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醫院故事(9)

(2011-09-30 09:27:37) 下一個


一年半後,我轉到門診部了。住院部大樓(18層)在醫院大院的後麵(東北角),門診部大樓(12層)在醫院大院的大門口(南麵),相距百來米。當時,這兩棟大樓之間還沒有封閉式通道。幾年後,封閉式通道連接起來,大家就方便多了。

 

在住院部時,有時候也往門診部跑。雖說給檢驗科送樣品(比如血樣、尿樣、脊髓等),一般都是護士的工作,有時候是檢驗科來人取(在護士站樣品間),但有時候診斷結果要得急,那就自己拿去檢驗科,等化驗結果,才能做下一步診斷,並進行處置。還有很多與工資、工會、保健、保險、人事等等相關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各個職能部門。

 

門診部一樓大廳的掛號處和取藥處,總是人滿為患;導醫護士們身著粉色的護士服站在大廳護士站,為前來看病的病人及家屬們服務。導醫護士是護理部統一安排輪流站崗的,丹丹有時候也會在那兒。一天站下來也會很累,與售貨員差不多。有時候,導醫護士們還會受到病人或家屬們的辱罵,甚至傷害。這個社會,很多人心裏充滿仇恨、不滿,總是要找人發泄,而弱小無助的護士們就成為他們發泄的對象。

 

兒科門診部也在2樓,可能也是為了方便小病人及家屬吧,因為電梯人多,也不是很方便。有時候,家屬們拿藥之後,還會上樓來再詢問很多有關吃藥的問題。所以,多數人還是願意走樓梯。這2樓與其它科室完全不同,整個布局有點像幼兒園,地板、牆壁、天花板,都是各種卡通人物或動物,色彩豔麗,很能吸引小孩子,讓孩子們在安靜、開心、愉快的環境中接受醫生們的診斷。

 

給小家夥們診斷病情,開始是不習慣的,因為他們大多數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國家規定14歲以下的都是兒童,要看兒科,因為兒童用藥的劑量與成人不同,很多檢查也是不一樣的;但要給3歲以下的兒童診斷病情,那就是看醫生的水平了。中醫要拿脈搏,但這裏是西醫。最難的有兩個,一個是用壓舌板檢查兒童的咽喉,我小時候就是最怕這個了。開始用的是木製或竹製的,反複消毒,但不一定衛生,後來改用金屬的,冰冰涼。再後來改用(一次性)棉簽,體積和麵積都小很多,但是動作一定要快。在小家夥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時,你就得檢查完畢,而且還不能馬虎,整個動作時間大約12秒鍾。否則,一旦小家夥拒絕“合作”,哭叫起來,那就麻煩了。另一個就是用聽診器聽心率、心律、心音。夏天還好,但冬天,即使室內有暖氣,那個金屬的東東也是冰冰涼的。那就先給小家夥們看看“家夥”,“給叔叔打電話”,或者“給哥哥打電話”什麽的,一般都可以“蒙混過關”。有一次,一個家長居然說“給伯伯打電話”,我有那麽老嗎?倒是沒人說“給爺爺打電話的”。不過,如果遇到重病的小家夥,身體不舒服,又不會說話,那就比較麻煩,但還是得仔細聽,全憑自己的醫術和經驗,自己要有耐心,這就是責任。

 

2樓另一側,是兒科專家門診。一般都是主任、副主任他們幾個,還有科室的幾個三線老醫生。有時候病人少,也過去聊聊天。不知道猴年馬月,我也可以做三線。如果病人來了,值班護士就叫我。不過,丹丹當班的時候,我是“絕對不能”到處瞎逛的。值班護士的主要職責是給需要查體溫的小家夥們查體溫,並進行簡單的前期處理。值班護士的桌子上,有一台低速離心機,專門用來給體溫計離心。如果按照原來的做法,每次都是用手拿著甩,那一天下來,胳膊一定會腫。

 

不久,兒科有了自己的門診注射室。醫院為了“搞活經濟”,鼓勵各個科室自己創收。住院部給病人及病人家屬提供住院期間使用的臉盆、毛巾、浴巾、香皂、洗發水、沐浴露、兒童尿布等等,收入都是可以劃入科室“小金庫”的。門診部就隻能搞門診注射室了。因為很多單位的公費醫療費用減免之後,病人們要自己掏錢,這樣就不會去住院了。為了給病人們節省開支,也是為科室增加收入,門診部專門開設了兩個吊瓶注射室;沒有床位,隻有凳子,但護士們仍舊還是與住院部一樣的專業精神。

 

這個“門診注射室”,的確是中國特色。因為中國人多,如果都住院,病床不夠,所以就打點滴,節約時間空間,當然費用也低很多。相比之下,國外人少,要打針就住院,反正都是公費,不存在門診打點滴的情況。如果有一天,中國取消了“門診注射室”,可以說,中國的醫療水平與國際接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你就想人家說你老還是覺得你是個有經驗的醫生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