炸。不一會兒,母親就用筷子品嚐,嚐試生熟。最後放進筲箕,讓它們自己涼下來;然後放進一個很大的陶瓷罐中密封,可以存放很長時間。整個春節期間,那就是我們的零食了。

 

那時候,包餃子很少用肉餡,基本上都是素餃子,因為豬肉也需要憑票購買,每人每月半斤豬肉,而豬肉則主要用來紅燒或做粉蒸肉。在大學的寒假期間,幾個北方同學就一起包餃子我們吃,熱鬧一下;而且寒假期間,學校的飯堂隻有兩餐,我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兩頓怎麽夠?隻能吃水餃了。

 

後來,兒子長大後,不喜歡吃水餃,所以一直都很少做。在加拿大就不同了,超市裏有餃子皮的成品賣,隻要買回家就可以自己包,而且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肉餡,加入自己喜歡吃的佐料;當然,也可以買成品的水餃。加拿大不像中國,早上的大街上沒有中式早點,吃早餐得自己在家裏做。想要節省時間得話,就是吃水餃、饅頭、包子、花卷等,周末就得做好並冷凍在冰箱上層。當然,有時候也可以吃麵包,但中國人的習慣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而且據說麵包裏麵黃油特多,不健康。

 

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其實後來的幾年也差不多),老家鄉下的親戚也時常送我們一些麵粉。那時買大米也是要憑票購買的,如果遇到大米不夠吃的時候,母親就做“麵疙瘩”我們吃。做“麵疙瘩”其實很簡單,我看過母親做後,就覺得自己也會做了。後來生活改善了,“麵疙瘩”也就不吃了。但本世紀初,湖北又開始流行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憶苦思甜食品”,如麵疙瘩、地米菜(湖北的一種野菜)、苕粑粑、南瓜餅等。尤其是這麵疙瘩還被取了一個新名字:水上飄。那些個白花花的麵團在菜湯裏麵漂浮著,的確有點像什麽東西在水上漂浮著,人們的想象力很是豐富!

 

小的時候,母親用麵粉做過麵條。雖說不是像買的麵條那麽細,但因為是手擀麵,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的寬麵,味道很不一般。在日本生活時期,有一次到鄉下旅遊,一對日本老夫婦親自給我做日本特色的蔬菜麵和壽司,吃起來感覺很爽!所謂蔬菜麵,就是在麵粉中加入搗碎的蔬菜,拌勻後切成細條狀,晾幹後就可以吃了。後來,國內各大超市裏,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麵條,細麵、粗麵、寬麵、陽春麵、超細麵等等,而蔬菜麵的顏色也因加入不同顏色的蔬菜而不同。從食品這一大類來看,麵條的種類應該是最多的了。

 

一生中,吃麵條時間最長的,是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在農場的1年實習期間。由於農場遠離市區,其實就是在一片農田裏“開荒”,沒水、沒電、沒路、沒房子,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頭開始:打井、建房子、埋電線杆、開路等等。早去晚歸都是吉普車接送,每天中午吃麵條,水也是自己從市區帶下去,那情形有點“北大荒”的味道。到最後實習結束時,農場就基本建成,還可以看電視、打電話了,也學會不少東西。苦盡甘來,那種滋味,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在湖北老家吃麵條,多數時候都是在外麵的早點攤點買。品種很多,按照肉餡分:牛肉麵、豬肉麵、豬腸麵、炸醬麵、三鮮麵、大蓮麵、雞蛋麵、排骨麵、鱔魚麵、雞絲麵等等。按照麵條質地分:細麵、寬麵、手工寬麵、手擀麵、刀削麵、熱幹麵、涼麵、拉麵、擔擔麵、雲吞麵、意大利麵等等,很少自己在家裏煮麵條,12塊錢搞定,最多25,吃得飽飽的。

 

在多倫多,麵條種類也很多,除了餐館裏麵的意大利麵、日本烏冬麵、朝鮮冷麵、蘭州拉麵、中國炒麵等等之外,中國大陸的方便麵,多倫多基本上都有,而且還有來自日本、韓國、台灣、香港、中東以及亞洲很多國家的方便麵,不僅包裝形狀各異,裏麵的調味包也是各有不同,味道更是相去很遠。還有,超市裏麵也有各種包裝的麵條,長的、短的、寬的、細的;中國的、亞洲的、中東的、意大利的;條形的、圓筒的、蝴蝶狀的、頭發絲狀的等等。這些麵條都是要買回家自己煮,自己放調料,好處就是可以放新鮮蔬菜,還有雞蛋、肉類等等。總之,麵條是我最愛。

 

饅頭,小時候一直就吃父母親單位食堂的,因為母親不會做;後來上學,離父母親單位食堂遠了,就在街上買饅頭。早先的饅頭,都是大個頭,後來才出現一半大小的小饅頭,還有一口一個的袖珍饅頭、大大的圓饅頭、各種動物形狀的奶油饅頭等等。在多倫多,有時候自己也做,但多數時候就在華人超市買現成的饅頭,小個的,幾塊錢一袋。

 

在單位的餐廳,見過一些華人自己做的饅頭,多數都是蕎麥饅頭,也有黑米饅頭、玉米麵饅頭、蔥油花卷等等,羨慕啊!自己一定要學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