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無論你是否真正相信上帝(或天主,下同)的存在,上帝的思維模式是肯定存在的,因為世界上有幾十億人相信上帝,相信上帝用某種思維模式去引導著人們、教導著人們。另一方麵,即使是上帝不可見,人們“相信”或“否定”一個不可見的事物,也一定是有著某種思維模式去引導人們去這樣“思考”。這是辯證的思維模式分析的結果。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是以智慧聞名世界的猶太人的格言。因為人類(應該說是信仰上帝的人類,下同)的自作聰明,也因為人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人類思考得越多,以為越接近真理了,卻發現人類反被上帝愚弄了。由於無知和欲望,而又不能擺脫,於是開始懷疑和否定,最終卻陷入了一場人性悲劇。其悲不在於結果,而是在於整個過程中,人類始終做不到自我超越。超越了自我,才能了解上帝、理解上帝。
對於基督徒而言,上帝的思維模式是不可理解的、不可追問的、不可深究的;而對於無神論者而言,所謂“上帝的思維模式”,仍舊是人類思維模式的一種形式,隻不過這種思維模式,不是我們普通凡人可以運用的。可以這樣推測:上帝的思維模式,實際上就是超越人類思維定勢的、超越人類社會倫理道德的、人類現代科技無法證實或探測的一種思維形式。本文試就上帝的某些思維模式的原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1,萬能定律。上帝是萬能的,上帝知道一切,上帝安排一切,上帝開始一切,上帝結束一切。這個定律,或者說是上帝的思維模式,實際上是源自人類對於自我的認識誤區。在出現這個定律之前,人類並沒有開始認識自我,沒有自我意識。當人類開始認識自我之後,才了解到在大自然麵前人類自我的渺小、生命的短暫、體能的有限、認知的膚淺等等;人類越是發明新的科技,越是認識世界,越是證明自己渺小、無能。而人類的欲望又是無窮的,越是無知,越是要尋求答案。到最後尋求不到答案時,為了給“未知”一個合理的解釋,就用收斂思維的模式歸結為一點,不得不承認:上帝偉大、上帝萬能!這就是人類邏輯思維的結果,因為自己無知,所以上帝萬能。
如果用辯證的思維模式來思考,這“萬能定律”也是因為人類對自我認識的另一個誤區。在生產實踐中,人類喜歡采用點思維的模式,認為自己很偉大,很了不起(有些教會甚至有種族歧視的傾向),可以任意宰殺動物、改造自然、發動戰爭、殘殺無辜,並將人類與這個世界的其它一切隔離開來。非宗教人士說:正因為有了人類,才會有上帝;或者基督徒說:正因為有了上帝,才會有人類。這兩種說法,都是將人類自我“偉大”化了。而用整體思維來講,一方麵,上帝也好,人類也罷,都隻不過是這個世界小小的一部分;地球、甚至宇宙萬物,都是由同樣的基本粒子或基本元素構成,並且都存在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另一方麵,宇宙萬物,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運行,也可以說是隨機運行。人類發現的所謂的“規律”(包括上帝),隻不過是一種假象,因為任何“規律”都有例外。這個世界,沒有誰是特殊的;或者說,這個世界,萬物都是特殊的。萬能定律的最大優點,就是在於提倡“人人平等”。
2,深信定律。無論是“因信稱義”,還是“因信成義”,“信”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思維模式之一。你信上帝,上帝也信你;你信上帝,上帝就在你的身邊。基督教中的一切意義、價值、自豪、滿足、榮耀和光輝,都在一個“信”字之中。不信,人生則毫無意義、毫無價值。正因為有了“信”,人類才會在探索未知世界而得不到結果時,給自己一個安慰,認為那就是上帝的安排;正因為有了“信”,人類才會在說服自己或他人時,有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使得“信”的人沐浴在上帝的榮耀之中,並因感受到上帝的恩惠而自滿和自足。而且,這個“信”,已經具備心理療法,無處不在,使人自我陶醉。這“深信定律”,實際上就是人類的點思維,或者保守思維。
