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耶穌之死與8964事件的亡靈
公元30年4月4日(一說7日)中午,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年33歲。按照基督徒之說,如果說沒有耶穌之死,就沒有基督信仰,就沒有基督徒對上帝的信任和期望,基督信仰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上帝。因此,耶穌之死決定了信徒對待生和死的態度。《新約》將耶穌之死理解為拯救事件,這種拯救以耶穌複活為前提,或者說,以對這位複活者的信仰為前提。
實際上,在耶穌當時的年代中,羅馬宗教派別很多(其中之一是希臘神教)。當羅馬帝國的疆域不斷擴大,不同文化的民族都成了帝國的臣民,神祉也越來越多,軍團帶來各種崇拜,比如:埃及的、不列顛的、伊比裏亞的、日爾曼的和波斯的等等。但總的來講,羅馬帝國的政府以及羅馬帝國所控製地區的政府所認可的宗教、所崇拜的是羅馬皇帝。
在《新約》中提到,當猶大出賣耶穌之後,手持武器的士兵和政府官員出現在耶穌麵前時,耶穌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的,所以也就毫不反抗。正因為當時耶穌傳播的是一種嶄新的宗教,並且將自己塑造成以色列的王,而這個“王”是與羅馬帝國的“王”相違背的,教派也不相同,當地政府官員才會說:隻有你一個人死了,這個世界才會太平。
我們現在來理解這句話,就是說:耶穌之死,既是上帝的旨意,也是當時當地政府所要的;耶穌之死,既讓基督信仰成為現實,也給當地政府一個交待,讓整個羅馬帝國暫時平靜下來,免於混亂(雖然後來羅馬帝國的國家宗教還是基督教)。由此可見,耶穌之死就是兩個宗教派別之爭而達成平衡的一種結果。
我們再來看兩千年之後的8964事件。
8964事件的亡靈包括4個部分:學生、士兵、群眾和暴徒。將這4個部分混為一談,是不能反映真實情況的。除去那些死去和沒死的暴徒不談,對於學生、士兵、群眾的亡靈,大家的內心是悲憤的。但是,如果從國家穩定的大局出發,學生、士兵、群眾之死,也可以看成是兩個宗教派別之爭而達成平衡的一種結果。正如耶穌之死一樣,死去的學生和群眾所代表的“宗教”是自由主義或民主精神的某種教派,而士兵和政府所代表的是國家最高利益的一種“宗教”。學生、士兵、群眾之死,既可以讓整個國家暫時平靜下來,換來了中國30年的穩定與發展,也通過這個事件給全體國民上了“自由民主”一堂課。“穩定壓倒一切”,這句話永遠是正確的,如果“自由民主”隻能帶來國家的分裂與混亂。
正如耶穌之死僅僅是他的儀式演出的高潮,而不是結局一樣,學生、士兵、群眾之死也是中國人追求自由民主的一個高潮,而不是結局。我們這些當時參與了8964事件的中年人,現在也看得清清楚楚:8964事件的確是可以促進國家改善“自由民主”,但國家穩定更能讓廣大百姓得到利益。也正如當時的羅馬帝國殺死了耶穌,而後來基督教反而成為羅馬帝國的國家宗教一樣,中國政府在“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正在一步一步跟上時代的步伐。當然,擁有基督教的羅馬帝國在其後來的曆史進程中,並非一直因為基督教而獲益,因為基督教並不能解決帝國的所有問題,因而西方的“自由民主”也不可能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
在探討這個問題時,有人會覺得筆者是在支持政府的行為。其實,這是誤解!20多年過去了,無論你是支持還是反對,也無論其真相如何,事件都已經發生。這裏所探討的隻是一種對過去發生事件的一種解釋,一種從曆史角度、宗教角度來解釋事件的方式。通過這種類比,從而達到理解“死亡”的意義。
隨著中國政改的進一步推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的“自由民主”一定會比西方國家更加優越!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第二,想治耶穌於死地的並不是羅馬殖民者,雖然最後動手的是他們。因為耶穌並沒有鼓動推翻羅馬殖民。相反,耶穌的教派對於本地猶太教勢力產生挑戰,所以是他們去抓的耶穌。
硬要把88跟這個拉上關係好像很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