如果用開放思維模式來探討,這個“信”本是可以有很多種的,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多極化的世界,沒有唯一、沒有特殊。如果發現了唯一,也隻能說明你發現了唯一,或者在此時此地發現了唯一。再者,如果說“信”則好,“不信”則不好,誰來製定這個“好壞”的標準?其實,“好”與“不好”還是相對的。況且,在這個世上,我們找不到100%好的基督徒,也找不到100%不好的非基督徒。另一方麵,在宗教曆史上,各種各樣不好的宗教事件的發生,並非由宗教教義本身所導致,而是解釋宗教教義、執行宗教教義的教會或者神職人員。在多元化、多極化的世界,人類可以將同樣一個“信”字,解釋或執行為多種不同的結果,潛意識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讓“心理療法”占據著主導地位,讓人尋找精神寄托、並深信不疑。
3,博愛定律。上帝是博愛的,上帝創造萬物,給與我們一切,所以我們也要博愛。人類之間要博愛,要給與;人對自然也要博愛,要給與。從表麵上看,博愛與我們的生活相差太遠,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博愛也就是講求的一個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奉獻與給與。上帝創造這個世界,是希望和平、和睦的,唯有博愛才可能化解一切矛盾與對立;同時,人類也要學會愛自己: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隻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麽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要先好好認識自己,愛自己,再談愛其他眾生。
其實,基督教的博愛、伊斯蘭教的誠愛、佛家的慈悲、儒家的仁愛、道家的慈心、墨家的兼愛、孔子的大同、無神論者的共產、中國特色的和諧等等,都是具有同等意義的大愛。但問題是上帝在擁有博愛定律或博愛思維模式的同時,為什麽又同時擁有懲罰眾生和世界末日的思想呢?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類似的“天遣”一說。這是與博愛的思想矛盾的,從邏輯上是講不通的。這也是一些人懷疑或質疑基督教的原因之一。用辯證思維來解釋,“真”與“假”,“好”與“壞”,“善”與“惡”都是同時存在的,博愛與懲罰也就同時存在了。當基督徒把上帝絕對化、完美化時,就隻認可上帝的萬能與博愛;當出現懲罰時,由於愛屋及烏的緣故,也就將“懲罰”合理化了。而實際上,正因為人類對世界的無知,把一切未知歸功於上帝,也就把“懲罰”歸功於上帝了。最重要一點,“博愛”與“懲罰”,都是人類自己“醞釀”出來的。無論如何,這二者,我們都需要。這才是平衡的世界,辯證的世界。
4,因果定律。上帝是萬能的,上帝知道一切,當然也知道世間萬物的因果。所以,信上帝的人,也就知道“信”的結果,包括天堂與地獄。耶穌的誕生與“榮歸主頌”裏所說的兩個故事之間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正因為耶穌的誕生,正因為耶穌道成肉身,使得在至高之處的上帝得著榮耀,使得地上人得著平安。領受了聖餐之後唱“榮歸主頌”,因為聖餐是紀念耶穌為我們舍身流血,而耶穌之死使得天上的上帝得著榮耀,地上的人得著平安。另一方麵,這兩個故事也告訴基督徒們:對待他人要寬恕。寬恕是博愛的前提;博愛才是寬恕的結果。這也是因果。
實際上,佛教也是因果論者,主張一切眾生的生命,是無限延續的,宛如大河流水,滔滔不盡,激起層層浪花。眾生的生與死,不過是生命之流中浪花的泛起與消散而已。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有這種說法:事物之間的因果聯係,必然既是先行後續的關係,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在一定條件下,兩者可以互相轉化。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而實際上,正是人類自己認為一個是“因”,一個是“果”,才會有因果定律。因果之間的聯係,都是人類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判斷的。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基督教、佛教、馬列教,還有道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等。因果定律的最大好處,就是讓人從善。
從以上分析來看,上帝前兩種思維模式(萬能定律和深信定律)是基督教特有的;上帝的後兩種思維模式(博愛定律和因果定律)是世間普有的。普世的思維模式,比較好理解,而特有的思維模式,必須以“入教的思維”來理解,才能獲得頓悟。對於一個非基督徒而言,隻有這樣,才能把握“上帝”的思維模式,探知我們這個未知的世界!